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searched for 私隱 - fintalk180

    Search Results: 私隱 (15)

    最近人工智能和數據分享成為熱門話題。人工智能和數據分析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要實現價值最大化,數據的準確性和豐富性至關重要。因此,一方面企業及公營機構需要注重數據的收集、處理和分析,以確保數據質素;另一方面政府也要投入資源訂立相關法案,並提供相應技術和人才培訓。 雖然香港政府已推出多個計劃和投放資源支持這方面的發展,但相對於其他發達經濟體,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愚公發文,探討香港在人工智能和數據應用方面的現狀,並提出一些建議。 想睇更多專家專欄?立即免費訂閱 ! 要發揮好人工智能應用,需從多個基礎做起 個人資料保護: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數據來訓練和優化模型。而這些數據中,可能包含個人敏感信息,因此需要相應的法律法規,來保護個人的私隱權。個人資料保護法可以規範個人數據的收集、處理和使用,保障個人私隱權的不受侵犯。公開數據法:公開數據法可以促進數據在不同應用之間的流通和共享,提高數據的利用價值。同時,公開數據法也可促進數據開放和透明度,提高政府和企業的公信力。產業發展:完善的法律法規可為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提供穩定的法律保障和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企業和資本進入這一領域,推動產業的發展和創新。 數據革命仍需大家努力 雖然香港在個人資料保護及公開數據方面有一定的投入,但仍然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戰需要克服。現有的法律和政策對公開數據的支持程度,仍有所不足,例如香港目前缺乏專門的開放數據政策和法律框架,對數據的開放和共享仍有諸多限制。 香港的公開數據質素和標準制定仍有待提升。目前數據質素不高、種類不全、更新不及時等問題仍然存在,這些都會影響公開數據的使用和應用效果。 公開數據的開發和應用需要相應的技術和基礎設施支持,例如數據儲存、處理和分析等。香港在這方面的發展仍在起步階段。 公開數據的開放和共享,也需要考慮數據私隱和安全等問題,這需要相應的政策和法律支持,以及技術和管理措施的落實。 香港在對抗疫情的幾年間,市民應該清楚知道上述問題已對社會帶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 香港要成為國際創新科技及虛擬資產交易中心 需從數據法規做起 全球許多地方已經採取了具體措施,推動公開數據發展。有一些地方更訂立了專門的公開數據法或相關法律法規,以保障公開數據的開放和共享。比如美國聯邦政府於 2009 年,訂立了《數字政府信息改革法》(Digital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form Act),要求聯邦政府機構開放和共享數據。…

    所有的技術發明都是雙刃劍 OpenAI 的 ChatGPT 最近非常受歡迎,因為它成功地利用了生成性人工智能技術(Generative AI),通過自然語言處理(NLP)讓用戶參與對話,並完成一些難以想像的文職任務。目前,社會對 ChatGPT 的意見不一。 一方面,有些人認為 ChatGPT 技術可以提高效率,從而給人類帶來切實的好處。例如,它可以幫助公司更快地解決客戶問題,從而提高客戶滿意度。另一方面,有人擔心 ChatGPT 技術可能對人類工作構成威脅,因為它可以自動處理大量的任務,從而取代人類的工作。還有人擔心 ChatGPT 技術可以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數據,從而影響私隱等問題。 很多互聯網產品已去如黃鶴,不帶走一片雲彩 自 1989 年英國物理學家 Tim…

    近年不少公司都宣布進軍 Web3 ,市場預期,未來幾年內互聯網運作方式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例如不需再依賴信任機制,實現去信任化(Trustless),更指 Web2 將會被取代,以下為四大 分別 。 Web2 與 Web3 的 分別 一:權力下放 在去中心化的前題下,Web3.0 將確保用戶能夠控制他們的數據,亦意味公平的競爭環境。Web3.0 網絡不會由一個人或機構支持,責任和回報將由參與區塊鏈運行的每個人共同承擔。 相關文章:超級新手|了解Web3.0 Web2 與 Web3…

    加密貨幣如比特幣(BTC)的每一次交易,都會被記錄在區塊鏈上,交易過程中除了無法得知交易者的真名(錢包地址擁有者),其他資訊都公開,任何人都可追溯交易紀錄,包括交易金額和時間等。在 Web3.0 這個更着重個人私隱的時代,便出現一種將隱私元素放在首位而創建的加密貨幣 —— 匿名幣(Privacy Coin)。 匿名幣(又稱隱私幣)會在交易過程中隱藏交易資料,包括交易金額和交易雙方訊息,所有資訊僅得參與方或指定第三方可見,別人無法追查。全球最大成人影片平台 Pornhub,便於 2018 年起支援以匿名幣 Verge(XVG)付款,滿足使用者的匿名需求。 以下介紹四種主要匿名幣: 門羅幣(Monero,XMR)首個提供無法追蹤交易的匿名幣。透過混合多個錢包地址,讓偵查人員無法判斷哪個地址是真正的發送者,更利用 RingCT(環狀機密交易)技術隱藏交易金額,只有發送方和接收方才能知道實際金額。 另外,當在門羅幣上發起交易,會創建一個隨機且一次性使用的目標地址(隱形地址),該地址不能鏈接回收件人,確保他們的隱私。 達世幣(DASH) 提供私人交易(PrivateSend),由主節點(Masternode)將多個相同交易額的交易,合併成一個交易一次過處理,以防止他人識別達世幣流向。由於交易額相同,外人甚難直接追查交易,以隱瞞資金流動。 Verge(XVG)Verge 運用了幽靈協定(Wraith Protocol),使任何人都無法查詢到交易數據。它更為用戶提供匿名開關選項:即選擇打開匿名時,交易就自動進入隱匿模式;至於關閉時,數據就會像其他數字貨幣那樣,顯示在公開賬本上。 大零幣(Zcash,ZEC)以比特幣的程式碼創建,使用…

    筆者最近收到多個查詢,大家都同意區塊鏈的優點多不勝數,只是想不通如何將區塊鏈技術融入自身的行業。剛巧筆者最近為友人的電商平台引入區塊鏈技術處理交易結算,成功為其減省人手與提升效率。 在引入區塊鏈技術之前,友人每月需要處理與數千名商戶之間的交易結算,過程中,需要為每個商戶對接銀行,由於涉及海外商戶,經常需要進行程序繁複的跨國匯款,當中涉及大量人手操作,經常發生填漏資料等人為錯誤,而無法成功匯款,人力及時間成本高昂。 有見及此,筆者運用兩項區塊鏈技術改造友人的電商後台 — 區塊鏈錢包作身分識別,以及運用智能合約取代銀行等中間人角色。 區塊鏈錢包作身分識別 兼備收款功能 友人的電商後台改造前,商戶需要先登入後台,再綁定銀行帳戶,並由友人的團隊在管理後台核實。看似是簡單數步流程,因資料與銀行記錄不符而無法正常收款的情況,卻每月均有發生,導致友人需安排不少人手協調和跟進。 最大的痛點是,有關工作量會隨商戶數目增加而增加,邊際成本難以降低。而後台經過改造後,商戶可以區塊鏈錢包作身分識別,商戶只需要在登入頁面按連接錢包,已同時登入自己的帳戶及綁定區塊鏈錢包收款地址,大大減省雙方的人手及時間成本。 運用智能合約處理批量結算 時效升十倍 當友人的後台全面支援以區塊鏈錢包登入後,筆者再進一步改造其後台—以智能合約取代銀行的中間人角色處理批量結算。 後台改造後,友人可通過管理員後台,以 SSL 加密技術,先將商戶及其可供提取之代幣數目,寫入智能合約,商戶即可憑自己的區塊鏈錢包,自行到智能合約提款,整個過程按照當時網絡狀況,快至數分鐘即可完成,時間上比起傳統匯款快數十倍,更能以極低成本處理跨國匯款。 而且所有資料均以加密方式存放在區塊鏈上,商戶們可通過友人的後台解密區塊鏈上的交易記錄,外來人即無法查閱,同時提升透明度又兼具私隱。 以區塊鏈錢包作身分識別及運用智能合約處理結算,提升效率固然是優點之一,更重要的是減省成本。以友人為例,改造後減省三名會計人手,三個多月已足夠補貼後台改造的成本,重要的是將來增加商戶時的邊際成本大大降低,有效提升純利。看來除了 AI 人工智能有意取代人力,區塊鏈與智能合約也是另一強勁對手!

    Web3.0 ,又稱第三代互聯網。到底它是什麼、與現時的互聯網又有何不同?事實上,Web3.0 的核心價值在於去中心化(Decentralised),保留以往互聯網的互動和共享等優勢,同時摒棄過度中心化及私隱問題等缺點,結合區塊鏈技術紀錄用戶網上活動,著重網民對資料嘅擁有權(Ownership),保障個人私隱,令網絡系統變得更公開透明。 Web3.0 概念早於 1998 年,便被全球資訊網之父 Tim Berners-Lee 提出,但當時稱為 Semantic Web(語意網),概念較模糊。直至 2014 年,以太坊聯合創辦人 Gavin Wood 重新提出 Web3.0 的想法,認為這個世界應要有一個不受審查及不被壟斷的網絡平台,以保護網絡使用者的資訊與資金流動。 為了更清楚了解…

    日前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表題為《「數碼港元」—邁出新一步》政策立場文件,稱已從技術及政策層面,審視在港發行「數碼港元」的可行性,會於約九個月內制定系統開發計劃,預計需最少兩至三年,才能建立可應用的批發層面項目。 文件提及當局對加密貨幣市場,包括穩定幣的看法,雖獲意見認為數碼港元及穩定幣可共存,但明言若未受穩健監管,「私營部門穩定幣並不適合作為支付工具」。Newman Capital 合夥人葉永禧就指,對比其他地區已可使用相關技術,「香港其實算慢」。 今年 6 月,金管局公布數碼港元(e-HKD)討論文件,並諮詢公眾意見,討論文件內更特別提到穩定幣可能削弱本地貨幣作為單一記帳單位的角色;亦提到穩定幣試圖透過與其他資產掛鈎,以減低價格波幅,但這類穩定幣,仍面對與其支持資產相關的風險及交易對手風險。 意見指數碼港元及穩定幣可共存 最新文件提到,收到意見認同香港須為應對穩定幣帶來的挑戰作好準備,部分回應稱若穩定幣有明確監管框架,數碼港元及穩定幣可以共存。當局回應指,會在探討數碼港元的應有特點時,考慮相關意見,並繼續與持份者保持溝通。 另一方面,文件提到,國際金融界正尋求更快捷簡便的跨境支付及匯款方案,最終或要加強各地支付系統間的互聯互通,而央行數碼貨幣(CBDC)有潛力成為這類安排的基礎。 國際金融界亦有討論是否可將 CBDC 應用於加密及去中心化金融領域,從而為相關市場提供一個穩定的支持。尤其是考慮到近期發生多宗相當矚目的私營部門加密資產項目崩盤事件,反映若未受穩健監管,私營部門穩定幣並不適合作為支付工具。 在加密資產市場活動方面,金管局認為有需要深入研究零售層面 CBDC 能否及如何支持加密市場發展。當局指其後在深入的應用研究及試驗中,亦會包括研究 CBDC 應用於去中心化金融活動的利弊。 諮詢回覆者多憂慮私隱問題 文件亦提及,回應者普遍對於應否去中心化持不同看法:…

    上半年加密貨幣市場最令人關注之處,是自 Luna 幣大瀉及 UST 脫勾後,市場引發「連環不幸事件」—— 加密貨幣市場大瀉、Celsius 戶口遭凍結、stETH 脫鉤、三箭資本宣布破產,導致加密貨幣貸款公司 Genesis 和借貸平台 BlockFi 等均蒙受損失。 近日 Pantera Blockchain Fund 發表報告指,一連串的連環不幸事件有一個「共通點」,便是中心化(Cefi)導致事件發生。獅昴環球資產管理(AGAM)投資總監黃名漢則建議,監管機構可參考銀行做法,向發行機構設資本準備金要求,來保護借款人免受損失。 指平台失敗並非去中心化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提及,Celsius 被迫凍結存款提款、加密貨幣經紀商…

    元宇宙熱潮席捲全球,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今個月初亦表明密切注視元宇宙在港發展,適時制訂相關政策及措施。 有份參與講座的 Index Game 創辦人王碧琪表示,元宇宙世界中,用戶可以按照喜好通過生產、設計使用、買賣虛擬商品;用戶亦可以享受現實當中無法實現的體驗,推動全新的社會秩序。 是次講座由灣區智匯 GBA Excellent Minds 主辦,於本周四舉行,為青年人提供專業的交流平台,分享現時元宇宙技術應用和產業投資等,讓青年人正確了解元宇宙發展同時,審慎研判其帶來的各類風險。 科技創新界立法會議員邱達根出席講座時稱,通過元宇宙應用讓不同文化「活」起來,推動實體和數碼經濟的深度融合,也將會是未來一種發展可能性。 吸引約百位青年參加 負責舉辦今次活動的灣區智匯發起人、富融銀行業務拓展及戰略合作總監郭晁霖表示,講座反應熱烈,吸引約百位青年於線上及線下參加。 他續指,青年人積極在大數據、金融科技、區塊鏈等技術向嘉賓發問,解答心中不少元宇宙疑難及發展機會,以更好規劃職涯選擇。 至於創科局局長薛永恒早前則指出,留意到元宇宙的發展仍在起步階段,而各地就元宇宙衍生的法律及倫理道德問題,如虛擬資產的擁有權及轉讓、個人資料及私隱的保護、虛假資訊的發放、非同質化代幣(NFT)交易的規管事宜、相關的網絡安全風險,以至對整體社會、經濟及政治的影響等,仍在探索階段。

    2022 年 5 月,全球第 3 大穩定幣 TerraUSD(UST)與美元脫鉤,引爆姐妹幣 LUNA 的「死亡螺旋」事件,令人關注穩定幣不再穩定。fintalk180 特意整理本文,讓讀者了解什麼是穩定幣。 1. 穩定幣是什麼? 穩定幣主要用途,是可在加密資產價格變動劇烈時,提供一個儲存價值的資金停泊點。當預期加密資產可能大跌時,可先將其轉換為穩定幣保值;當未來價格反轉時,再進場交易。 目前國際性的金融穩定委員會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未對穩定幣有明確定義,通常指一加密貨幣價值與一特定資產或一籃子資產掛勾,或自創一套貨幣發行體制,以維持其與錨定資產價格穩定的加密資產。 穩定幣能充當傳統中心化金融體系,以及新興非中心化金融體系之中介橋樑,有促進雙邊共同健全發展的軸心功用。 2. 世界上第一款穩定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