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searched for CBDC - fintalk180

    Search Results: CBDC (9)

    傳統央行貨幣的儲存方式基本上有兩種,分別是現鈔和銀行持有的儲備,近年多國積極研究推行的央行數碼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以下簡稱 CBDC),亦是國家認可的貨幣儲存方式。作爲全新型態的央行貨幣,CBDC 與傳統貨幣不同,它是採用電子記錄或數碼代幣形式的官方數碼貨幣。 CBDC 與市面上流行的虛擬貨幣如比特幣等不同,後者這一類數字貨幣,具有去中心化的特性,即沒有任何個人或團體可以控制它的供求,而 CBDC 則由央行發行,因為屬於中心化貨幣,可發揮貨幣的基本功能,即支付、儲值和記帳單位等。CBDC 沿用現有的信用貨幣制度,支撐 CBDC 價值的是中央銀行的信用,是央行的直接「負債」。 2022 年 9 月 20 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就數碼貨幣為題發表了「數碼港元 —…

    踏入 2023 年,加密市場一洗頹風,其中龍頭比特幣升幅明顯,首三周已由 1.65 萬(美元,下同)急升至 2.3 萬水平,升幅達四成。反觀以太幣由 1,196 元升至 1,600 元,升三成左右,相對落後。有分析指,穩定幣的主導地位,在 FTX 崩潰時飆升後,近日亦有所回落,表明市場已從穩定幣轉向風險更高的資產。 根據 TradingView 的數據,自 1 月 10 日以來,比特幣的主導地位已上升了…

    還記得五、六年前香港政府的財金官員不斷講香港的金融體制非常健全,法規行之有效嗎?你也可能知道當年柯達時任 CEO 一樣以為柯達的產品是全球最佳,並不同意需要全力發展數碼攝影產品。他以數碼攝影成像低、遠不及菲林的自然及有層次為理由,完全沒有考慮過科技發展突飛猛進,客戶會按實際情況選擇放棄使用傳統產品。 愚公估計,柯達當年的管理層並不是不知道數碼攝影是大勢所趨,由於他們的任期一般只有幾年,一旦大量投放資源落實數碼轉型,就肯定會影響其傳統業務收入。只顧慮其任內業績,而不關注企業日後要面對的危機,變成柯達倒閉的重要原因。 緊貼央行數字貨幣發展 香港、星加坡、甚至歐洲的瑞士等金融中心的成功,其實是建立在兩個基礎上。 一、避稅天堂。 二、在各國之間信息不對稱及互不信任的大環境下,做其中介人角色。 你可知道,目前已發展成熟的區塊鏈技術最具顛覆性的價值,就是分散式信任機制及去中介化。 當這個技術被傳統金融行業採納,並被利用在傳統金融產品的時候,其顛覆性及創造性破壞能力,就肯定比數碼攝影對社會的及全球經濟變化為大。愚公以為,過去香港因為既得利益者和墨守成規的官員的影響,而沒有按時發展數字金融的日子必須離去。 香港要繼續發揮一國兩制下的優勢,目前應致力發展《央行數字貨幣》(CBDC)及《數碼資產交易平台》,以配合《數字人民幣》(eCNY)國際化的大方向。 否則等到 eCNY 在國內全面落地,甚至以零售模式服務大灣區,甚至一帶一路地區的時候,香港的所謂超級聯繫人角色,自然就會被 CBDC 這個同時擁有虛擬貨幣的交易資料不可竄改特性,及具備有限制匿名特性的新功能而被削弱。 簡而言之,以前需要中介包括一套買賣雙方也相信的法律、審計辦法、資料保護、金融服務等才能完成的買賣交易,將來會被一套更可靠的跨邊「機器人」來替代。在這數字金融的「玩法」下,以上提及的兩個成功要素,我們能否繼續維持? 發揮港元超級穩定幣的角色 歐盟要統領西歐、英國要繼續影響全球、新加坡要繼續以小做大,就必須擁抱金融科技。它們也紛紛研究發展 CBDC…

    2022 年加密熊市持續,投資者、業內人士「叫苦連天」,踏入 2023 年,是否有一番新境象?市場預測今年加密貨幣的發展趨勢,預計區塊鏈遊戲及 DAO 成發展焦點。 其中社交代幣平台 Rally 創辦人 Mahesh Vellanki 指,現時行內不少公司正苦苦掙扎,熊市下不少「瘀血」已被清除,像正處於熊市的最後階段。而 Web3 代表了信息交換的下一個演變,與從一個農業社會走到工業社會的轉變有相似之處。 趨勢一:風險投資將繼續下降 Vellanki 料,加密貨幣風險投資將在今年上半年繼續下跌,主要因為投資者不想「接飛刀」,寧願等待見底機會。同時,新的結算(Layer 1/2)、操作性(layer 0/跨鏈橋)、借貸和交易協議將繼續獲得資金,以填補因最近盛行的黑客攻擊、資金短缺、監管變化和交易所倒閉而導致的真空。 趨勢二:將邁向「大公司主義」…

    隨卓慧思(Elizabeth Truss)成為英國有史以來最「短命」首相,前財相辛偉誠(Rishi Sunak)當選保守黨黨魁,並正式接任。辛偉誠擔任財相期間,曾打算將英國變成加密貨幣中心。料他 接任 後,會陸續推出有利加密貨幣政策;有傳媒甚至將情況與全球首個將加密貨幣納入法定貨幣的中美州國家薩爾瓦多作比較,認為「英國可以追隨其親加密貨幣之路」。 當選後英鎊顯著回穩 近日傳媒焦點放在辛偉誠的個人及政策上。有傳媒報道他岳父是「印度 Bill Gates」,比英王查理斯三世夫婦更富有;另一方面關注他如何應對近日英鎊急速下跌的難關,自他篤定就任首相後,英鎊顯著回穩。 CoinDesk 報道,自辛偉誠即將就任首相,受到加密貨幣界歡迎。英國科技行業機構 Innovate Finance 的政策主管 Adam Jackson 稱,這位前財相為「金融科技的擁護者」;而行業遊說團體 CryptoUK 的負責人 Ian…

    Web3.0 時代,各國積極發行央行數碼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解決傳統金融匯款結算冗長、高手續費等問題,但主要圍繞各國獨立發行。隨中共二十大在北京召開,相關新政策浮現,近日有傳中國提議發行數碼貨幣「亞洲人民幣」(Asian yuan),支持貨幣包括東盟十國、日圓、韓元及人民幣共十三種貨幣,以對抗美元主導地位。 綜合外媒報道,中國社會科學院(CASS)研究人員上月於隸屬中國外交部的《世界事務》(World Affairs Journal)期刊發表研究指,打算推出亞洲人民幣代幣,以減少亞洲對美元的依賴。 文中提到,現時環境具備建立亞洲數碼貨幣的條件,可以加強區域貨幣合作。研究人員稱:「二十多年來,東亞經濟一體化,為區域貨幣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設立亞洲人民幣的條件已經逐步形成。」 文中亦指,近月美國聯儲局大幅加息,引發金融市場波動,對亞洲國家的外匯儲備,造成負面影響,認為東南亞國家長期以來用美元結算貿易,加劇了貨幣錯配和匯率風險,曾成為 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導火線。 而支持十三種貨幣中,權重類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SDRs),分布式分類帳技術(DLT),可防止任何一個國家的主導地位,並消除區域貨幣合作的障礙。 過去多個亞洲國家欲打倒「美元霸權」 過去亦有多個國家打算推出亞洲貨幣,例如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在金融風暴時,亦曾提出東亞共同貨幣計劃,以取代美元,並於 2019 年強調其必要性;2006 年,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也提出了亞洲貨幣單位,但最終被擱置。 分析指,如推出亞洲數碼貨幣,很大可能由中國主導。原因之一是中國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已對數字人民幣進行了廣泛試驗。…

    日前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表題為《「數碼港元」—邁出新一步》政策立場文件,稱已從技術及政策層面,審視在港發行「數碼港元」的可行性,會於約九個月內制定系統開發計劃,預計需最少兩至三年,才能建立可應用的批發層面項目。 文件提及當局對加密貨幣市場,包括穩定幣的看法,雖獲意見認為數碼港元及穩定幣可共存,但明言若未受穩健監管,「私營部門穩定幣並不適合作為支付工具」。Newman Capital 合夥人葉永禧就指,對比其他地區已可使用相關技術,「香港其實算慢」。 今年 6 月,金管局公布數碼港元(e-HKD)討論文件,並諮詢公眾意見,討論文件內更特別提到穩定幣可能削弱本地貨幣作為單一記帳單位的角色;亦提到穩定幣試圖透過與其他資產掛鈎,以減低價格波幅,但這類穩定幣,仍面對與其支持資產相關的風險及交易對手風險。 意見指數碼港元及穩定幣可共存 最新文件提到,收到意見認同香港須為應對穩定幣帶來的挑戰作好準備,部分回應稱若穩定幣有明確監管框架,數碼港元及穩定幣可以共存。當局回應指,會在探討數碼港元的應有特點時,考慮相關意見,並繼續與持份者保持溝通。 另一方面,文件提到,國際金融界正尋求更快捷簡便的跨境支付及匯款方案,最終或要加強各地支付系統間的互聯互通,而央行數碼貨幣(CBDC)有潛力成為這類安排的基礎。 國際金融界亦有討論是否可將 CBDC 應用於加密及去中心化金融領域,從而為相關市場提供一個穩定的支持。尤其是考慮到近期發生多宗相當矚目的私營部門加密資產項目崩盤事件,反映若未受穩健監管,私營部門穩定幣並不適合作為支付工具。 在加密資產市場活動方面,金管局認為有需要深入研究零售層面 CBDC 能否及如何支持加密市場發展。當局指其後在深入的應用研究及試驗中,亦會包括研究 CBDC 應用於去中心化金融活動的利弊。 諮詢回覆者多憂慮私隱問題 文件亦提及,回應者普遍對於應否去中心化持不同看法:…

    日前金管局公佈,零售層面央行數碼貨幣(rCBDC),即「數碼港元」(e-HKD)的討論文件,闡述在本港引入零售數碼貨幣所涉及的主要政策及設計事項,介紹當中的潛在效益及挑戰等,並諮詢公眾意見。討論文件內更特別提到穩定幣可能削弱本地貨幣作為單一記帳單位的角色。 Newman Capital 投資合夥人葉永禧對此稱,如成功推行「數碼港元」,料有利現有區塊鏈平台發展;而另一方面,UDomain 區塊鏈金融科技專家王敏儀則表示,文件內一細節,似是顯示政府推「數碼港元」用意。 金管局:穩定幣或削弱本地貨幣作單一記帳單位角色 局方提到,近年加密資產市場顯著發展,不同機構及個人發行的非同質化代幣(NFT),近月便掀起了新一波加密資產投資熱潮。雖然這些加密資產和所謂加密貨幣「吸引了不少眼球」,但它們在日常生活的實際應用非常有限,普羅市民亦未必完全明白當中風險。 當局除了在年初發表關於「加密資產和穩定幣」的討論文件,與各界探討如何為「穩定幣」制訂靈活務實的監管方向外,亦正積極探索央行數碼貨幣(CBDC)的可行性。金管局稱,這次的討論文件,藉此抛磚引玉,誠邀各界人士提出意見,進一步從政策層面探討「數碼港元」的發展可行性。 在討論文件內,提到「穩定幣」試圖透過與其他資產掛鈎,以減低價格波幅,但這類「穩定幣」,仍面對與其支持資產相關的風險及交易對手風險,文件提到:「隨着穩定幣持續發展,我們不排除最終會出現一種大受歡迎的穩定幣。當這類穩定幣獲廣泛使用,尤其是如果它們能提供更佳的支付和匯款功能,甚至本地商品或服務均以這類穩定幣定價,便會削弱本地貨幣作為單一記帳單位的角色。」 文件亦指,在發生金融危機時,加快資金外流至該穩定幣,削弱央行對本地貨幣狀況的控制,「儘管穩定幣在香港獲廣泛使用的機會不大,我們也應該為未來的挑戰作好審慎的部署。」 分析料有利現有平台發展 Newman Capital 投資合夥人葉永禧(Cyrus)表示,推出數碼港元為正確的方向,相對內地、日本、泰國等地區,已先後為相關貨幣投入了前期的工作及研究;未來數碼港元不會取代穩定幣,因以美元掛勾的穩定幣如 USTD、USDC 已在世界流通,香港難單方面取代。他認為,發行數碼港元目的,不在於取代現時流通的穩定幣。 若將來推出數碼港元,他認為可加強與其他地區的相關貨幣看齊,亦增加與國際資金流動的方便性,如金融機構的商業往來。而現有的加密資產平台接受數碼港元的機會亦會提高,數碼港元的合規性亦大,會令這些平台更便利。 料藉此介入現時加密貨幣交易生態圈 UDomain 區塊鏈金融科技專家王敏儀則表示,支持港府推出數碼港元,前提是必須以編程功能及支持智能合約作最終目標。…

    雖然證券型代幣發行(STO)在環球發展迅速,但在香港及大灣區的發展目前仍然處早期階段。從中長期角度看,STO 發展雖然面對不少挑戰,但憑著香港及大灣區的獨特優勢,也為企業帶來大量機遇。 STO 在全球的發展及挑戰 根據「德勤 (Deloitte)」聯同「香港數字資產交易所(HKBitEX)」發表報告指出, STO 發展會面對的主要挑戰包括: · 暫時世界各地的司法管轄區對虛擬資產定義不統一; · 需進一步釐清法律,以保障虛擬資產持有人合法權利; · 政府需進一步規管加密資產相關仲介機構; · 需解決「紙質流程」阻礙 STO 發展的問題及需解決協助會計有效確定 S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