首頁 - fintalk180
    fintalk 專訊

    網頁遊戲尼奧寵物(Neopets)相信是不少香港八、九十後的回憶,自 1999 年面世至今逾 20 年仍在運作,可說當今少有。近年遊戲開發商 JumpStart Games 被香港上市公司網龍(777)收購,尼奧寵物亦正式納入旗下。

    尼奧寵物 Chief Metaverse Officer Dominic Law 接受 fintalk180 採訪稱,正為尼奧寵物創立 Web3 元宇宙遊戲,並將寵物由 2D「升級」成 3D,製作期共需最少三年,希望用心重新打造該隻經典遊戲,「可以引以前一億五千萬用戶返嚟。」

    Dominic Law 直言,尼奧寵物至今有近 24 年歷史,高峰期全球每月活躍用戶達 1.5 億。之後開發商多次易手,現輾轉由網龍經營。他指出, 網龍收購原因之一,是認為可重新發展至新的遊戲體驗,公司本身有經營其他遊戲,亦以尼奧寵物元宇宙為進入 Web3 的試金石,因覺得有很大潛力。

    一年多前已構思遊戲設計

    過去不少 web3 遊戲由公布到推出不到一年時間,但其遊戲性屢遭詬病,更有不少 web3 遊戲吸引玩家買 NFT 後「未開始已經結束」,公布項目流產,有「割韭菜」之嫌。

    自 2021 年網龍接手尼奧寵物,元宇宙版本至今開發進度仍未到一半。Dominic Law 解釋,一年多前已開始構思整個遊戲設計,如何與 web3 結合,「一個可玩性較高嘅遊戲,起碼需要兩、三年時間」,而過往的 web3 遊戲大部份都是「粗製濫造,求其出啲嘢」,以炒賣為主,遊戲性成疑,「無乜邊隻好玩」,故目標是慢工出細貨,「唔想求其出啲嘢。」

    他亦指出,去年雖經歷「加密寒冬」,但對遊戲製作影響不大,去年曾作兩次的封測,完成進度約 20%。至真正完成需多一、兩年時間。他亦感謝封測玩家的支持:「我覺得依個 web3 Game Building 過程,某程度上是更加凝聚到真正想玩呢個遊戲嘅人......我哋係想重新打造一隻經典遊戲,希望將 Neopets 呢個 IP 重新入屋,然後可以引我們以前一億五千萬用戶返嚟。」

    擬參考Animal Crossing玩法

    Dominic 指,Neopets Metaverse 玩法仍以寵物育成為主,亦參考 Animal Crossing(動物森友會)的玩法,「點樣可以去興建、打造生活空間,去表達數碼身分」。原版遊戲本身有很多交易元素,如玩家之間交易、買賣、升級衣服及武器等,十分適合在 web3 環境下進行,甚至帶給玩家的自由度更高。遊戲內物品可自由交易,亦會提升玩家的投入程度。

    對於坊間不少元宇宙都有賣地計劃,他亦不諱言,正探討 Neopets Metaverse 賣地的可行性。他指出,遊戲內重要資產包括寵物可穿戴的物品、戰鬥類產品、傢具及土地,但考慮到如只通過官方售出,有一定局限,會以提升社交元素為主要目標。

    寵物2D升級3D成功「去老土化」

    至於遊戲內最重要元素是寵物方面,Dominic 指玩家未必接受 20 年前的畫風,幸好將寵物由 2D「升級」成 3D 時,不少都能夠「去老土化」,現亦與第一代寵物設計者保持聯繫,部分成員亦擔任美術顧問。

    參考過去尼奧寵物成功之道,「有幾樣嘢係幾扣人心弦,包括寵物育成、社群好集中,好多人第一次接觸互聯網就係因為 Neopets。」現時新版遊戲目標,是透過 Neopets Metaverse 接觸 Web3。

    Neopets Metaverse 早前售出的 4,000 隻 NFT,現時大約由 2,000 位獨立玩家持有,對比現時網頁版約 100 萬活躍玩家僅佔少數。現時目標之一,是如何吸引他們參與 web3 版本。「但係我哋又唔太急,反而係想要多啲回應,令到隻 game 不斷改善。」他亦致力降低進入遊戲的門檻,例如不用先行設置錢包。

    他重申,運行多年的網頁版為整個尼奧寵物最重要一環,會繼續運行,並沒有中止打算。

    網頁遊戲尼奧寵物(Neopets)相信是不少香港八、九十後的回憶,自 1999 年面世至今逾 20 年仍在運作,可說當今少有。近年遊戲開發商 JumpStart Games 被香港上市公司網龍(777)收購,尼奧寵物亦正式納入旗下。

    尼奧寵物 Chief Metaverse Officer Dominic Law 接受 fintalk180 採訪稱,正為尼奧寵物創立 Web3 元宇宙遊戲,並將寵物由 2D「升級」成 3D,製作期共需最少三年,希望用心重新打造該隻經典遊戲,「可以引以前一億五千萬用戶返嚟。」

    Dominic Law 直言,尼奧寵物至今有近 24 年歷史,高峰期全球每月活躍用戶達 1.5 億。之後開發商多次易手,現輾轉由網龍經營。他指出, 網龍收購原因之一,是認為可重新發展至新的遊戲體驗,公司本身有經營其他遊戲,亦以尼奧寵物元宇宙為進入 Web3 的試金石,因覺得有很大潛力。

    一年多前已構思遊戲設計

    過去不少 web3 遊戲由公布到推出不到一年時間,但其遊戲性屢遭詬病,更有不少 web3 遊戲吸引玩家買 NFT 後「未開始已經結束」,公布項目流產,有「割韭菜」之嫌。

    自 2021 年網龍接手尼奧寵物,元宇宙版本至今開發進度仍未到一半。Dominic Law 解釋,一年多前已開始構思整個遊戲設計,如何與 web3 結合,「一個可玩性較高嘅遊戲,起碼需要兩、三年時間」,而過往的 web3 遊戲大部份都是「粗製濫造,求其出啲嘢」,以炒賣為主,遊戲性成疑,「無乜邊隻好玩」,故目標是慢工出細貨,「唔想求其出啲嘢。」

    他亦指出,去年雖經歷「加密寒冬」,但對遊戲製作影響不大,去年曾作兩次的封測,完成進度約 20%。至真正完成需多一、兩年時間。他亦感謝封測玩家的支持:「我覺得依個 web3 Game Building 過程,某程度上是更加凝聚到真正想玩呢個遊戲嘅人......我哋係想重新打造一隻經典遊戲,希望將 Neopets 呢個 IP 重新入屋,然後可以引我們以前一億五千萬用戶返嚟。」

    擬參考Animal Crossing玩法

    Dominic 指,Neopets Metaverse 玩法仍以寵物育成為主,亦參考 Animal Crossing(動物森友會)的玩法,「點樣可以去興建、打造生活空間,去表達數碼身分」。原版遊戲本身有很多交易元素,如玩家之間交易、買賣、升級衣服及武器等,十分適合在 web3 環境下進行,甚至帶給玩家的自由度更高。遊戲內物品可自由交易,亦會提升玩家的投入程度。

    對於坊間不少元宇宙都有賣地計劃,他亦不諱言,正探討 Neopets Metaverse 賣地的可行性。他指出,遊戲內重要資產包括寵物可穿戴的物品、戰鬥類產品、傢具及土地,但考慮到如只通過官方售出,有一定局限,會以提升社交元素為主要目標。

    寵物2D升級3D成功「去老土化」

    至於遊戲內最重要元素是寵物方面,Dominic 指玩家未必接受 20 年前的畫風,幸好將寵物由 2D「升級」成 3D 時,不少都能夠「去老土化」,現亦與第一代寵物設計者保持聯繫,部分成員亦擔任美術顧問。

    參考過去尼奧寵物成功之道,「有幾樣嘢係幾扣人心弦,包括寵物育成、社群好集中,好多人第一次接觸互聯網就係因為 Neopets。」現時新版遊戲目標,是透過 Neopets Metaverse 接觸 Web3。

    Neopets Metaverse 早前售出的 4,000 隻 NFT,現時大約由 2,000 位獨立玩家持有,對比現時網頁版約 100 萬活躍玩家僅佔少數。現時目標之一,是如何吸引他們參與 web3 版本。「但係我哋又唔太急,反而係想要多啲回應,令到隻 game 不斷改善。」他亦致力降低進入遊戲的門檻,例如不用先行設置錢包。

    他重申,運行多年的網頁版為整個尼奧寵物最重要一環,會繼續運行,並沒有中止打算。

    「挖礦」在加密貨幣世界中十分普遍,而哈希率(Hash rate)是衡量礦工計算能力的指標,除了用作評估挖礦難度外,更可以表明礦工對比特幣長期價值的信心。

    甚麼是哈希率

    簡單而言,哈希率即是衡量加密貨幣網絡中工作證明(PoW)的計算能力(簡稱算力),普遍被用來確定區塊鍊網絡的健康、安全和挖礦難度。

    哈希率是衡量區塊鍊網絡上計算能力的一個指標,數據高低由每秒鐘進行多少次猜測決定,而哈希率有助於了解區塊鍊網絡的安全性和挖礦難度,有助礦工了解他們挖礦時的盈利能力。

    除了挖礦難度外,哈希率亦是關鍵的安全指標,可了解黑客的分散程度。因為哈希率越高,進行網絡攻擊成本就越高。而哈希率突然下降,可能代表黑客已成功攻擊網絡。過去不時有加密平台突然將加密貨幣停止交易甚至下架,原因之一是哈希率急跌。

    如何計算哈希率

    雜湊(Hash)是電腦科學中一種對資料的處理方法,而 hashing 是猜測代碼的過程。電腦提交的每個猜測都被測量,hashing 是指整個網絡上每秒發生多少次猜測。區塊鏈網絡越大,哈希率就越高。

    由於通常有數百(或數千)部電腦每秒進行數百萬次猜測,哈希率通常以 terahashes(TH/s),或每秒 1兆(trillion)次哈希來衡量。例如,比特幣網絡的哈希率是以 EH/s 來計算,而以太坊在仍有 PoW 前,其哈希率以每秒 terahashes (TH/s) 為單位衡量。

    哈希率升跌帶來的影響

    對於比特幣礦工言,當哈希率上升時,代表有以下影響:

    ·         更多的計算資源被用於挖掘區塊
    ·         挖礦需消耗更多的電力
    ·         挖礦變得更加困難,大多數區塊鍊網絡算法隨著哈希率的增加而增加挖礦的難度
    ·         網絡的安全性增加,因為它變得太大,無法被一個實體所控制

    反之當哈希率下跌時,即代表有以下影響:

    ·         礦工間的競爭減少
    ·         挖礦難度下降,使挖區塊更容易
    ·         挖礦計算機消耗的電力更少
    ·         去中心化程度降低,網絡變得更不安全

    近期哈希率的情況

    根據 Hashrate Index 報告顯示,在比特幣價格急跌和哈希率上升的情況下,2022 年挖礦盈利能力的急劇下降。去年比特幣的整體哈希率又上升了 41%。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公共礦工推動,公共礦工的累計哈希率增加了 59%,而私人礦工則增加 19%。

    今年初,隨加密貨幣升溫,比特幣的哈希率持續上升,撰文時哈希率為 323EH/s,而礦池算力排行首三名分別是 Foundry USA、AntPool 及 F2Pool。

    最近香港人力資源專家預測,今年農曆新年後將出現轉工潮,身在倫敦萬事達卡的 NFT 產品負責人 Satvik Sethi 早前亦宣布將離開職位,更炮轟公司「管理不善、溝通不暢順、內部效率低下」,更將辭職信鑄造成 NFT 出售,作價 0.023 枚以太幣(約 300 元)。

    Satvik Sethi 在 Twitter 發表多篇帖文,指責公司因內部效率低下,令他成為情緒困擾的受害者,更指曾有數個月拿不到工資,「直到我向集團乞求(until I begged across the hierarchy for it)。」

    他提到,因簽證問題從紐約搬到倫敦時,工資減少 40%,但工作量增加 200%,「在過去一年裡,我不得不兼職工作以維持生計。」

    在他辭職時,人事部告訴他必須提前 3 個月通知,當正式辭職時,被通知只會收到 1 個月工資,沒有額外福利,並強迫他迅速接受。但他試圖反撃並指已記錄對話時,萬事達卡立即封鎖他所有公司帳戶,「甚至不給我機會與我的團隊、客戶和同輩說再見。」

    他指出,長期兼任兩份工作來維持生計,似乎是不可行和不可持續,離開公司意味將失去在倫敦的工作簽證。他預料將前往印度,直至找到移民方法,並將以構建社群 joincircle 及專注藝術為目標。

    表示收益將100%「用於生存」

    在發表文章同時,他決定將辭職信鑄造成 NFT,並表示將 100% 收益 「用於生存」(go to survival),並指未來會對持有者空投藝術品作為感謝。該項目命名為「新的開始」(New Beginnings),售價為 0.023 以太幣(約 300 港元),至今已鑄造逾 169 枚,即進帳逾 5 萬港元。

    他在辭職信 NFT 提到,「長期以來,我一直對 Web3 改變世界的潛力著迷,我相信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適合我完全沉浸在這個領域——通過我的冒險、我的藝術和我的行業知識。」

    Satvik Sethi 於 2020 年 8 月加入萬事達卡,擔任全球賬單支付產品開發副分析師,2021 年 6 月轉任產品與創新戰略副分析師,同年 9 月由紐約搬到倫敦,轉任 NFT 產品負責人。

    去年 6 月,萬事達卡宣布全球 29 億持卡人,將被允許在各種市場上購買 NFT,無需事先購買加密貨幣。最近,萬事達卡與 Binance 合作,在巴西推出加密貨幣預繳信用卡。對於公司管理不善的指控,萬事達卡未有回應。

    最近人工智能和數據分享成為熱門話題。人工智能和數據分析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要實現價值最大化,數據的準確性和豐富性至關重要。因此,一方面企業及公營機構需要注重數據的收集、處理和分析,以確保數據質素;另一方面政府也要投入資源訂立相關法案,並提供相應技術和人才培訓。

    雖然香港政府已推出多個計劃和投放資源支持這方面的發展,但相對於其他發達經濟體,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愚公發文,探討香港在人工智能和數據應用方面的現狀,並提出一些建議。

    要發揮好人工智能應用,需從多個基礎做起

    1. 個人資料保護: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數據來訓練和優化模型。而這些數據中,可能包含個人敏感信息,因此需要相應的法律法規,來保護個人的私隱權。個人資料保護法可以規範個人數據的收集、處理和使用,保障個人私隱權的不受侵犯。
    2. 公開數據法:公開數據法可以促進數據在不同應用之間的流通和共享,提高數據的利用價值。同時,公開數據法也可促進數據開放和透明度,提高政府和企業的公信力。
    3. 產業發展:完善的法律法規可為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提供穩定的法律保障和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企業和資本進入這一領域,推動產業的發展和創新。

    數據革命仍需大家努力

    雖然香港在個人資料保護及公開數據方面有一定的投入,但仍然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戰需要克服。現有的法律和政策對公開數據的支持程度,仍有所不足,例如香港目前缺乏專門的開放數據政策和法律框架,對數據的開放和共享仍有諸多限制。

    香港的公開數據質素和標準制定仍有待提升。目前數據質素不高、種類不全、更新不及時等問題仍然存在,這些都會影響公開數據的使用和應用效果。

    公開數據的開發和應用需要相應的技術和基礎設施支持,例如數據儲存、處理和分析等。香港在這方面的發展仍在起步階段。 公開數據的開放和共享,也需要考慮數據私隱和安全等問題,這需要相應的政策和法律支持,以及技術和管理措施的落實。

    香港在對抗疫情的幾年間,市民應該清楚知道上述問題已對社會帶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

    香港要成為國際創新科技及虛擬資產交易中心 需從數據法規做起

    全球許多地方已經採取了具體措施,推動公開數據發展。有一些地方更訂立了專門的公開數據法或相關法律法規,以保障公開數據的開放和共享。比如美國聯邦政府於 2009 年,訂立了《數字政府信息改革法》(Digital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form Act),要求聯邦政府機構開放和共享數據。

    此外,美國還有多個城市和州訂立了相應的公開數據法或條例,如紐約市的《數據管治條例》(Open Data Law)和芝加哥市的《開放數據條例》(Open Data Ordinance)。

    英國政府於 2010 年訂立了《數字經濟法》(Digital Economy Act),要求公共機構開放和共享數據。此外,英國還有多個城市和地區,訂立了相應的公開數據法或條例,如倫敦和曼徹斯特的《開放數據條例》(Open Data Charter)。

    即使目前有些國家仍然沒有專門的公開數據法或相關法律法規,但也會通過政策指引或行政命令等形式,鼓勵或要求公共機構開放和共享數據。以上的不同經驗和做法,可以為目前仍然沒有訂立任何專門針對公開數據法律和指引的香港,提供參考和啟示。

    香港要成為一個國際創新科技及虛擬資產交易中心,促進本地發展和配合國家的發展大計,政府必須儘快加強針對數據的保護和私隱,開始專責部門去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標準,方為上策!

    陳家豪
    自稱愚公,近年以金融科技倡道者、數字轉型專家、創業顧問、高等教育工作者及企業培訓導師等多重身分,參與新興技術市場的跨境金融系統設計、金融業數字化轉型、資本市場戰略咨詢及企業文化增值等跨領域工作,推動香港發展滯後多年的科技應用問題。

    隨 Web3.0 在香港植根,虛擬世界亦轉趨「實體化」,令 NFT 不再「只係一張 jpeg」。本身有投資加密貨幣、稱手持 Bored Ape #8155 的 Beatbox 歌手 dR. X(黃浩邦) ,去年 7 月於疫情下斥過百萬在中環開設無聊猿主題餐廳 Bored Garden,最初生意一般,隨即轉型舉辦 web3.0 社群聚會及講座,並設換幣服務,令生意起死回生。

    「邊個own咗個NFT就可以做brand」

    「好多人都覺得 NFT 係一張 jpeg,好似無乜用,但係 Bored Ape 真係唔同啲喎。」dR. X 指出,因加密貨去中心化的特性,「邊個 own 咗個 NFT 就可以做 brand...人哋做得咁成功嘅品牌,如果 develop 多啲嘢就好」,經常光顧快餐店的他認為,坊間不少快餐店都無心機製作食品,於是聯同從事飲食的拍檔,開設 NFT 餐廳「Bored Garden」。

    過去亦有 NFT 持有人開設餐廳的例子,去年 3 月,Los Angeles 餐廳老闆 Andy Nguyen 斥 26.7 萬美元(約 209 萬港元)購買了《Bored Ape Yacht Club》#6184 和兩枚《Mutant Ape Yacht Club》NFT,之後便獲得了授予 NFT 持有者的 IP 所有權和社群,在美國加州開設全球首間「Bored & Hungry」餐廳。至於 dR. X 的 Bored Garden 於 Twitter 的帖文,亦被 BYAC 官方帳號轉發,間接顯示獲得「認証」。

    dR. X 補充,有別於傳統 IP(知識產權),「根據 Bored Ape 嘅聲明所講,(NFT 持有人開店)係冇咩限制」,認為 Bored Ape 是教育大眾認識 Web3.0,被問到如果沒有持有 Bored Ape,可否自行開餐廳,他指出如「A 貨」一樣,「睇下自己面皮夠唔夠厚。」

    dR. X 女友是俄羅斯模特兒,順水推舟吸引了很多外藉模特兒朋友到店內「打卡」宣傳。

    Bored Ape NFT叫價86萬

    根據 OpenSea 所見,現時 dR. X 持有的 Bored Ape #8155,叫價為 64.25 以太幣,即約 86 萬港元,在中環開設餐廳亦代價不斐,dR. X 表示,單計裝修已過百萬。他坦言開業資金全來自炒幣,「炒幣嘅上落速度好大,你見佢跌咗半,點知點轉頭又升一倍。」他認為在幣市獲得財富並不難,「就算坐艇都唔驚」,至於他投資那款加密貨幣,他稱主要是以太幣、APE(Bored Ape 所屬貨幣)為主。

    問及投資心得,他指:「與其睇升定睇跌,我覺得紀律更重要」,至於對後市的看法,他又未言十分樂觀,「都係上落市為主」。言談間發現 dR. X 每次交易都動輒十萬元,一般散戶似乎難以模仿。

    OTC暫只接受穩定幣兌換

    dR. X 續指,餐廳選址中環蘭桂坊附近,因有多國人士聚集,較接受多元文化,「除咗食嘢,大家可以同炒幣嘅人交流。」他亦認為,疫情對開餐廳的決定影響不大,就如加密貨幣一樣,大家都不知何時見底,於是選擇在疫情漸趨穩定時開業。

    但他坦言,開業後一、兩個月反應「麻麻」,「如果只係宣傳啲包,啲人只係嚟食包,咁樣會唔掂」。之後餐廳宣傳針對加密貨幣愛好者,舉辦了多場 Bored Ape 聚會及講座,又開設 Whatsapp 交流群組,並曾舉辦抽獎活動,最後成功殺出重圍,「嚟得依度嘅除咗食嘢,都有互相學習、交流。」

    餐廳另設有 OTC(找換店)服務,帶來的收入更與餐廳生意相若。而 OTC 暫時只接受穩定幣 USDT、USDC 兌換,他解釋目標之一是先讓客人了解加密貨幣,因穩定幣風險相對較低,待客人有一定認識時,可再兌換成以太幣購買 NFT。

    他亦坦言,持有 Bored Ape 的客人消費能力亦較高。不少客人光顧之餘亦會換幣,直接增加店內收入。去年跌市期間,有部分以合約交易及買跌的客人,換幣的頻率較高,令 OTC 生意未有太大影響。

    dR. X認為,港人接受加密貨幣程度「始終都係慢少少」。

    「港人見到有錢搵一定唔會執輸」

    「除咗外國人,好多銀行家會嚟,有部分係想了解多啲加密貨幣。」他最近亦開設 YouTube 頻道,拍攝場地主要在餐廳二樓,邀請有接觸加密貨幣的藝人朋友受訪。餐廳最近亦加入新菜式,以中西文化匯聚為主題,其中包括芫茜漢堡,「啲芫茜係炸過,無乜臭味,唔鍾意食芫茜嘅朋友都會覺得好正。」

    問到港人對加密貨幣的看法,他認為接受程度始終慢少少,「你話有無人覺得係呃人,其實一定有,但香港人好醒,見到有錢搵嘅地方一定唔會執輸。」

    他續指:「無論音樂又好、金融又好,香港好多都慢人一步,好想透過舖頭同埋社群,推動依啲軟實力。」dR. X 指,「好多人覺得加密貨幣係一啲唔實在嘅嘢,依度想做一個試點,可以用 Bored Ape 依個品牌開舖頭,同埋無限制,任你發揮」。

    現時店舖每月幾乎收支平衡,部分月份有盈餘,亦正部署在泰國開分店,並會舉行 Instagram Reels 拍攝比賽,將社群擴大。

    3 月 10 日,美國金融監管部門正式接管加密友好的矽谷銀行 SVB,似乎正在重覆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經濟衰退必須伴隨銀行倒閉事件。

    事件起因來自 3 月 8 日時,矽谷銀行母公司 SVB 金融集團公開其財困狀況,由於大量用戶提款引起流動性不足,逼不得已下,以折讓價出售其價值 210 億美元的中長期國債,導致其出現 18 億美元的虧損,因此希望以新發行價值 22.5 億美元新股去補回資金缺口。

    這種存在傳統金融世界的流動性風險,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況就如一個人在低息週期,為了賺取利息而做了一年的定期存款,突然在中途需要急用錢,被逼取消定期,不但利息收不到,還要蝕手續費。

    USDC兌美元曾低見0.85

    SVB 資金中 210 億美元的中長期國債,是在低息週期買下,收益率不足 2 厘,相對現時美元息率高企,SVB 必須把息差加上時間值折讓,才能找到買家接盤。

    18 億美元看似很大金額,但其實以該筆投資額 210 億計算,還不到百分之十,這個數字遠低於不少金融機構的呆壞帳,筆者相信 SVB 用戶最壞情況,也能取回百分之八九十存款,不至於全軍覆沒。

    誰料到火燒連環船,穩定幣 USDC 的發行公司在 3 月 11 日公布其持有的現金儲備中,即 33 億美元存款在 SVB,佔其發行總量約 8 %。USDC 在其公布前數小時與美元脫錨,低見 0.85,似乎是市場恐慌性拋售,各大去中心化交易所流動性池接了大量 USDC 沽盤,更有用戶疑似急於出售手中 200 萬 USDC,忘記設置滑點管理,導致 200 萬 USDC 只換了 0.05 USDT。

    Circle自導自演?

    假設 SVB 整筆款項均無法取回,8% 的虧損實在不算大事,理論上 Circle(穩定幣 USDC 發行商)隨便把存款做短期定期也能賺回 3-4%,如果 SVB 的存款能取回 50% 或以上,理論上 Circle 能以收益補回資金缺口。那麽,是次脫錨何解?筆者覺得有幾個可能性。

    1. 某大戶發現 Circle 償付能力出現問題,因此在市場拋售。

    2. Circle 自導自演,故意在周末公布其在 SVB 的風險敞口,引發市場拋售,再從市場回收折讓價的 USDC,以差額抵銷其潛在損失。

    3. 某大戶故意於周末於 Circle 大額地以 USDC 1:1 兌換美元,另一邊廂沽空 USDC。按照 Circle 財務報表,其資產四分一為現金,約 110 億美元,當中 33 億壓了在SVB,只要把餘下約 77 億的現金流動性都提走,Circle 就變成另一個矽谷銀行了。

    筆者最怕的是第三種情況,假設 Circle 真的繼續硬撐, 1:1 把現金部分兌走,那麽 SVB 存款佔比就會增至 11%,屆時再因流動性不足而暫停兌換美元,相信會引起更大的市場反應。

    反之,如果是上述第二種情況,那麽 USDC 很快會重新錨定美元,Circle 還可以高姿態表示自己財政穩健,周末割肉離場的人只能嘆口氣,一不小心又當韭菜了。

    本文於周末執筆,周日聯儲局緊急發聲明表示會為矽谷銀行埋單,保證 100% 存款可取回,現時 USDC 已重回 0.99 水平。如此戲劇性的變化,到底 Circle 是否預先知道聯儲局會出手?相信只有他們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