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自 10 月底宣佈改名 Meta Platforms,致力發展元宇宙後,「元宇宙」一詞隨即成全球熱話。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指出,其實「元宇宙」在香港早於 90 年代已見雛型,近年有零星公司發展類似朱克伯格的元宇宙平台,但並不普遍;假如元宇宙成功發展,將能帶動遊戲、教育、社交網絡和廣告等不同行業,至於元宇宙提供的遊戲及虛擬商品等,比現時社交平台更能刺激消費,成一大商機。 FB 改名後股價即止跌 大摩:創造 8 萬億美元龐大市場 摩根士丹利近日發表報告指,元宇宙有望成為一個 8 萬億美元(約 62 萬億港元)的龐大市場,並很可能成為下一代的社交媒體、串流媒體和遊戲平台。報告預料,元宇宙將成為廣告及推動線下產品消費的網上購物平台。 大摩亦提到,2030 年奢侈品在元宇宙的市場規模,可望達…
Search Results: NFT (189)
元宇宙 (Metaverse)的概念在 Facebook 改名為 Meta 之後,成為被搜尋的熱門關鍵詞,Facebook 明言擬轉型為元宇宙公司。這個將現實與虛擬世界連結,運用虛擬實境 (VR)及擴增實境(AR)技術所創造出來的空間,即使現時仍處於起始階段,但仍成為眾多科技領航公司的必爭之地。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甚至預計,元宇宙會成為下一個大投資主題。該公司的戰略家 Edward Stanley 形容,元宇宙將會從根本改變人們的社交方法。建設元宇宙需要 5G、AI、雲端運算技術、顯示器、AR/VR 設備、眼睛追蹤技術等配合,預料發展會同時帶起相關行業的「錢途」。 元宇宙 創建無視現實三維空間時空 那麼元宇宙的概念從何而來?Metaverse 一字最早出現於 1992…
加密貨幣投資市場熾熱,由基金管理公司 ProShares 發行的美國首隻比特幣期貨 ETF(代號 BITO),上月正式在紐交所上市,可見加密貨幣基金越來越吸引投資者眼球。有投資董事提醒,投資者若對加密貨幣基金投資有興趣,應選擇受證監會規管的持牌基金管理公司,並留意基金託管人是否屬高規格,以及相關保險條款的保障範圍。 Axion Global Asset Management 投資董事黃名漢稱,約 2017 年以太坊興起,「帶動咗 Altcoin,即係非比特幣嘅幣興起,開始有基金經紀想搞加密貨幣基金。」 經數年發展,現時世界各地市場上的加密貨幣基金,約六至七成投資包括比特幣、以太坊,以及十大或 50 大加密貨幣,「其餘可能玩比較另類,比如 Defi、NFT 之類產品;2021 年趨勢係好多基金專玩 NFT。」…
加密貨幣發展迅速,即使港府對這新興行業採取保守且嚴格的監管態度,但本地富豪及機構投資者,仍十分積極搶攻市場。上月底彭博報道指電盈(0008)主席李澤楷計劃投資創投基金 CMCC 旗下新設的加密貨幣基金,有關基金初步目標管理3億美元資產規模。世界各地加密貨幣基金業發展更為多元,美國除了有面向機構和專業投資者的基金,亦有面向散戶、在美國證券交易所掛牌的基金;歐洲國家正陸續為相關產業開綠燈;日本有金融集團計劃推出首個面向長期散戶投資者的加密貨幣基金。 彭博報道指出,CMCC 旗下新設的加密貨幣基金已於 4 月啟動,「小小超」李澤楷以往曾藉旗下公司投資 CMCC 的其他基金,現計劃把過往投資轉至新基金,以押注區塊鏈技術及其應用。 小小超擅發掘新興業務投資 李澤楷以擅於發掘新興業務投資聞名,曾於 1999 年使用 220 萬美元買入騰訊(0700)兩成股權,一年多後便以 1,260 萬美元放售,獲利近 5 倍。CMCC 方面,計劃把新基金的部分資金投資到去中心化金融(DeFi)及…
香港金融管理局與投資推廣署合辦「香港金融科技周2021」在 11 月 1 日至 11 月 5 日 舉行,活動邀請來自全球各地的金融科技精英,分享對業界發展的看法。討論涉獵範疇廣泛,包括加密貨幣的發展前景、加密貨幣法規、金融科技業在大灣區的機遇、數碼轉型、NFT 與 DeFi 市場等。fintalk180 編輯部精選部分精彩討論內容供讀者參考: NFTs Explained. Your Guide to Non-Fungible…
香港菁英會金融研究會周二(2 日)舉辦香港金融科技週 2021 聯名活動「香港金融科技及區塊鏈的發展趨勢研討會」,邀請多名本地金融科技及區塊鏈界代表及業內人士,交流業界生態、未來發展及政策讀解等。 研討會上探討區塊鏈的技術應用,包括近期大熱的 NFT 藝術品收藏,Digital Art Fair Asia 聯合創辦人及總監 Gillian Howard 分享,早前她們舉辦 Digital Art Fair Asia 時,發現不少收藏家對虛擬貨幣及 NFT…
今時今日,我們的生活與數碼世界密不可分,而資產也不再只存在於實體世界,更能儲存於數字世界,這類資產稱為數碼資產或數字資產(Digital Assets),包括不同形式的數碼代幣、虛擬商品、加密資產或具有相同特質的資產,例如近年的投資新貴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及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 NFT),亦是數字資產之一。 區塊鏈推動金融市場運作 促進投資 數字資產對企業和投資者而言,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無形的資產實際上只是由 1、0 的二進制編碼所組成,但擁有實體資產的價值,套用區塊鏈技術就能將資產證券化成為代幣,例如證券型代幣,就是將現實存在的物品,以代幣形式發行供投資。 現時以代幣發行集資的形式眾多,包括首次代幣發行(ICO)、以交易所為核心的首次交易所發行(IEO)、以及受證券機構監管的證券型代幣發行(STO)等。 利用發行代幣集資為企業帶來比 IPO 門檻低的融資方式;在具有去中心化、難以修改的高保密特性的區塊鏈技術支持下,可同時降低投資門檻及集資成本,有利提升流通量,因此被認為是具更高成本效益的投資環境。隨著愈來愈多人投資數字資產市場,即使暫時仍未成為投資主流,其發展空間及潛力亦可以預見。 STO市場具潛力待發展 目前在香港經 STO 投資數字資產,需要透過已獲證監會發出牌照的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進行交易。財經及庫務局在 2021 年 5 月時就《有關香港加強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規管的立法建議公眾諮詢》作出總結,由於虛擬資產投資屬新興行業,風險相較傳統的金融市場高,目前相關投資僅供專業投資者作投資,散戶未能入場。 事實上,對於虛擬資產的規管亦較嚴密,無牌進行受規管的虛擬資產活動會受到處分,可判處罰款 500 萬港元及監禁 7 年,同時亦嚴防有人藉投資洗黑錢的狀況。未來市場漸趨成熟後,或有可能作放寬。
數字資產在 2021 年禾雀亂飛,誇張的回報率吸引投資者的眼球。香港程式交易研究中心聯合創辦人、對沖基金組合經理蔡嘉民接受 fintalk180 訪問時表示,看好 2022 年三大數字資產俱是挑選自加密貨幣,分別是比特幣(Bitcoin)、Sol(Solana)和 SRM(Serum)。 比特幣穩站業內一哥地位 比特幣 2009 年 1 月面世,是世上第一款加密貨幣。蔡嘉民認為,這是比特幣的首個且重要的優勢,「就算係第二大嘅以太幣,都係幾年(6 年),其他好多係 2018、19 年先推出,一比較起來,點都係信比特幣。」 第二點,是目前 70 間具規模、有投資加密貨幣的機構,都會把部份資金配置到比特幣之中,因為相對其他加密貨幣而言,比特幣的價格較穩定,由此衍生出第三個優勢,在一眾加密貨幣中有較強的價值儲存性質,目前未見有其他加密貨幣可以在這方面威脅到比特幣的地位。 …
數字資產充滿可能性,加密貨幣先拔頭籌,龍頭比特幣(bitcoin)的價格又再升破 60,000 美元水平,年初至今回報率約一倍。其他類型的數碼資產亦正在形成氣候,fintalk180 為讀者介紹其中三類漸漸成為投資者新寵的數碼資產投資,包括投資買入 NFT 藝術品 、 投資發行 NFT 作品及投資 STO 債券。 投資買入 NFT 藝術品 NFT(非同質化代幣)藝術品是加密貨幣以外一項熱門的數碼資產,早於 2017 年推出的 CryptoPunks 系列,便是首代 N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