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searched for 愚公專欄 - fintalk180

    Search Results: 愚公專欄 (5)

    最近人工智能和數據分享成為熱門話題。人工智能和數據分析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要實現價值最大化,數據的準確性和豐富性至關重要。因此,一方面企業及公營機構需要注重數據的收集、處理和分析,以確保數據質素;另一方面政府也要投入資源訂立相關法案,並提供相應技術和人才培訓。 雖然香港政府已推出多個計劃和投放資源支持這方面的發展,但相對於其他發達經濟體,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愚公發文,探討香港在人工智能和數據應用方面的現狀,並提出一些建議。 想睇更多專家專欄?立即免費訂閱 ! 要發揮好人工智能應用,需從多個基礎做起 個人資料保護: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數據來訓練和優化模型。而這些數據中,可能包含個人敏感信息,因此需要相應的法律法規,來保護個人的私隱權。個人資料保護法可以規範個人數據的收集、處理和使用,保障個人私隱權的不受侵犯。公開數據法:公開數據法可以促進數據在不同應用之間的流通和共享,提高數據的利用價值。同時,公開數據法也可促進數據開放和透明度,提高政府和企業的公信力。產業發展:完善的法律法規可為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提供穩定的法律保障和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企業和資本進入這一領域,推動產業的發展和創新。 數據革命仍需大家努力 雖然香港在個人資料保護及公開數據方面有一定的投入,但仍然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戰需要克服。現有的法律和政策對公開數據的支持程度,仍有所不足,例如香港目前缺乏專門的開放數據政策和法律框架,對數據的開放和共享仍有諸多限制。 香港的公開數據質素和標準制定仍有待提升。目前數據質素不高、種類不全、更新不及時等問題仍然存在,這些都會影響公開數據的使用和應用效果。 公開數據的開發和應用需要相應的技術和基礎設施支持,例如數據儲存、處理和分析等。香港在這方面的發展仍在起步階段。 公開數據的開放和共享,也需要考慮數據私隱和安全等問題,這需要相應的政策和法律支持,以及技術和管理措施的落實。 香港在對抗疫情的幾年間,市民應該清楚知道上述問題已對社會帶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 香港要成為國際創新科技及虛擬資產交易中心 需從數據法規做起 全球許多地方已經採取了具體措施,推動公開數據發展。有一些地方更訂立了專門的公開數據法或相關法律法規,以保障公開數據的開放和共享。比如美國聯邦政府於 2009 年,訂立了《數字政府信息改革法》(Digital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form Act),要求聯邦政府機構開放和共享數據。…

    所有的技術發明都是雙刃劍 OpenAI 的 ChatGPT 最近非常受歡迎,因為它成功地利用了生成性人工智能技術(Generative AI),通過自然語言處理(NLP)讓用戶參與對話,並完成一些難以想像的文職任務。目前,社會對 ChatGPT 的意見不一。 一方面,有些人認為 ChatGPT 技術可以提高效率,從而給人類帶來切實的好處。例如,它可以幫助公司更快地解決客戶問題,從而提高客戶滿意度。另一方面,有人擔心 ChatGPT 技術可能對人類工作構成威脅,因為它可以自動處理大量的任務,從而取代人類的工作。還有人擔心 ChatGPT 技術可以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數據,從而影響私隱等問題。 很多互聯網產品已去如黃鶴,不帶走一片雲彩 自 1989 年英國物理學家 Tim…

    還記得五、六年前香港政府的財金官員不斷講香港的金融體制非常健全,法規行之有效嗎?你也可能知道當年柯達時任 CEO 一樣以為柯達的產品是全球最佳,並不同意需要全力發展數碼攝影產品。他以數碼攝影成像低、遠不及菲林的自然及有層次為理由,完全沒有考慮過科技發展突飛猛進,客戶會按實際情況選擇放棄使用傳統產品。 愚公估計,柯達當年的管理層並不是不知道數碼攝影是大勢所趨,由於他們的任期一般只有幾年,一旦大量投放資源落實數碼轉型,就肯定會影響其傳統業務收入。只顧慮其任內業績,而不關注企業日後要面對的危機,變成柯達倒閉的重要原因。 緊貼央行數字貨幣發展 香港、星加坡、甚至歐洲的瑞士等金融中心的成功,其實是建立在兩個基礎上。 一、避稅天堂。 二、在各國之間信息不對稱及互不信任的大環境下,做其中介人角色。 你可知道,目前已發展成熟的區塊鏈技術最具顛覆性的價值,就是分散式信任機制及去中介化。 當這個技術被傳統金融行業採納,並被利用在傳統金融產品的時候,其顛覆性及創造性破壞能力,就肯定比數碼攝影對社會的及全球經濟變化為大。愚公以為,過去香港因為既得利益者和墨守成規的官員的影響,而沒有按時發展數字金融的日子必須離去。 香港要繼續發揮一國兩制下的優勢,目前應致力發展《央行數字貨幣》(CBDC)及《數碼資產交易平台》,以配合《數字人民幣》(eCNY)國際化的大方向。 否則等到 eCNY 在國內全面落地,甚至以零售模式服務大灣區,甚至一帶一路地區的時候,香港的所謂超級聯繫人角色,自然就會被 CBDC 這個同時擁有虛擬貨幣的交易資料不可竄改特性,及具備有限制匿名特性的新功能而被削弱。 簡而言之,以前需要中介包括一套買賣雙方也相信的法律、審計辦法、資料保護、金融服務等才能完成的買賣交易,將來會被一套更可靠的跨邊「機器人」來替代。在這數字金融的「玩法」下,以上提及的兩個成功要素,我們能否繼續維持? 發揮港元超級穩定幣的角色 歐盟要統領西歐、英國要繼續影響全球、新加坡要繼續以小做大,就必須擁抱金融科技。它們也紛紛研究發展 CBDC…

    香港科技人才其實並不稀缺,缺的是擁有跨領域知識及實戰經驗,能配合智慧城市及金融科技發展需要的人才。 按最新的相關調查報告,以及愚公多年在跨國金融機構工作對創科公司的顧問經驗,不難看到要解決目前人才不斷流失的困境,需在傳統教育方式以外另設管道。 《專科學歷只是門票,跨學科資歷配合實戰經驗才是王道》 香港大學—渣打金融科技學院、數碼港及生產力促進局在 11 月香港金融科技週舉行期間,發布了「金融科技人才研究」,顯示 57% 受訪公司正積極招聘金融科技人才,尤其是技術職位。 69% 受訪者表示,人員的實戰經驗有時比學歷更為重要,如能提供更多的金融科技相關課程,可以幫助潛在的候選人建立相關技能的基礎。 報告顯示, 65% 受訪者對於金融科技領域的技術職位來說,擁有金融服務技能並不是必須的,而 64% 受訪者表示,擁有一些技術技能的非技術性金融科技職位,如專案管理經理和數位行銷專家,更具有競爭力。加上目前全球火熱的虛擬資產交易、ESG、WEB3 及元宇宙等新興產業,在絕大部分傳統高等教育學科及專業培訓中,基本上並不存在,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在職的師父根本沒辦法放低繁重工作去參與教育徒弟的工作。 《尋根溯源,數字職場的「神科」是甚麼?》 根據人力資源解決方案供應商 Remote 訪問了超過五百位有積極參與數字化業務的僱主及僱員後,在八月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五大最受重視的技能包括:數碼營銷、編碼技巧、網頁開發、應用軟件開發和軟體工程。調查還發現,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37%)表示,軟體發展將是未來最重要的工作,其次是軟體工程師(36%),跟著是香港人比較熟悉的職場經理(Workplace…

    愚公是香港互聯網的第一代用家,自 90 年代初將家裡的 PC 接上本地 BBS 開始,到後來在原始互聯網 Web 1.0 編寫 HTML 發表自己的網頁,及後更以不同身分,參與以自媒體及雲計算等主導的 Web 2.0 年代中推動網絡普及應用,再跨越到目前剛萌芽的 Web 3.0 年代,原來已過三十個年頭。 「萬維網」(Web)的發明者,英國電腦科學家 T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