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

    超級新手|了解Web3.0

    Web3.0 ,又稱第三代互聯網。到底它是什麼、與現時的互聯網又有何不同?事實上,Web3.0 的核心價值在於去中心化(Decentralised),保留以往互聯網的互動和共享等優勢,同時摒棄過度中心化及私隱問題等缺點,結合區塊鏈技術紀錄用戶網上活動,著重網民對資料嘅擁有權(Ownership),保障個人私隱,令網絡系統變得更公開透明。

    Web3.0 概念早於 1998 年,便被全球資訊網之父 Tim Berners-Lee 提出,但當時稱為 Semantic Web(語意網),概念較模糊。直至 2014 年,以太坊聯合創辦人 Gavin Wood 重新提出 Web3.0 的想法,認為這個世界應要有一個不受審查及不被壟斷的網絡平台,以保護網絡使用者的資訊與資金流動。

    為了更清楚了解 Web 3.0,就要先了解之前兩代的演變與發展:

    「單向」提供資訊的 Web1.0(1990-2005)

    在 Web1.0 時代,用戶可以上網、查資料和發送電郵等。由大量靜態網站(沒有後台資料庫、不含程式和不可交互的網頁)提供資訊,讓使用者查閱。使用者只是資訊接收者,無法提供資訊或互動。

    資訊「雙向」流動的 Web2.0 (2005 – 現在)

    直至 Web2.0, 各種社交媒體如 Facebook、Youtube、Google 等崛起,用戶可以彼此互動、在網上發表言論,結識朋友。圖像和影片內容的共享變得更容易,但同時引發大量私隱問題:應用程式會收集用戶個人資料,或監察用戶瀏覽記錄再推薦廣告,從而賺取利潤。

    每人都有擁有權的 Web3.0 (正在發展)

    Web3.0 利用 DLT 技術(分散式賬本技術,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使網絡上進行的一切活動和信息,都不被儲存在中央管理,是由區塊鏈技術所組成的去中心化網絡。於 Web3.0 時代,大型企業將不能壟斷資料數據,而是由用戶構建、營運和擁有,將權力還給用戶和創作者。

    另外,在 Web3.0 世界,每人都可有一個電子錢包地址作身分驗證,再不用註冊不同帳號,記下十多個密碼。錢包地址無人可以盜取,亦無人能竄改,大型科技公司也無法得知你的個人資訊,包括年齡及性別等。

    Web3.0 用戶發布內容保留所有權

    用戶的網上活動都將被紀錄在區塊鏈的節點上,發布過的影片或文章,都不會像 YouTube 及 Facebook 上被黃標或刪除,確保用戶對發佈的內容及私隱保留所有權。

    而所有交易以加密貨幣進行,在交易時,不需再依賴信任機制,實現去信任化(Trustless)。只要礦工成功紀錄該筆交易,就可以驗證交易成功,交易紀錄將永久儲存。

    此外,Web3.0 亦更依賴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 (AI),通過演算法及大數據模仿人類學習方式,能夠像人類一樣理解信息,亦能更直觀地向用戶推薦更準確、適用的資訊。

    總括而言,Web3.0 擁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及無權限化等特色,利用區塊鏈技術使創作、私隱及數據等變得更安全,形成更民主的網絡。但去中心化科技會使互聯網難以監管,更難防止仇恨言論、網絡犯罪和錯誤信息,因此要建立一套有良好運行規範,又要有相應自由度的 Web3.0 系統,將成為其發展的一大障礙。

    #AI #Web3 #分散式賬本技術 #區塊鏈 #去中心化 #去信任化 #無權限化 #第三代互聯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