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是騙局嗎?這既是技術問題,又是哲學問題。儘管是僅對加密貨幣有入門了解的投資者,也知道加密貨幣的基本特質,是以區塊鏈技術作基礎來構成,即由連接到網絡的電腦形成一個大型、分散式的記帳體系,體系中的使用者可以直接與儲存的資料進行即時交互,且紀錄透明而極難被篡改,相關加密貨幣的持有權及變動,亦因此受高度保護。 金融界已普遍認同區塊鏈技術,正積極融合其到業務中,推出自動化且可信度高的交易及結算系統,以證券型代幣發行(STO)屬目前較流行的模式,新加坡星展銀行已在今年 5 月以 STO 形式發行債券,獲足額認購。因此,從技術層面而言,加密貨幣並非弄虛作假的騙局。 問題在於,有技術不等於有價值,尤其是投資價值。 《紐約時報》剛於 8 月發佈記者 David Segal 的文章,Segal 自行實測創辦一款新的加密貨幣,他先向 Youtuber Dan Arreala 請教,得知推出加密貨幣的成本低至 8 美元,過程就像用一個網站的應用便能產生出來,再花幾分鐘作設置,及多付…
Browsing: 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的熱潮下,衍生了各類數字資產興起,同時拉動了 STO(證券型代幣發行)的需求。顧名思義,數字資產通過數碼化形成,存在於網絡與電子世界中,並非摸得着的實體,但在區塊鏈技術下,比起不少傳統實物資產更安全和便利,fintalk180 綜合出其中四大要點,若運用得宜,無疑能為傳統生意開拓新商機。 一、公開透明 採用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資產,具備交易公開透明的特點。以加密貨幣龍頭比特幣(Bitcoin)為例,眾多的比特幣使用者和礦工透過分散式賬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lgy,簡稱 DLT),產生聯繫,形成一個龐大網絡,每當有人交易比特幣,驅使比特幣的擁有權由原有帳戶轉移至另一個帳戶時,便會在區塊鏈中產生訊息,同時向網絡中所有電腦發送,使所有比特幣使用者和礦工等的電腦,都記下了這項擁有權變動紀錄。 STO 亦沿襲了類似思路,惟主要參考以太坊協議架構,不限於單純的數碼貨幣轉換與交易,還讓參與者可以建立和執行智能合約。營運商向參與者發行代幣後,參與者之間建立和執行了什麼智能合約,及有什麼相關的代幣持有權變動,都會出現在所有參與者的電腦中,公開透明。 二、交易紀錄難篡改 除了交易公開透明,這類數字資產的另一要點,是擁有權及交易紀錄難以篡改,因為每項交易均會在網絡內傳輸和擴散,使所有參與者的電腦都有紀錄,假如有人心懷不軌想篡改某些交易,在區塊鏈的世界幾乎是不可能的。 三、作為傳統資產的擁有憑證 另一個數字資產要點,是可以作為傳統資產的擁有憑證,STO 正是其中之一。營運商可以就證券、債券或物業等傳統資產,將其代幣化並以 STO 形式發行,當中的代幣便是相關資產擁有權的證明,這個概念類似實物股票證券書,只是由紙本變成數碼形式,加上當有區塊鏈技術負責記賬和清算等功能,不只更環保,且相比紙本證明更安全、不易遺失。 四、高度靈活和便利 數碼資產的另一個明顯優勢,便是十分靈活和便利,由於交易和記賬等活動,都透過網絡進行,可以突破時間和地域限制,還可將背後資產的利息等編入系統中自動化執行,具備全天候交易和「T+0」同步完成清算等優勢。
加密貨幣發展迅速,即使港府對這新興行業採取保守且嚴格的監管態度,但本地富豪及機構投資者,仍十分積極搶攻市場。上月底彭博報道指電盈(0008)主席李澤楷計劃投資創投基金 CMCC 旗下新設的加密貨幣基金,有關基金初步目標管理3億美元資產規模。世界各地加密貨幣基金業發展更為多元,美國除了有面向機構和專業投資者的基金,亦有面向散戶、在美國證券交易所掛牌的基金;歐洲國家正陸續為相關產業開綠燈;日本有金融集團計劃推出首個面向長期散戶投資者的加密貨幣基金。 彭博報道指出,CMCC 旗下新設的加密貨幣基金已於 4 月啟動,「小小超」李澤楷以往曾藉旗下公司投資 CMCC 的其他基金,現計劃把過往投資轉至新基金,以押注區塊鏈技術及其應用。 小小超擅發掘新興業務投資 李澤楷以擅於發掘新興業務投資聞名,曾於 1999 年使用 220 萬美元買入騰訊(0700)兩成股權,一年多後便以 1,260 萬美元放售,獲利近 5 倍。CMCC 方面,計劃把新基金的部分資金投資到去中心化金融(DeFi)及…
加密貨幣形成長期向好的趨勢,由於它是電腦數碼構成的無形資產,對於許多人而言,直接買入及持有加密貨幣,屬於具一定難度的操作。不過,無論在香港或是境外,都有機構推出加密貨幣基金,為投資者提供便捷、簡單的加密貨幣買賣方法。 上市基金易買賣 顧名思義,加密貨幣基金是投資加密貨幣資產的基金,投資目標可以是直接買入加密貨幣、與加密貨幣掛勾的衍生產品或相關證券等,並可分為上市形式及非上市形式,當中以上市形式的加密貨幣基金較易買賣。 例如在美國,已有多款相關基金上市,灰度(Grayscale)基金下設多款加密貨幣的主題基金,包括專注投資比特幣的 GBTC,及專注投資以太幣的 ETHE 等。 另一間基金公司 ProShares,則剛於 10 月讓旗下的比特幣期貨 ETF 上市,美股代號為 BITO,港人一般申請美股帳戶後便能投資,操作有如買賣港股般,入場門檻相對低。以 GBTC 為例,約 400 港元便能買入一股,投資者便能透過這些基金間接持有加密貨幣資產。 而且,很多券商在港提供開設美股戶口服務,包括本地券商耀才證券和富途牛牛,及美資的盈透證券(IB)和 Charles…
香港金融管理局與投資推廣署合辦「香港金融科技周2021」在 11 月 1 日至 11 月 5 日 舉行,活動邀請來自全球各地的金融科技精英,分享對業界發展的看法。討論涉獵範疇廣泛,包括加密貨幣的發展前景、加密貨幣法規、金融科技業在大灣區的機遇、數碼轉型、NFT 與 DeFi 市場等。fintalk180 編輯部精選部分精彩討論內容供讀者參考: NFTs Explained. Your Guide to Non-Fungible…
加密貨幣這幾年成為全球投資者大力注入資金買賣的產品,價格在數年間不斷上升,掀起投資熱潮。那麼在香港是如何買賣諸如比特幣(bitcoin)等, 投資加密貨幣 呢?fintalk180 將於下文為讀者講解。 多數投資者會使用網上交易平台購買加密貨幣,大多可以信用卡或轉帳方式完成交易,更有平台支援轉數快 FPS 以港元買幣。不過大部分平台都會收取手續費,而且處理每宗交易的所需時間亦不同,投資者宜多加注意。另外亦可透過場外交易所、經紀,或是在 P2P 交易所中,買賣雙方直接進行交易。 投資加密貨幣 自助工具 :比特幣 ATM 現時坊間有不少比特幣 ATM,是可以直接用作購買比特幣的自助工具。這些 ATM 分布全港,在開戶之後,並經個人的加密貨幣錢包掃描二維碼,投入現金即可購買。例如 CoinHere、CoinUnited、HK Bitcoin ATM…
加密貨幣 (Cryptocurrency)又稱虛擬貨幣,是一種交易媒介。與日常使用普通貨幣的最大分別是虛擬貨幣具有去中心化(Decentralised)的特質,即不受政府及機構控制,也不屬由中央銀行發行的法定貨幣,是由區塊鏈的技術所產生出來的貨幣(詳情可參閱【超級新手】什麼是區塊鏈?),透過密碼學原理保障交易安全,以分拆式帳本技術運作。在不同電腦上更新帳戶數據庫,因此一項交易需要經過多人確認才成立,令每個區塊環環相扣,具有難以被竄改的特性。 三類主要同質化代幣 同質化資產的性質是所有同類資產擁有相同外在價值,同類資產可以進行互換而不會蒙受任何利益損失,流通貨幣便是最普遍的例子。這次要介紹的是同質化代幣(Fungible Token),這款代幣是可以分割(即可以作找續,如現實中流通的貨幣般),未與其他特定資訊有連繫,沒有任何的獨特性,在同一區塊鏈的運作下,它們可以作互換。而在同質化代幣下,有三種主要類別: (一)支付代幣(Payment Token)用作一般兌換的媒介、記帳單位,比特幣、以太幣等均屬於此類,與一般貨幣一樣可用於支付及結算。以下為比特幣及以太幣的簡略介紹: 比特幣(Bitcoin):2008 年開始發行,是全球第一款加密貨幣,投資交易量亦是眾多虛擬貨幣之首。目前已有不少國家承認比特幣,甚至有商戶接受以比特幣作為交易貨幣。設有發行量上限 2,100 萬個單位,並會於 2040 年達到此限。 以太幣(Ethereum):交易量第二高的加密貨幣,需在自身區塊鏈平台「以太坊」中進行交易。不設最高發行量,因此價格較比特幣低。 (二)功能代幣(Utility Token)為用戶提供支付外部商品或服務的代幣,它本質上具有消耗性,用於兌換特定商品、服務、應用程式或內容的訪問權限。功能代幣並非用作投資用途,但可為客戶提供多一種支付服務的方法。 (三)證券型代幣(Security Token)指在監管定義下的證券或金融工具的代幣。企業可透過發行證券型代幣作募資。其幣值與公司或目標資產估值掛鈎,公司表現愈好或資產估值愈高,證券型代幣的價值便愈高。 加密貨幣的優點是不受地域限制,隨時隨地可作交易,購買後貨幣便會儲存於個人電子錢包,以作交易。 匿名的記帳方式加上以分散式帳本的模式運作,令加密貨幣具有匿名交易及難以追蹤的特性,充分保障私隱。 …
今時今日,我們的生活與數碼世界密不可分,而資產也不再只存在於實體世界,更能儲存於數字世界,這類資產稱為數碼資產或數字資產(Digital Assets),包括不同形式的數碼代幣、虛擬商品、加密資產或具有相同特質的資產,例如近年的投資新貴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及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 NFT),亦是數字資產之一。 區塊鏈推動金融市場運作 促進投資 數字資產對企業和投資者而言,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無形的資產實際上只是由 1、0 的二進制編碼所組成,但擁有實體資產的價值,套用區塊鏈技術就能將資產證券化成為代幣,例如證券型代幣,就是將現實存在的物品,以代幣形式發行供投資。 現時以代幣發行集資的形式眾多,包括首次代幣發行(ICO)、以交易所為核心的首次交易所發行(IEO)、以及受證券機構監管的證券型代幣發行(STO)等。 利用發行代幣集資為企業帶來比 IPO 門檻低的融資方式;在具有去中心化、難以修改的高保密特性的區塊鏈技術支持下,可同時降低投資門檻及集資成本,有利提升流通量,因此被認為是具更高成本效益的投資環境。隨著愈來愈多人投資數字資產市場,即使暫時仍未成為投資主流,其發展空間及潛力亦可以預見。 STO市場具潛力待發展 目前在香港經 STO 投資數字資產,需要透過已獲證監會發出牌照的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進行交易。財經及庫務局在 2021 年 5 月時就《有關香港加強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規管的立法建議公眾諮詢》作出總結,由於虛擬資產投資屬新興行業,風險相較傳統的金融市場高,目前相關投資僅供專業投資者作投資,散戶未能入場。 事實上,對於虛擬資產的規管亦較嚴密,無牌進行受規管的虛擬資產活動會受到處分,可判處罰款 500 萬港元及監禁 7 年,同時亦嚴防有人藉投資洗黑錢的狀況。未來市場漸趨成熟後,或有可能作放寬。
數字資產在 2021 年禾雀亂飛,誇張的回報率吸引投資者的眼球。香港程式交易研究中心聯合創辦人、對沖基金組合經理蔡嘉民接受 fintalk180 訪問時表示,看好 2022 年三大數字資產俱是挑選自加密貨幣,分別是比特幣(Bitcoin)、Sol(Solana)和 SRM(Serum)。 比特幣穩站業內一哥地位 比特幣 2009 年 1 月面世,是世上第一款加密貨幣。蔡嘉民認為,這是比特幣的首個且重要的優勢,「就算係第二大嘅以太幣,都係幾年(6 年),其他好多係 2018、19 年先推出,一比較起來,點都係信比特幣。」 第二點,是目前 70 間具規模、有投資加密貨幣的機構,都會把部份資金配置到比特幣之中,因為相對其他加密貨幣而言,比特幣的價格較穩定,由此衍生出第三個優勢,在一眾加密貨幣中有較強的價值儲存性質,目前未見有其他加密貨幣可以在這方面威脅到比特幣的地位。 …
數字資產充滿可能性,加密貨幣先拔頭籌,龍頭比特幣(bitcoin)的價格又再升破 60,000 美元水平,年初至今回報率約一倍。其他類型的數碼資產亦正在形成氣候,fintalk180 為讀者介紹其中三類漸漸成為投資者新寵的數碼資產投資,包括投資買入 NFT 藝術品 、 投資發行 NFT 作品及投資 STO 債券。 投資買入 NFT 藝術品 NFT(非同質化代幣)藝術品是加密貨幣以外一項熱門的數碼資產,早於 2017 年推出的 CryptoPunks 系列,便是首代 N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