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searched for 加密藝術 - fintalk180

    Search Results: 加密藝術 (6)

    炒股炒樓的回報率,約會為每年 7%,是經濟學界的一個常識。作為另類投資,傳統藝術品的投資回報率,要低兩個多百分點。然而,作為流動性低的另類投資,藏家一般有兩不賣:其一,價不好不賣;其二,錢不緊不賣。把這選擇性市場成交的因素考慮在內,藝術投資的大市回報率要再大跌兩個多百份點。 投資回報不高的傳統藝術品,卻一直受不少富豪藏家追捧,收藏本身的消費樂趣是原因之一,另一原因是,持貨力強的富豪藏家,有條件等待價好才賣,因而獲得藝術投資的流動性溢價。NFT 自去年起大熱,投資加密藝術的回報究竟是多少? 去年一篇名為《Alternative Investments in the Fintech Era: The Risk and Return of Non-fungible Token (NFT)》的文章發現: In general,…

    NFT 熱潮冷卻?彭博新聞社早幾天報導 提及 NFT 量和價皆跌,是泡沫爆破,還是為再爆發上去之前作好準備?問題是,當全民皆 NFT,市場上良莠不齊的項目,會導致市況混亂,投資者不容易了解整體市場氣氛。長期而言,加密藝術的投資回報有多高?投資加密藝術的回報,又跟投資傳統藝術品或股票等資產怎麼比? 彭博新聞的報導 《NFT Mania Show Signs of Cooling as Average Price and Sales Decline》 ,標題之下,還提供了兩組數據:…

    本地當紅 YouTube Channel《試當真》出 NFT,堅稱不是出頭像 cap 水,亦非純粹搞眾籌,幾位創辦人解釋出 NFT 是推行新會員制的一個安排,收到的會員費將會投資在以下四大項目:(1)每日一片;(2)舞台劇;(3)藝員訓練班;(4)電影。 從經濟學角度看,收取會員費的會員制會有眾籌的客觀效果,分別是會員制度並非針對單一項目。奇怪,從文藝復興的蒙娜麗莎到當代藝術的瑪麗蓮夢露,頭像 cap 水有什麼問題?電影眾籌的原罪又是什麼? 年多前,我先後寫過《消失的夢工廠》和《娛圈 NFT 之父非陳奐仁而是獎門人》兩篇文章。前者,分析香港電影工業過去 20 年未有如台灣的死過翻生;後者,解釋台灣電影《聖人大盜》背後的「自元鏈數位資產計劃」兩年多前已推出華人娛圈首個 NFT 項目。是的,從電影文化到加密藝術,台灣都比香港走得前。原來,香港比台灣落後的,還有電影眾籌。 「要錢並不可恥,我不偷也不搶。」這是幾年來籌劃拍攝《台灣三部曲》的導演魏德聖說的。五部史詩級電影預計拍攝資金,需高達 45…

    說過了,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大大降低了虛擬市場的交易費用,而 NFT 在數碼世界更有確位產權的功能。作為產權經濟學的學生兼藝術愛好者,我一直是加密藝術的大好友。作為加密藝術的大好友,我更需要時時留意著這個行業的監管風險。 最近,美國財政部發表一項名為《Study of the Facilitation of Money Laundering and Terror FinanceThrough the Trade in Works of Art》的報告。這項三十多頁紙的研究報告,分析了藝術品市場的洗黑錢 (ML)…

    兩篇上世紀的經典學術文章,對 NFT 作為藝術創作的新媒材有莫大啟示作用。一篇是上次提及過 1959 年的《聯邦廣播委員》(The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產權經濟學之父高斯(Ronald Coase)首次提出「產權」〈property rights)作為交易局限條件的重要性: “The delineation of rights is an essential prelude to market…

    內地金融機構打壓加密貨幣,不是新聞。又是區塊鏈技術,內地金融機構推動數字貨幣,亦不是新聞。再又是區塊鏈技術,內地官媒發行「新聞數字藏品」NFT,這是新聞! 2021 年 12 月 21 日,新華社宣布 12 月 24 日晚上 8 時一套特別的藏品即將上綫:「用區塊鏈,我們為新聞留下數字紀念。」同樣又是區塊鏈技術,新華社精選 2021 年新聞攝影報導鑄成中國首套「新聞數字藏品」,首批發行 11 張,每張限量 10,000 份。同樣再又是區塊鏈技術,把「加密」換上「數字」,把「貨幣」換上「藏品」,究竟「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