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調查︱近四分一香港年輕散戶 過去一年曾「炒幣」 - fintalk180

    本地調查︱近四分一香港年輕散戶 過去一年曾「炒幣」

    香港政府大力推動 Web3 發展,香港證監會轄下的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IFEC)發布最新調查,顯示香港的散戶對加密貨幣興趣大幅飆升,23% 受訪年輕散戶過去一年曾買賣虛擬資產。

    是次「零售投資者研究 2023」,由投資委員會委託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研究香港虛擬資產投資者常見的投資決策和心態,今年 6 月至 7 月以面談形式,訪問約 1000 名 18 歲至 69 歲、過去 12 個月曾持有或交易任何金融產品的的零售投資者。

    年輕族群四年前投資虛擬資產僅3%

    調查發現,大多數零售投資者過去一年曾投資股票(96%),其次是基金(24%)和債券(18%)。有 8% 受訪零售投資者於過去一年,曾投資虛擬資產及相關產品,較 2019 年的 1% 及 2021 年的 6% 呈現上升趨勢。

    受訪的零售投資者當中,23% 的 18 至 29 歲年輕族群,於過去一年曾投資虛擬資產及相關產品,比例是整體受訪者約 3 倍,相比 2019 年的 3%、2021 年的 12%,呈顯著增幅。

    此外,96% 虛擬資產投資者均指知道《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監管制度》,但約四分三人稱,投資虛擬資產為追求短線回報,認為虛擬資產是投資趨勢,並擔心錯失投資機會。

    投委會總經理李婉秋表示,已推出虛擬資產相關教育資訊,瀏覽反應不錯,JPEX事件後,將針對投資者行為及態度加強教育,明年會推出沉浸式項目、增加講座等。

    她又稱,證監會發放更多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申請牌照名單,可加強透明度,但提醒投資者小心查閱名單,未取得牌照前的平台仍未受監管。

    延伸閱讀:Denis Lam專欄︱由JPEX事件看區塊鏈的高透明度

    投資者容易高估投資觸覺

    此外,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亦於去年 10 月至 11 月以問卷訪問 501 名香港虛擬資產投資者,年齡介乎 18 至 69 歲。

    調查發現投資者常見的慣性思考捷徑,包括可得性(Availability),即投資者傾向於依賴現成、容易回憶、熟悉度高的資訊;錨定(Anchoring),即投資者過度重視過往資訊,如首次發行價格;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即投資者高估自己能力,盲信能跑贏大市等。

    延伸閱讀:最新報告︱印度成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市場 僅次美國

    #JPEX #Web3 #投委會 #炒幣 #零售投資者研究202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