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searched for FinTech - fintalk180

    Search Results: FinTech (12)

    ChatGPT 自去年亮相後即成為全球熱話,更是 2023 年全球第一個「爆紅」的話題,至今一直受關注。更有言其發展會領先 Web3.0,到底 ChatGPT 與 Web3.0 是否存在競爭? 還是「合作」機會? ChatGPT是甚麼? ChatGPT 是由總部位於舊金山的初創公司 OpenAI 開發的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由 Tesla 創辦人Elon Musk 及 Sam…

    區塊鏈技術發展一日千里,NFT 用途亦覆蓋多個層面。早前財政司長陳茂波稱,金融科技周以先到先得方式,透過 NFT 形式向參加者派發限量版的出席證明協議(POAP)代幣。 POAP 在活動及展覽上日漸普及,更有指未來極大可能演變成有價值的收藏品。 甚麼是POAP ? 出席證明協議 (Proof of Attendance Protocol)為「用區塊鏈紀錄生活經驗的徽章」,是使用以太坊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創建的一種 NFT 。基於 NFT 不可修改的特性,理論上每個出席證明協議都獨一無二,可用於展示和記錄用戶在加密領域的經歷。 但要留意,並非活動中的每個 NFT 都會被視為…

    香港科技人才其實並不稀缺,缺的是擁有跨領域知識及實戰經驗,能配合智慧城市及金融科技發展需要的人才。 按最新的相關調查報告,以及愚公多年在跨國金融機構工作對創科公司的顧問經驗,不難看到要解決目前人才不斷流失的困境,需在傳統教育方式以外另設管道。 《專科學歷只是門票,跨學科資歷配合實戰經驗才是王道》 香港大學—渣打金融科技學院、數碼港及生產力促進局在 11 月香港金融科技週舉行期間,發布了「金融科技人才研究」,顯示 57% 受訪公司正積極招聘金融科技人才,尤其是技術職位。 69% 受訪者表示,人員的實戰經驗有時比學歷更為重要,如能提供更多的金融科技相關課程,可以幫助潛在的候選人建立相關技能的基礎。 報告顯示, 65% 受訪者對於金融科技領域的技術職位來說,擁有金融服務技能並不是必須的,而 64% 受訪者表示,擁有一些技術技能的非技術性金融科技職位,如專案管理經理和數位行銷專家,更具有競爭力。加上目前全球火熱的虛擬資產交易、ESG、WEB3 及元宇宙等新興產業,在絕大部分傳統高等教育學科及專業培訓中,基本上並不存在,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在職的師父根本沒辦法放低繁重工作去參與教育徒弟的工作。 《尋根溯源,數字職場的「神科」是甚麼?》 根據人力資源解決方案供應商 Remote 訪問了超過五百位有積極參與數字化業務的僱主及僱員後,在八月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五大最受重視的技能包括:數碼營銷、編碼技巧、網頁開發、應用軟件開發和軟體工程。調查還發現,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37%)表示,軟體發展將是未來最重要的工作,其次是軟體工程師(36%),跟著是香港人比較熟悉的職場經理(Workplace…

    金融科技周本周一(10 月 31 日)揭幕,因確診未能回港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以視像錄影方式致辭時公布,港府發表虛擬資產在港發展政策宣言,擬「減辣」加密貨幣制度,允許散戶投資者參與相關貨幣買賣。 有業界人士向 fintalk180 表示,港府對加密貨幣的政策長期都不太明朗:「希望今次唔係齋講唔做。」亦有業界明言措施公布前,已有本地公司部署離開香港往新加坡。 根據該政策宣言指,考慮到虛擬資產不斷演變的性質和創新模式,會在法律和監管制度上配合,以提供便利的環境。 政府會採取「相同業務、相同風險、相同規則」的原則,並適時訂出所需規限,一方面讓虛擬資產創新能夠在港可持續地蓬勃發展,另一方面確保能按照國際標準,緩減和管理在金融穩定、消費者保障和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方面造成的實際和潛在風險。 至於市場最關心的交易加密貨幣需個人持有 800 萬以上的投資組合。證監會將就新發牌制度下零售投資者(即散戶)可買賣虛擬資產的適當程度展開公眾諮詢。宣言亦提到將發行代幣化綠色債券,並對香港引 入虛擬資產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持開放態度。 陳茂波表示,政策宣言詳細解釋了政府的願景和策略、監管制度、對於開放投資者接觸虛擬資產的取態,以及為把握虛擬資產帶來的技術優勢推出的試驗計劃。 擬今年內推代幣化綠色債券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指,目標今年內發行首批代幣化綠色債券。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回應記者提問時指,正與顧問研究綠色債券代幣化發行的方法、基礎等,目標是今年內發行首批代幣化綠色債券,料規模不會太多,將以機構投資者為目標。而新的加密貨幣制度需有足夠監管,以及足夠的投資者教育,認為香港有條件去發展虛擬資產生態圈。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亦表示,虛擬資產發展有兩面,當中有一定風險,需有效規管,但當中的區塊鏈技術對經濟及貿易的運行有正面作用。 自 2018…

    Web3.0 時代,各國積極發行央行數碼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解決傳統金融匯款結算冗長、高手續費等問題,但主要圍繞各國獨立發行。隨中共二十大在北京召開,相關新政策浮現,近日有傳中國提議發行數碼貨幣「亞洲人民幣」(Asian yuan),支持貨幣包括東盟十國、日圓、韓元及人民幣共十三種貨幣,以對抗美元主導地位。 綜合外媒報道,中國社會科學院(CASS)研究人員上月於隸屬中國外交部的《世界事務》(World Affairs Journal)期刊發表研究指,打算推出亞洲人民幣代幣,以減少亞洲對美元的依賴。 文中提到,現時環境具備建立亞洲數碼貨幣的條件,可以加強區域貨幣合作。研究人員稱:「二十多年來,東亞經濟一體化,為區域貨幣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設立亞洲人民幣的條件已經逐步形成。」 文中亦指,近月美國聯儲局大幅加息,引發金融市場波動,對亞洲國家的外匯儲備,造成負面影響,認為東南亞國家長期以來用美元結算貿易,加劇了貨幣錯配和匯率風險,曾成為 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導火線。 而支持十三種貨幣中,權重類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SDRs),分布式分類帳技術(DLT),可防止任何一個國家的主導地位,並消除區域貨幣合作的障礙。 過去多個亞洲國家欲打倒「美元霸權」 過去亦有多個國家打算推出亞洲貨幣,例如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在金融風暴時,亦曾提出東亞共同貨幣計劃,以取代美元,並於 2019 年強調其必要性;2006 年,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也提出了亞洲貨幣單位,但最終被擱置。 分析指,如推出亞洲數碼貨幣,很大可能由中國主導。原因之一是中國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已對數字人民幣進行了廣泛試驗。…

    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顯示,香港排名跌出三甲,被新加坡取代成為亞洲最大金融中心。近日有展覽及活動紛紛「轉戰」新加坡,包括 JGW 珠寶展、APLF 亞太區皮革展、亞太區美容展、法國餐酒展等等。而過去在港舉辦的 TOKEN2049,今年亦轉到新加坡舉行。有分析直言:「防疫政策破壞香港作為數字資產中心地位」。 今年加密貨幣會議 TOKEN2049 作為 Asia Crypto Week 的旗艦活動,本周四於新加坡舉行。活動官網顯示,重量嘉賓包括以太坊聯合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V 神)、FTX 及 Alameda Research 聯合創辦人 Sam…

    Web3.0 ,又稱第三代互聯網。到底它是什麼、與現時的互聯網又有何不同?事實上,Web3.0 的核心價值在於去中心化(Decentralised),保留以往互聯網的互動和共享等優勢,同時摒棄過度中心化及私隱問題等缺點,結合區塊鏈技術紀錄用戶網上活動,著重網民對資料嘅擁有權(Ownership),保障個人私隱,令網絡系統變得更公開透明。 Web3.0 概念早於 1998 年,便被全球資訊網之父 Tim Berners-Lee 提出,但當時稱為 Semantic Web(語意網),概念較模糊。直至 2014 年,以太坊聯合創辦人 Gavin Wood 重新提出 Web3.0 的想法,認為這個世界應要有一個不受審查及不被壟斷的網絡平台,以保護網絡使用者的資訊與資金流動。 為了更清楚了解…

    炒股炒樓的回報率,約會為每年 7%,是經濟學界的一個常識。作為另類投資,傳統藝術品的投資回報率,要低兩個多百分點。然而,作為流動性低的另類投資,藏家一般有兩不賣:其一,價不好不賣;其二,錢不緊不賣。把這選擇性市場成交的因素考慮在內,藝術投資的大市回報率要再大跌兩個多百份點。 投資回報不高的傳統藝術品,卻一直受不少富豪藏家追捧,收藏本身的消費樂趣是原因之一,另一原因是,持貨力強的富豪藏家,有條件等待價好才賣,因而獲得藝術投資的流動性溢價。NFT 自去年起大熱,投資加密藝術的回報究竟是多少? 去年一篇名為《Alternative Investments in the Fintech Era: The Risk and Return of Non-fungible Token (NFT)》的文章發現: In general,…

    以政治人物製作 NFT 的例子累見不鮮,但獲本人「加持」的情況就十分少見。近日就有網民以著名網上討論區人物「腦魔」製作一系列 NFT,其中包括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團隊更將這張 NFT 傳送到曾俊華手上,隨即獲他轉載到專頁。 曾俊華更稱:「細看圖片,背景是藍天白雲獅子山,好像是勉勵我們,難關總有一天會過」,不足一日已達 1.5 萬個網民讚好。 而獲曾俊華轉載後,相關 Discord 會員人數直線上升,至截稿前已達 4,000 名。 團隊稱會發展元宇宙 Fintalk180 翻查 NFT 所屬團隊 nomoreclub…

    金管局日前發佈「加密資產和穩定幣的討論文件」,邀請業界和公眾就有關的監管模式提出意見。 文件提到,建議對穩定幣採取「高級別監管要求」,要求相關機構需獲金管局的授權,並會要求持牌機構有充足的財務資源和流動性、支持資產儲備維護及管理、反洗錢等,並指不排除將來對其他類型的穩定幣進行監管的可能性。 但有業界及學者反對就穩定幣發牌,認為措施難以針對現時流動的交易所、牌照不一定跟上技術變化,更會衍生更多街頭劫案。 金管局:傾向採取高級別監管要求 金管局表示,在參考國際標準後,將以風險為本,以及「相同風險,相同監管」的方法,監管相關機構和活動。 文件特別提到,對於穩定幣的發展,局方指它錨定或參考單一或多種資產,例如證券或法定貨幣。由於現時普遍欠缺就穩定幣營運安排的規管或披露要求,以致個別穩定幣的支持機制並不透明。 當局稱,須確保用作支付用途的穩定幣的相關安排及活動安全和穩健,正在審視是否有需要調整現有的監管框架,確保用作支付用途的穩定幣在香港受到適當的監管。 當局表明「現階段將重點放在與支付相關的穩定幣活動上」,並特別關注與資產掛鉤的穩定幣,傾向採取高級別監管要求,要求相關機構需獲金管局的授權,並會要求持牌機構有充足的財務資源和流動性、支持資產儲備維護及管理、反洗錢等;監管範圍亦包括發行、管理儲備資產、驗證交易、傳輸資金等等。 至於其他加密貨幣,金管局表示有必要繼續監測可能帶來的各種風險,並在必要時採取行動。繼港府去年就修訂該法以建立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發牌制度外,金管局亦將就會向認可機構提供更詳細的監管指引,涉及認可機構與加密資產相關的客戶的業務聯繫和提供中介服務。對於早前港府擬只准專業投資者參與加密貨幣平台交易,文件則未有進一步提及。 學者:傾向加強執法多於再設限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表示,文件如預期所料,因金管局著眼點一向在電子支付上,而穩定幣作為交易媒介亦較其他加密貨幣方便。 對於當局考慮為穩定幣發牌,徐家健認為操作上有一定難度,因流通量較大的穩定幣,注冊公司都不在香港,在公司不用經過香港的金融體系交易情況下,「(當局)又管得到幾多?」 徐家健質疑,文件所提出的意見是否有效防止洗錢等罪案發生,「好似煙草咁,如果一刀切,啲人就會私下交易,結果就更加危險」,猶如早前在港出現的街頭劫案。他建議當局審視加密貨幣對整體經濟的幫助,「有新嘅嘢就會有新問題,但唔好因為有部份做得唔好,就抹殺其他人嘅貢獻」,並指如監管太多,公司自然會撤離香港。 徐家健亦提到,由於現時穩定幣在港流通量未算多,實際影響不會太大,但對比外國公司已盛行用穩定幣進行交易,如果政策太嚴,對香港未必有利。他認為政府應加強各部門對加密貨幣的認識並加強執法,並非再將門檻提高。 業界:建議將穩定幣納入沙盒 資深加密貨幣從業者Sean Tao亦反對為穩定幣發牌,認為數碼貨幣市場變化過快,牌照不一定跟上技術變化,並建議當局可考慮將其納入在金融科技監管沙盒下監管。 他表示,當局可參考台灣的做法,在沒有政府牌照發放的情況下,由銀行進行 KYB(know y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