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fintalk180
    fintalk 專訊

    網頁遊戲尼奧寵物(Neopets)相信是不少香港八、九十後的回憶,自 1999 年面世至今逾 20 年仍在運作,可說當今少有。近年遊戲開發商 JumpStart Games 被香港上市公司網龍(777)收購,尼奧寵物亦正式納入旗下。

    尼奧寵物 Chief Metaverse Officer Dominic Law 接受 fintalk180 採訪稱,正為尼奧寵物創立 Web3 元宇宙遊戲,並將寵物由 2D「升級」成 3D,製作期共需最少三年,希望用心重新打造該隻經典遊戲,「可以引以前一億五千萬用戶返嚟。」

    Dominic Law 直言,尼奧寵物至今有近 24 年歷史,高峰期全球每月活躍用戶達 1.5 億。之後開發商多次易手,現輾轉由網龍經營。他指出, 網龍收購原因之一,是認為可重新發展至新的遊戲體驗,公司本身有經營其他遊戲,亦以尼奧寵物元宇宙為進入 Web3 的試金石,因覺得有很大潛力。

    一年多前已構思遊戲設計

    過去不少 web3 遊戲由公布到推出不到一年時間,但其遊戲性屢遭詬病,更有不少 web3 遊戲吸引玩家買 NFT 後「未開始已經結束」,公布項目流產,有「割韭菜」之嫌。

    自 2021 年網龍接手尼奧寵物,元宇宙版本至今開發進度仍未到一半。Dominic Law 解釋,一年多前已開始構思整個遊戲設計,如何與 web3 結合,「一個可玩性較高嘅遊戲,起碼需要兩、三年時間」,而過往的 web3 遊戲大部份都是「粗製濫造,求其出啲嘢」,以炒賣為主,遊戲性成疑,「無乜邊隻好玩」,故目標是慢工出細貨,「唔想求其出啲嘢。」

    他亦指出,去年雖經歷「加密寒冬」,但對遊戲製作影響不大,去年曾作兩次的封測,完成進度約 20%。至真正完成需多一、兩年時間。他亦感謝封測玩家的支持:「我覺得依個 web3 Game Building 過程,某程度上是更加凝聚到真正想玩呢個遊戲嘅人......我哋係想重新打造一隻經典遊戲,希望將 Neopets 呢個 IP 重新入屋,然後可以引我們以前一億五千萬用戶返嚟。」

    擬參考Animal Crossing玩法

    Dominic 指,Neopets Metaverse 玩法仍以寵物育成為主,亦參考 Animal Crossing(動物森友會)的玩法,「點樣可以去興建、打造生活空間,去表達數碼身分」。原版遊戲本身有很多交易元素,如玩家之間交易、買賣、升級衣服及武器等,十分適合在 web3 環境下進行,甚至帶給玩家的自由度更高。遊戲內物品可自由交易,亦會提升玩家的投入程度。

    對於坊間不少元宇宙都有賣地計劃,他亦不諱言,正探討 Neopets Metaverse 賣地的可行性。他指出,遊戲內重要資產包括寵物可穿戴的物品、戰鬥類產品、傢具及土地,但考慮到如只通過官方售出,有一定局限,會以提升社交元素為主要目標。

    寵物2D升級3D成功「去老土化」

    至於遊戲內最重要元素是寵物方面,Dominic 指玩家未必接受 20 年前的畫風,幸好將寵物由 2D「升級」成 3D 時,不少都能夠「去老土化」,現亦與第一代寵物設計者保持聯繫,部分成員亦擔任美術顧問。

    參考過去尼奧寵物成功之道,「有幾樣嘢係幾扣人心弦,包括寵物育成、社群好集中,好多人第一次接觸互聯網就係因為 Neopets。」現時新版遊戲目標,是透過 Neopets Metaverse 接觸 Web3。

    Neopets Metaverse 早前售出的 4,000 隻 NFT,現時大約由 2,000 位獨立玩家持有,對比現時網頁版約 100 萬活躍玩家僅佔少數。現時目標之一,是如何吸引他們參與 web3 版本。「但係我哋又唔太急,反而係想要多啲回應,令到隻 game 不斷改善。」他亦致力降低進入遊戲的門檻,例如不用先行設置錢包。

    他重申,運行多年的網頁版為整個尼奧寵物最重要一環,會繼續運行,並沒有中止打算。

    說到元宇宙,不少人都認為是虛擬現實(VR)、擴增實境(AR)的延伸,亦有部分人認為與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MMORPG,Massively Multiplayer Online Role-Playing Game)沒有分別,甚至有網民質疑:「乜都關元宇宙事,都只係影像技術」、「其實依家經已做到哂」。

    事實上,本地一些元宇宙公司都基於各種原因,包括用戶及員工認知不足、加密貨幣錢包未夠普及等,並沒有使用區塊鏈技術,支付方式亦轉回信用卡,區塊鏈彷彿成為發展元宇宙的障礙。到底元宇宙可否脫離區塊鏈發展?

    元宇宙可否脫離發展?

    現時元宇宙還未有一個被廣泛認可的定義,包括是否必須應用區塊鏈技術。早前史丹福大學教授 Jeremy Bailenson 等學者,在世界經濟論壇小組曾經討論,共識是:元宇宙可在沒區塊鏈的情況下存在。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迪金森法學院教授 Tonya Evans 補充,省略掉區塊鏈技術,雖然元宇宙也可以運行,但可能是一個錯誤的做法,因為「沒有區塊鏈的元宇宙,很可能只為科技巨頭作嫁衣裳。」

    韓國科學和技術高級研究所助理教授 Lik-Hang Lee 提到,現時元宇宙主要由 The Sandbox、Decentraland,以及 Meta、微軟等科網巨企領導,它們的網絡平台和其他平台之間提供的互換性非常少。「這種缺乏互操作性的情況是 Web2 的特點,如果元宇宙要發揮其全部潛力,就需要解決。」

    他指出,任何人都應建立一個能與元宇宙其他部分連接的虛擬世界,當中包括:

    ·      只要符合某些預先確定的規格,任何設備或瀏覽器都應能訪問元宇宙
    ·      數字資產的所有權,應在多個服務器和客戶端上被記錄和保存
    ·      一個替身應能與其他服務器上的替身交流
    ·      人們應有能力在元宇宙中生產、展示、購買和出售他們的數字資產

    元宇宙遊戲開發公司 SuperSocial 創始人兼 CEO Yonatan Raz-Fridman 指,Meta、Google 和其他公司,都在爭取它們的主導地位。公眾可能也需時理解用戶擁有的互聯網所包含的內容,但當他們理解後,消費者會要求更多的控制權。到那時,科網巨企將別無選擇,只能在互操作性方面作出讓步。

    區塊鏈為元宇宙帶來甚麼好處?

    區塊鏈不僅僅是一個基礎設施層,也是一個經濟層,可以潛在解決互聯網的挑戰。

    最廣泛例子是 NFT(非同質化代幣),正是建基於區塊鏈基礎上,提供價值的持久性。如近日流行的「邊玩邊賺」遊戲,有別於 Web2 遊戲,玩家並不擁有遊戲內的資產。這在區塊鏈世界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因為 Web3 世界內,遊戲資產為 NFT,可向玩家提供收入。

    NFT 不僅為用戶提供了創建、購買和銷售元宇宙資產的能力,還允許他們以「靈魂綁定代幣」(Soulbound Token,SBT)的形式,累積生態系統的憑證。SBT 就像金融服務中的信貸評分,隨著元宇宙用戶的積累,他們往往能更快積累更多價值。

    區塊鏈為元宇宙帶來的挑戰

    要實現元宇宙普及,需要解決嚴重的技術、經驗和經濟方面的障礙。

    在基礎性方面,現時 Web2 世界每秒處理數百萬單數據交易,與互聯網相比,區塊鏈基礎設施還處於初步階段。現時效能最佳的區塊鏈,能每秒處理大約 5 萬筆交易,技術上遠遠未能跟上。而跨區塊鏈的主要互操作性、相關網絡攻擊亦存在挑戰。此外,用戶體驗亦是主要問題,如 VR 硬件支持區塊鏈技術仍未成熟。

    史丹福大學教授 Jeremy Bailenson 總結指,預計看到很多區塊鏈技術的無償使用,「在這些地方,技術是可行的,但不是必須的,「不過,隨著時間推移,會出現一系列殺手級應用,在這些應用中,區塊鏈是完成工作的唯一途徑。」這些改變將減少因區塊鏈普及度不足而帶來的不便。

    隨香港與內地通關,中港兩地交流開始恢復,連帶內地的 Web3 公司都「磨拳擦掌」,準備進軍香港市場。本月初,內地知名 NFT(內地稱為數字收藏品)平台數藏中國,宣布進軍香港市場,更於月中開設香港站 NFTChina.hk,《南華早報》引述網媒 forkast 報道,數藏中國揚言今年收入目標 5,000 萬人民幣。

    近日數藏中國公布,香港站註冊用戶超過 20 萬,提到:「NFTChina.hk 是國內第一家在香港成立的數字藏品平台。把握市場先機,搶佔行業製高點,再次讓數藏中國成功出圈,閃耀整個數藏圈。」

    但 fintalk180 發現,現時香港版網站僅設兩款 NFT,其中一款為上鏈 IRISnet NFT 紀念憑證,購買後可獲積分獎勵,售價為 15 港元,而限量 3,000 份的 NFT,自上周六(18日)發行後,短短數天已告售罄。

    隨通關後,數藏中國亦積極參與實體活動,同樣於上周六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輪滑邀請賽,其 NFT 就由數藏中國所製作。

    官媒抨擊「投機行為」

    《南華早報》報道提到,自內地於 2021 年禁止加密貨幣交易,加上香港或將允許散戶進行加密貨幣交易,並於明年中開始接受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VASP)牌照申請,可抵銷內地仍處於法律灰色地帶的行業合規風險,吸引內地 Web3 公司大舉進軍香港市場。

    數字收藏品平台數藏中國 CEO 王鵬飛接受傳媒訪問提到,進軍香港原因之一,是去年 10 月港府發表虛擬資產在港發展政策宣言,「減辣」加密貨幣制度有關,並指準備短期內在港推出一個簡單的 NFT 平台及促進 NFT 空投,當團隊建立了支付途徑後,「銷售和交易功能將隨之而來。」

    報道亦引述區塊鏈服務網絡(BSN)開發商紅棗科技的負責人何亦凡指,在 BSN 上建立 NFT 平台的內地客戶計劃轉移到香港,「正與我們的香港團隊討論建立他們的平台。」

    分析指,官媒已抨擊這些「投機行為」,但並沒阻止中國消費者購買和交易數字收藏品,市少上仍有不少相關平台提供服務。

    去年3月曾進行天使輪融資

    fintalk180 翻查數藏中國數據,公司於 2021 年 12 月成立,總部設於海南省,認繳出資額逾一千萬。公司去年 3 月進行了一次天使輪融資,金額僅顯示為「數百萬」,屬個人投資者。

    數藏中國香港區負責人 Tony Fu 就指,Web3 相關的二級交易在內地仍處於灰色地帶,「因此計劃在香港建立一個二級交易平台。」王鵬飛提到,進軍香港後,將允許內地用戶將他們的 NFT 轉移新的平台交易,「用戶可以選擇直接在香港鑄幣和交易,或者他們可以在內地的平台先鑄幣,並在香港交易。」

    數藏中國本身的官網更新十分頻繁,更稱已成功發售中國航天、人民日報、張大千書畫、牡丹亭、唐宮夜宴等知名 IP 數字藏品。其 NFT 多數與中國文化有關。而去年 10 月推出了「2022 卡塔爾首屆全球元宇宙世界盃國寶系列數字藏品」,更稱「用戶每購買一款,將得到卡塔爾皇室國禮系列同款限量陶瓷杯一份」但 NFT 設計以動物為主,「中國風」濃,與卡塔爾關係不明顯。

    卡塔爾世界盃系列 NFT 設計以動物為主,「中國風」濃,難以想到與卡塔爾有任何關係。

    何亦凡補充:「內地所有經營二級交易的文化產權交易所都是違法,因為他們沒有二級市場業務的許可證。而將 NFT 從內地轉到香港是合法的,因不涉及任何個人信息,但轉出後不能將其收入轉回內地,「這將被認為非法洗錢行為。」

    數藏中國更指,今年的收入目標 5,000 萬人民幣,較去年的 3,000 萬元大增 66%,而去年公司的毛利率為30%,公司現正在與一間 VR 公司合作,創造與虛擬世界中的資產或建築相關的 NFT。公司更宣布已申請進駐數碼港,希望成為其孵化計劃的一部分。

    網頁遊戲尼奧寵物(Neopets)相信是不少香港八、九十後的回憶,自 1999 年面世至今逾 20 年仍在運作,可說當今少有。近年遊戲開發商 JumpStart Games 被香港上市公司網龍(777)收購,尼奧寵物亦正式納入旗下。

    尼奧寵物 Chief Metaverse Officer Dominic Law 接受 fintalk180 採訪稱,正為尼奧寵物創立 Web3 元宇宙遊戲,並將寵物由 2D「升級」成 3D,製作期共需最少三年,希望用心重新打造該隻經典遊戲,「可以引以前一億五千萬用戶返嚟。」

    Dominic Law 直言,尼奧寵物至今有近 24 年歷史,高峰期全球每月活躍用戶達 1.5 億。之後開發商多次易手,現輾轉由網龍經營。他指出, 網龍收購原因之一,是認為可重新發展至新的遊戲體驗,公司本身有經營其他遊戲,亦以尼奧寵物元宇宙為進入 Web3 的試金石,因覺得有很大潛力。

    一年多前已構思遊戲設計

    過去不少 web3 遊戲由公布到推出不到一年時間,但其遊戲性屢遭詬病,更有不少 web3 遊戲吸引玩家買 NFT 後「未開始已經結束」,公布項目流產,有「割韭菜」之嫌。

    自 2021 年網龍接手尼奧寵物,元宇宙版本至今開發進度仍未到一半。Dominic Law 解釋,一年多前已開始構思整個遊戲設計,如何與 web3 結合,「一個可玩性較高嘅遊戲,起碼需要兩、三年時間」,而過往的 web3 遊戲大部份都是「粗製濫造,求其出啲嘢」,以炒賣為主,遊戲性成疑,「無乜邊隻好玩」,故目標是慢工出細貨,「唔想求其出啲嘢。」

    他亦指出,去年雖經歷「加密寒冬」,但對遊戲製作影響不大,去年曾作兩次的封測,完成進度約 20%。至真正完成需多一、兩年時間。他亦感謝封測玩家的支持:「我覺得依個 web3 Game Building 過程,某程度上是更加凝聚到真正想玩呢個遊戲嘅人......我哋係想重新打造一隻經典遊戲,希望將 Neopets 呢個 IP 重新入屋,然後可以引我們以前一億五千萬用戶返嚟。」

    擬參考Animal Crossing玩法

    Dominic 指,Neopets Metaverse 玩法仍以寵物育成為主,亦參考 Animal Crossing(動物森友會)的玩法,「點樣可以去興建、打造生活空間,去表達數碼身分」。原版遊戲本身有很多交易元素,如玩家之間交易、買賣、升級衣服及武器等,十分適合在 web3 環境下進行,甚至帶給玩家的自由度更高。遊戲內物品可自由交易,亦會提升玩家的投入程度。

    對於坊間不少元宇宙都有賣地計劃,他亦不諱言,正探討 Neopets Metaverse 賣地的可行性。他指出,遊戲內重要資產包括寵物可穿戴的物品、戰鬥類產品、傢具及土地,但考慮到如只通過官方售出,有一定局限,會以提升社交元素為主要目標。

    寵物2D升級3D成功「去老土化」

    至於遊戲內最重要元素是寵物方面,Dominic 指玩家未必接受 20 年前的畫風,幸好將寵物由 2D「升級」成 3D 時,不少都能夠「去老土化」,現亦與第一代寵物設計者保持聯繫,部分成員亦擔任美術顧問。

    參考過去尼奧寵物成功之道,「有幾樣嘢係幾扣人心弦,包括寵物育成、社群好集中,好多人第一次接觸互聯網就係因為 Neopets。」現時新版遊戲目標,是透過 Neopets Metaverse 接觸 Web3。

    Neopets Metaverse 早前售出的 4,000 隻 NFT,現時大約由 2,000 位獨立玩家持有,對比現時網頁版約 100 萬活躍玩家僅佔少數。現時目標之一,是如何吸引他們參與 web3 版本。「但係我哋又唔太急,反而係想要多啲回應,令到隻 game 不斷改善。」他亦致力降低進入遊戲的門檻,例如不用先行設置錢包。

    他重申,運行多年的網頁版為整個尼奧寵物最重要一環,會繼續運行,並沒有中止打算。

    「挖礦」在加密貨幣世界中十分普遍,而哈希率(Hash rate)是衡量礦工計算能力的指標,除了用作評估挖礦難度外,更可以表明礦工對比特幣長期價值的信心。

    甚麼是哈希率

    簡單而言,哈希率即是衡量加密貨幣網絡中工作證明(PoW)的計算能力(簡稱算力),普遍被用來確定區塊鍊網絡的健康、安全和挖礦難度。

    哈希率是衡量區塊鍊網絡上計算能力的一個指標,數據高低由每秒鐘進行多少次猜測決定,而哈希率有助於了解區塊鍊網絡的安全性和挖礦難度,有助礦工了解他們挖礦時的盈利能力。

    除了挖礦難度外,哈希率亦是關鍵的安全指標,可了解黑客的分散程度。因為哈希率越高,進行網絡攻擊成本就越高。而哈希率突然下降,可能代表黑客已成功攻擊網絡。過去不時有加密平台突然將加密貨幣停止交易甚至下架,原因之一是哈希率急跌。

    如何計算哈希率

    雜湊(Hash)是電腦科學中一種對資料的處理方法,而 hashing 是猜測代碼的過程。電腦提交的每個猜測都被測量,hashing 是指整個網絡上每秒發生多少次猜測。區塊鏈網絡越大,哈希率就越高。

    由於通常有數百(或數千)部電腦每秒進行數百萬次猜測,哈希率通常以 terahashes(TH/s),或每秒 1兆(trillion)次哈希來衡量。例如,比特幣網絡的哈希率是以 EH/s 來計算,而以太坊在仍有 PoW 前,其哈希率以每秒 terahashes (TH/s) 為單位衡量。

    哈希率升跌帶來的影響

    對於比特幣礦工言,當哈希率上升時,代表有以下影響:

    ·         更多的計算資源被用於挖掘區塊
    ·         挖礦需消耗更多的電力
    ·         挖礦變得更加困難,大多數區塊鍊網絡算法隨著哈希率的增加而增加挖礦的難度
    ·         網絡的安全性增加,因為它變得太大,無法被一個實體所控制

    反之當哈希率下跌時,即代表有以下影響:

    ·         礦工間的競爭減少
    ·         挖礦難度下降,使挖區塊更容易
    ·         挖礦計算機消耗的電力更少
    ·         去中心化程度降低,網絡變得更不安全

    近期哈希率的情況

    根據 Hashrate Index 報告顯示,在比特幣價格急跌和哈希率上升的情況下,2022 年挖礦盈利能力的急劇下降。去年比特幣的整體哈希率又上升了 41%。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公共礦工推動,公共礦工的累計哈希率增加了 59%,而私人礦工則增加 19%。

    今年初,隨加密貨幣升溫,比特幣的哈希率持續上升,撰文時哈希率為 323EH/s,而礦池算力排行首三名分別是 Foundry USA、AntPool 及 F2Pool。

    最近香港人力資源專家預測,今年農曆新年後將出現轉工潮,身在倫敦萬事達卡的 NFT 產品負責人 Satvik Sethi 早前亦宣布將離開職位,更炮轟公司「管理不善、溝通不暢順、內部效率低下」,更將辭職信鑄造成 NFT 出售,作價 0.023 枚以太幣(約 300 元)。

    Satvik Sethi 在 Twitter 發表多篇帖文,指責公司因內部效率低下,令他成為情緒困擾的受害者,更指曾有數個月拿不到工資,「直到我向集團乞求(until I begged across the hierarchy for it)。」

    他提到,因簽證問題從紐約搬到倫敦時,工資減少 40%,但工作量增加 200%,「在過去一年裡,我不得不兼職工作以維持生計。」

    在他辭職時,人事部告訴他必須提前 3 個月通知,當正式辭職時,被通知只會收到 1 個月工資,沒有額外福利,並強迫他迅速接受。但他試圖反撃並指已記錄對話時,萬事達卡立即封鎖他所有公司帳戶,「甚至不給我機會與我的團隊、客戶和同輩說再見。」

    他指出,長期兼任兩份工作來維持生計,似乎是不可行和不可持續,離開公司意味將失去在倫敦的工作簽證。他預料將前往印度,直至找到移民方法,並將以構建社群 joincircle 及專注藝術為目標。

    表示收益將100%「用於生存」

    在發表文章同時,他決定將辭職信鑄造成 NFT,並表示將 100% 收益 「用於生存」(go to survival),並指未來會對持有者空投藝術品作為感謝。該項目命名為「新的開始」(New Beginnings),售價為 0.023 以太幣(約 300 港元),至今已鑄造逾 169 枚,即進帳逾 5 萬港元。

    他在辭職信 NFT 提到,「長期以來,我一直對 Web3 改變世界的潛力著迷,我相信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適合我完全沉浸在這個領域——通過我的冒險、我的藝術和我的行業知識。」

    Satvik Sethi 於 2020 年 8 月加入萬事達卡,擔任全球賬單支付產品開發副分析師,2021 年 6 月轉任產品與創新戰略副分析師,同年 9 月由紐約搬到倫敦,轉任 NFT 產品負責人。

    去年 6 月,萬事達卡宣布全球 29 億持卡人,將被允許在各種市場上購買 NFT,無需事先購買加密貨幣。最近,萬事達卡與 Binance 合作,在巴西推出加密貨幣預繳信用卡。對於公司管理不善的指控,萬事達卡未有回應。

    最近人工智能和數據分享成為熱門話題。人工智能和數據分析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要實現價值最大化,數據的準確性和豐富性至關重要。因此,一方面企業及公營機構需要注重數據的收集、處理和分析,以確保數據質素;另一方面政府也要投入資源訂立相關法案,並提供相應技術和人才培訓。

    雖然香港政府已推出多個計劃和投放資源支持這方面的發展,但相對於其他發達經濟體,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愚公發文,探討香港在人工智能和數據應用方面的現狀,並提出一些建議。

    要發揮好人工智能應用,需從多個基礎做起

    1. 個人資料保護: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數據來訓練和優化模型。而這些數據中,可能包含個人敏感信息,因此需要相應的法律法規,來保護個人的私隱權。個人資料保護法可以規範個人數據的收集、處理和使用,保障個人私隱權的不受侵犯。
    2. 公開數據法:公開數據法可以促進數據在不同應用之間的流通和共享,提高數據的利用價值。同時,公開數據法也可促進數據開放和透明度,提高政府和企業的公信力。
    3. 產業發展:完善的法律法規可為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提供穩定的法律保障和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企業和資本進入這一領域,推動產業的發展和創新。

    數據革命仍需大家努力

    雖然香港在個人資料保護及公開數據方面有一定的投入,但仍然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戰需要克服。現有的法律和政策對公開數據的支持程度,仍有所不足,例如香港目前缺乏專門的開放數據政策和法律框架,對數據的開放和共享仍有諸多限制。

    香港的公開數據質素和標準制定仍有待提升。目前數據質素不高、種類不全、更新不及時等問題仍然存在,這些都會影響公開數據的使用和應用效果。

    公開數據的開發和應用需要相應的技術和基礎設施支持,例如數據儲存、處理和分析等。香港在這方面的發展仍在起步階段。 公開數據的開放和共享,也需要考慮數據私隱和安全等問題,這需要相應的政策和法律支持,以及技術和管理措施的落實。

    香港在對抗疫情的幾年間,市民應該清楚知道上述問題已對社會帶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

    香港要成為國際創新科技及虛擬資產交易中心 需從數據法規做起

    全球許多地方已經採取了具體措施,推動公開數據發展。有一些地方更訂立了專門的公開數據法或相關法律法規,以保障公開數據的開放和共享。比如美國聯邦政府於 2009 年,訂立了《數字政府信息改革法》(Digital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form Act),要求聯邦政府機構開放和共享數據。

    此外,美國還有多個城市和州訂立了相應的公開數據法或條例,如紐約市的《數據管治條例》(Open Data Law)和芝加哥市的《開放數據條例》(Open Data Ordinance)。

    英國政府於 2010 年訂立了《數字經濟法》(Digital Economy Act),要求公共機構開放和共享數據。此外,英國還有多個城市和地區,訂立了相應的公開數據法或條例,如倫敦和曼徹斯特的《開放數據條例》(Open Data Charter)。

    即使目前有些國家仍然沒有專門的公開數據法或相關法律法規,但也會通過政策指引或行政命令等形式,鼓勵或要求公共機構開放和共享數據。以上的不同經驗和做法,可以為目前仍然沒有訂立任何專門針對公開數據法律和指引的香港,提供參考和啟示。

    香港要成為一個國際創新科技及虛擬資產交易中心,促進本地發展和配合國家的發展大計,政府必須儘快加強針對數據的保護和私隱,開始專責部門去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標準,方為上策!

    陳家豪
    自稱愚公,近年以金融科技倡道者、數字轉型專家、創業顧問、高等教育工作者及企業培訓導師等多重身分,參與新興技術市場的跨境金融系統設計、金融業數字化轉型、資本市場戰略咨詢及企業文化增值等跨領域工作,推動香港發展滯後多年的科技應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