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fintalk180
    fintalk 專訊

    近期在香港的加密貨幣圈中,引起了國際關注的焦點 — Jpex案。由於香港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綠石交易所(JPEX)有存戶無法提取存款,引發了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與警察的聯合調查。

    事件始於 9 月 13 日,當時香港證監會發出聲明,指 JPEX 無牌經營。自那時以來,由於存戶無法提取存款,這一事件被懷疑涉及詐騙,引發警方廣泛的調查。甚至有 KOL 和娛樂界人士也被捕及協助調查。儘管 JPEX 平台聲稱將堅定地繼續運營,但已有超過 2,000 人報案,涉及金額約15億港元。有關詳情可以在不同的媒體渠道上追蹤,因此本文不集中討論事件的發生經過,而是討論事件帶來的影響。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的優勢包括資金和資訊的自由流通,並且在股票市場上取得了快速發展。然而,在過去 10 年中,為了迎合中資企業的融資需求,證監會不斷放寬上市和監管門檻,從而直接減少了國際投資者對香港市場的興趣。

    眼看香港已經被新加坡的發展超越,香港政府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了虛擬資產的監管框架,以及數位港元的準備工作。財政司表示,將推動香港成為「國際虛擬資產中心」,並大力鼓勵業界發展 Web3 和虛擬資產行業,希望為香港金融業開辟新的道路。

    延伸閱讀:王敏儀專欄︱證監引爆JPEX 用戶埋單?

    在今年 6 月 1 日,香港推出了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VASP)的監管框架,要求提供加密貨幣交易所、錢包等服務的機構,必須獲得香港證監會的許可和監管,並給予一年的寬限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 9 月 25 日即使全球頭十大加密貨幣交易所中沒有一家正申請香港的 VASP 牌照,這顯示出牌照和監管內容與市場脫節。

    此外,這起案件還暴露了嚴重的監管漏洞,投資者的保護成為空談,證監會難辭其咎。在國際形象上,外界對香港財經監管制度的信心,也受到了嚴重的打擊。雖然香港宣稱要成為「國際虛擬資產中心」,但根據 Coingecko 數據顯示,目前只有兩家持牌交易所,其日交易量連港幣 1,000 萬港元都不到,香港是否已經做好準備迎接 Web3 呢?

    延伸閱讀:列六大可疑點︱JPEX被證監會點名指未獲發牌 林作「割席」仍被捕

    亦有人質疑證監會這次的做法是否合適。雖然投資者在無牌交易所進行虛擬資產投資,需要自行承擔風險,但除了 OSL 和 Haskey Exchange 以外的其他交易所,都在香港無牌經營和宣傳,甚至還未開始申請,但證監會卻沒有採取行動,這些舉動也是令人深思。

    現時從警方和政府的動向來看,追討投資者的資金機會非常渺茫。而監管方的舉動,甚至罔顧投資者的利潤,讓投資者造成損失。那海外的機構及投資者如何有信心在香港投資虛擬資產板塊?如果香港真心希望成為 Web3 的先驅,就應該制定更完善的方向和貼近市場的政策。

    虛擬資產交易平台 JPEX 日前被證監會點名指無牌,警方昨(18 日)採取大規模執法行動,先後以串謀詐騙拘捕林作及 KOL 陳怡等人。警方今稱已拘捕 4 男 4 女,涉串謀詐騙,截至昨晚 10 時,接獲逾 1,600 宗報案,涉款高達近 12 億港元,其中損失最高一宗個案,涉款 4,000 萬港元。

    特首李家超今早(19日)形容事件有欺詐成分,警方與證監會下午約 4 時召開記者會交代案情。警方指,昨日展開代號「鐵關」的拘捕行動,成功搗破一個虛擬資產投資平台相關詐騙集團。

    報案人年齡18至49歲

    商業罪案調查科高級警司孔慶勳指至今拘捕 8 人,分別 4 男 4 女(22 至 52 歲),分別為可疑公司負責人及場外找換店(OTC)店主等。證監會則稱,所有被捕人均曾收到證監會的警告信。

    現時警方接獲 1,641 宗報案,分別為 1,129 男和 512 女(18 至 49 歲),涉及未能在 JPEX 提取資產,懷疑受騙,涉款約 11.87 億港元,其中損失最大的一宗個案為「入金」方式,涉及高達 4,000 萬港元。

    商業罪案調查科署理總督察麥偉光指出,警方搜查了多個處所,包括被捕者的住所及多間場外找換店,共檢獲約 800 萬元現金、名貴首飾及與 JPEX 相關的文件等。商罪科已凍結被捕人士及相關公司銀行結餘約 1,500 萬港元,以及 3 個總值約 4,400 萬港元的物業。

    警方指 JPEX 利用廣告、媒體、場外找換店及 KOL 大肆宣傳,製造人氣吸引投資者。JPEX 用戶除了可兌換不同加密貨幣,或從外國類似平台將虛擬資產轉到 JPEX 戶口,JPEX 亦自行發行平台幣 JPC,但不能在其他平台交易或作支付用途。

    延伸閱讀:JPEX事件︱林作陳怡等6人被捕! 警商罪科搜中環辦公室

    受害人指被誘「質押」獲極高回報

    有受害人向警方透露,受游說後購買 JPC,其後用作類似定期存款的「質押」,稱可在質押到期後,得到極高回報。JPEX 亦要求客戶提供加密貨幣私鑰,警方發現 JPEX 控制用戶資產。警方亦發現,大部分受害人均為無經驗投資者,提醒公眾不要盲目相信所謂「權威」,包括自稱投資達人或大師,投資者應做足功課,了解產品特點及風險,按投資目標及風險承受能力,謹慎評估及選擇合適的投資產品。

    另外,JPEX 又涉透過網紅及場外找換店作虛假及誤導陳述,包括聲稱 JPEX 為一家香港持牌及認可的虛擬貨幣平台,部份產品提供極高回報,大肆宣揚與香港一間上市公司合作,並準備在港申請牌照,但其實有關合作已終止。

    延伸閱讀:列六大可疑點︱JPEX被證監會點名指未獲發牌 林作「割席」仍被捕

    警指若有人違法後離港會引渡

    在證監警告後,JPEX 將出金上限定為 1,000 美元,但手續費高達 999 美元,變相限制出金,隨後更停止所有理財交易。警方認為 JPEX 的運作模式,宣傳手法及禁止用戶提取資產,均有合理懷疑相關人士涉干犯串謀詐騙。

    對於有指有涉案人士已離港前往馬來西亞,警方指若發現有人違法後身處海外,會提出引渡相關人士返港。如有人懷疑受騙,或者對騙案有疑問,可致電警方反詐騙協調中心防騙易熱線:18222 求助。

    證監會則表示,2017 年起關注虛擬資產領域,其中中央虛擬資產交易平台是較常見,以及對投資者構成最高風險的服務。2022 年 7 月,證監會已將 JPEX 列入無牌公司及可疑網站名單,之後一年發出逾 9 次提醒,呼籲投資者小心無牌及海外交易平台風險。至於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制度今年 6 月生效,所有在港經營的中央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必須向證監會申請牌照,並要受到監管。

    【更新】JPEX 於 18 日傍晚在官網貼出最新公告發聲,指香港證監會 13 日發聲明,造成合作第三方造市商惡意鎖定資金,令 JPEX 出現營運困難;JPEX 將堅定不移繼續營運,為用戶提供優先提幣的協助。

    林作及網紅陳怡等 6 人(4 男 2 女),涉串謀詐騙被捕。警方指截至 18 日下午 2 時,共 1,408 人報案,涉款逾 10 億元,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

    多間傳媒今早引述消息指,林作因 JPEX 事件,被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拘捕,警方更到林作的中環娛樂行辦公室搜查。林作日前剛與律師到灣仔警署,主動就 JPEX 事件提供資料,未料今日就被捕。

    今年 8 月底,林作租用中環娛樂行開設場外加密貨幣找換店 OTC「林作炒幣」。證監會則於本月 13 日,發聲明指 JPEX 無牌經營,稱 JPEX 旗下實體一概沒獲證監會發牌,亦無申領在港經營虛擬資產平台的牌照;又指觀察到 JPEX 及那些向香港公眾積極推廣 JPEX 人士及找換店使用的手法存可疑之處。林作之後緊急發文切割。

    延伸閱讀:列六大可疑點︱JPEX被證監會點名指未獲發牌 林作「割席」仍被捕

    隨後 JPEX 一度出現了出金困難的問題,並新增了提款限制,用戶只限提款 1,000 USDT,不過手續費卻高達 999 USDT(之後改為 975 USDT) 。

    警方亦因接獲證監會轉介,交由商業罪案調查科跟進事件,及後表示截至本月 15 日,共接到 83 人報案,涉款約 3,400 萬元。

    15 日當天,林作則與律師到灣仔警署,主動就 JPEX 事件提供資料。他向傳媒表示,自己主動提供線索,並釐清與 JPEX 的關係,表示自己並不是 JPEX 的合伙人,「想出嚟做到有效嘅一個幫人討回公道的角色」。至 17 日晚上,林作仍更新社交網,上載自己踢波入球精華。

    涉事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 JPEX,則於 17 日宣布,將下架理財頁面的所有交易,用戶將無法進行任何新的理財訂單,舊有理財訂單則會維持至產品結束日,才可領取收益。

    言論出位 放棄大律師資格

    林作現年 33 歲,言論出位,亦是十優港姐麥明詩的前男友。他於單親家庭長大,家境富裕,曾獲得大律師資格,2017 年自願放棄執業大律師資格。

    2020 年 4 月,林作成為英國保誠財務策劃顧問。今年 6 月,他上載了一張相片,穿上與荷里活廣場兇殺案疑兇相似的背心和短褲及同款波鞋,被網民炮轟冷血,其後被保誠解僱。

    香港亦曾有 KOL 涉在社交媒體 Insatagram 非法宣傳被捕。去年 11 月,警方拘捕 7 名 KOL,指有不法份子利用 KOL 的號召力,金錢利誘他們在社交媒體宣傳非法賭博網,涉「推廣或便利收受賭注」。

    延伸閱讀:監管措施︱法國加密貨幣KOL要通過認證 高於75分才可接廣告

    隨著加密貨幣的興起,交易所成為數字資產交易的主要場所。其中,中心化交易所(CEX)和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屬於兩種不同的數字資產交易平台。儘管它們都提供數字資產的買賣服務,但背後的原理、運作方式、優點和缺點都截然不同。立即花三分鐘了解兩者的主要分別。

    讓我們先透過列點形式,了解兩者的主要分別:

    中心化交易所(Centralized Exchange,CEX)的主要特點

    - 中心化交易所屬於傳統交易平台,由一間中心化實體或公司營運和管理。
    - 通常要用戶註冊帳戶,提供個人身分信息,才可在平台上交易。
    - 交易流程一般快速且易於使用,通常有交易速度較快、交易量更高。
    - 通常提供法定貨幣(如美元、歐元)和加密貨幣之間的交易對。
    - 缺點包括交易費用較高、具有中心化風險,例如黑客攻擊或平台關閉,以及依賴用戶身分和資金。

    去中心化交易所(Decentralized Exchange,DEX)的主要特點

    - 去中心化交易所是基於區塊鏈技術和智能合約的交易平台,無需中心化機構管理。
    - 允許用戶直接在區塊鏈上交易,無需註冊帳戶或提供個人身分信息。
    - 交易流程相對複雜,用戶需使用加密貨幣錢包和私鑰交易。缺點包括交易速度較低、較小交易量和較少。
    - 通常僅支持加密貨幣之間的交易對。
    - 通常交易費用更低,因消除了中介機構角色,更安全及更有隱私保護,避免了中心化交易所的風險。

    中心化交易所是什麼

    中心化交易所是傳統的交易所模式,由一個中央實體管理和運營。它們通過集中式伺服器來處理用戶的訂單和資金。一般而言,中心化交易所由一家中央實體負責管理和運營,集中管理並掌握著用戶的資金和交易數據;由於集中式伺服器的優勢,中心化交易所通常能處理大量交易,提供快速的交易執行和結算。

    中心化交易所通常提供用戶友好的介面和功能,包括圖表分析工具、交易訂單類型和槓桿交易等,以提供更好的用戶交易體驗;它通常需符合特定地區的法律法規,並遵循反洗錢(AML)和了解您的客戶(KYC)等規定。

    延伸閱讀:CMC 報告︱前20名交易所總現貨交易量達1.67兆美元 較上季跌36%

    去中心化交易所是什麼

    去中心化交易所則是一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交易平台,旨在實現無需信任第三方的交易,它允許用戶保留對其私鑰和資金的完全控制;而且所有交易和訂單,都公開記錄在區塊鏈上,用戶可查看和驗證交易紀錄。

    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管理和營運,由智能合約和協議執行,而非中央實體,意味沒有單一的實體可控制用戶的資金或交易數據,實現去中心化管理;它通常是開源的,允許開發者基於其基礎協議構建和定制交易平台,促進創新和新的交易功能的出現。

    延伸閱讀:與時並竣|無牌加密貨幣交易所在香港的出路(吳家竣)

    如何選擇使用哪種交易所

    事實上,由於每個人的需求都有不同,因此選擇使用哪種交易所,亦取決於個人需要或偏好。如果你尋求交易速度快、交易量大、提供多種法定貨幣和加密貨幣交易對,並且願意提供個人身分信息等,中心化交易所(CEX)相信是一個較好的選擇。

    但若你十分注重安全、隱私,並願處理較複雜的交易流程,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便屬於一個理想選擇。此外,你也可根據交易對的需求、交易費用、平台信譽、使用者體驗等因素,來進一步評估和比較不同交易所。

    要注意的是,無論選擇哪種交易所,都應該謹慎對待資金安全,確保選擇的交易所具有良好的安全措施和聲譽。而在加密貨幣生態系統中,這兩種交易所都扮演重要角色,共同促進數字資產的流通和發展。

    延伸閱讀:Denis Lam專欄︱三大計時炸彈隨時引爆 區塊鏈前景何去何從?

    近年來,比特幣合約交易在加密貨幣市場中嶄露頭角,屬於一種金融衍生品交易方式。到底什麼是比特幣合約、比特幣合約交易的運作方式是怎樣、當中又存在什麼風險,立即閱讀本文了解。

    比特幣合約是什麼

    比特幣合約是一種金融衍生品,是基於比特幣價格的波動,而衍生出來的金融工具。它允許投資者在毋須實際擁有比特幣的情況下交易。比特幣合約的價值與基礎資產比特幣的價格相關聯,投資者可以通過買入或賣出合約,來獲取價格漲跌的利潤。

    其交易邏輯跟一般比特幣或股票交易相同,都是「預判」未來走勢,不同之處在於買入後不需實際持有比特幣資產,所以交易模式更彈性和有效率。

    比特幣合約交易的運作方式

    比特幣合約交易是在交易平台上進行的,投資者可以通過這些平台開設帳戶,進行合約交易。投資者可以通過買入(做多)或賣出(做空)的方式參與市場。當投資者看漲比特幣價格時,可以買入合約;當投資者看跌比特幣價格時,可以賣出合約。投資者通過對價格變動的正確預測來達致利潤。

    延伸閱讀:真正hodler|始祖礦工持千枚比特幣逾十年 最近「出貨」增值逾二萬倍

    比特幣合約交易的風險

    市場風險:比特幣合約交易市場極度波動,價格可能在短時間內劇烈波動,由市場情緒、重大事件或投機行為所驅動。這種高度波動性增加了投資者的風險,可能導致無法預測的損失。

    槓桿風險:比特幣合約交易通常具有槓桿效應,投資者可以通過少量的資本參與大額交易。然而,杠桿也意味著潛在的高風險。如果市場的波動與投資者的預期相反,槓桿可以放大損失,可能導致資金的迅速耗盡。

    監管風險:加密貨幣市場的監管環境仍不完善,政府和監管機構對比特幣合約交易的監管政策可能會發生變化。不確定的監管環境可能對市場產生不利影響,例如引入更嚴格的法規或限制。

    流動性風險:比特幣合約交易的流動性,取決於市場參與者的交易量和需求。由於加密貨幣市場相對較新,而且相對不成熟,可能存在流動性不足的情況。在流動性不足的市場中,交易可能面臨困難,例如難以進行大額交易和交易執行延遲等問題。

    延伸閱讀:幣安年中報告|加密貨幣市場總市值按年增三成 穩定幣縮水7%

    如果想減少比特幣合約交易的技術風險,記得選擇可靠的交易平台、分散存儲資金在不同交易平台或錢包中、定期監控交易活動等,有助於提高交易的安全性並保護資產

    事實上,比特幣合約交易提供了一種參與比特幣市場的方式,但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投資者在參與比特幣合約交易之前,應該充分了解這些風險,並仔細考慮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同時,建議投資者進行充分的市場研究、風險管理和技術監控,以減少風險並制定明確的交易策略。

    儘管比特幣合約交易存在風險,但對於那些願意承擔風險,並具相應投資知識和經驗的投資者來說,這種交易方式也提供了潛在的利潤機會。重要的是要保持謹慎,並在比特幣合約交易前,仔細評估和管理風險。

    證監會日前點名警告指 JPEX 無牌,更列出六大可疑之處,要求相關網紅停止推廣。法國政府近期啟動一項新計劃,主要目的是教育加密貨幣 KOL 遵守廣告合規,將來相關 KOL 要為金融產品做廣告前,必須獲得「金融廣告負責任影響力計劃」的認證,而要獲取有關認證,就必須於 25 條選擇題中,獲得至少 75 分。

    加密貨幣的發展衍生出不少知名幣圈 KOL(Key Opinion Leader,意見領袖),他們備受社群追捧,當中隱藏了一定的法律風險,例如推廣相關產品時的民事或刑事風險,但卻往往被忽視。有見及此,法國當局最近便啟動了一項新計劃,旨在教育加密貨幣和金融 KOL,遵守廣告披露的合規性。

    已於6月1日生效

    根據官方聲明,法國的社交媒體影響者,包括影響加密貨幣行業的 KOL ,要為金融產品做廣告前,均須獲得「金融廣告負責任影響力計劃」的認證。

    據悉,該證書由金融市場管理局 ( AMF ) 和公共專業監管局 ( ARPP ) 負責,主要測試 KOL 對法律的了解程度,同時規範 KOL 的行為。有關法律已於 6 月 1 日生效,要求 KOL 在其頁面披露贊助內容,禁止他們向觀眾推廣有害或不適當的產品和服務。

    延伸閱讀:Denis Lam專欄︱狂出周邊保持熱度如吸毒 藍籌NFT地板價難避寒冬

    證書有效期只得一年

    如果想獲得證書,KOL 必須於 25 條選擇題中,獲得至少 75 分,考試內容涵蓋了投資產品、金融服務、加密資產和數位資產服務提供商,亦有其他相關問題。然而,該證書並非「永久」,其有效期只有一年,因此獲認證者來年若想繼續參與推廣金融產品,必須再次考試。

    AMF 主席 Marie-Anne Barbat-Layani 於有關聲明中稱:「金融是一個受嚴格監管的行業,投資傳播必須遵守規則,並且清晰、準確、無誤導性和平衡,我們看來一些影響者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金融廣告領域的『0負責任影響力證書』將有助於該領域的專業化,保護投資者免受過於復雜或風險過高的金融產品的影響。」

    延伸閱讀:新手須知|DApp的三大主要應用領域 與App的三大不同

    【9月18日更新】多間傳媒引述消息指,林作因 JPEX 事件,今日被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拘捕,警方到林作的中環娛樂行辦公室搜查。

    警方早前表示,截至本月 15 日共接到 83 人報案,涉款約 3,400 萬元。JPEX 則於 17 日宣布,將下架理財頁面的所有交易,用戶將無法進行任何新的理財訂單,舊有理財訂單則會維持至產品結束日,才可領取收益。

    今年 8 月底,林作租用中環娛樂行開設「林作炒幣」,證監會本月 13 日發聲明指 JPEX 無牌經營。15 日,林作與律師到灣仔警署,主動就 JPEX 事件提供資料。

    原文:

    香港證監會(13日)發警告聲明表示,留意到一家名為 JPEX 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透過社交媒體網紅及場外找換店,積極向香港公眾推廣該平台的服務和產品。證監會表示,JPEX 集團旗下的實體一概沒獲證監會發牌,且無向證監會申領在香港經營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的牌照。

    證監會指觀察到 JPEX 及那些向香港公眾積極推廣 JPEX 的人士和找換店所使用的手法,存在六點可疑之處:

    • 1. JPEX在其網站聲明,它是「一間持牌,並受認可的數字資產、虛擬貨幣平台」。它在其網站及本地社論式廣告中聲稱,已向若干海外監管機構取得經營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的牌照,而這實際上與事實不符。
    • 2. JPEX 為其部分產品提供極高回報。
    • 3. 證監會接獲散戶投資者的投訴,並注意到媒體報道,指有散戶投資者未能從在 JPEX 開設的帳戶中提取虛擬資產,或發現他們的帳戶結餘被減少及更改。
    • 4. JPEX 提供的部分產品,似乎涉及虛擬資產安排,例如在證監會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監管制度下,不被允許的虛擬資產「存款」、「儲蓄」或「收益」。
    • 5. JPEX 在其網站及本地社論式廣告中,宣揚它已與一家香港上市公司訂立業務合作,並獲該公司投資,而事實上該項合作已經終止,且該上市公司實際上並無作出任何投資。
    • 6. 網紅及場外找換店在社交媒體上作出了虛假或具誤導性的陳述,指 JPEX 已獨立地或聯同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在香港申領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的牌照,而事實上 JPEX 集團旗下實體一概未曾向證監會提交任何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的牌照申請。

    證監會已將其懷疑及關注的事宜通知相關網紅及場外找換店,並要求他們停止推廣 JPEX 和其有關的服務及產品。

    證監會又指,根據《打擊洗錢條例》,任何人在涉及任何虛擬資產的交易中,直接或間接地:(i)出於欺詐或欺騙意圖,而使用任何手段、計劃或計謀;或(ii)從事任何具欺詐或欺騙性質(或會產生欺詐或欺騙效果)的作為、做法或業務,即屬犯罪。

    此外證監會告誡投資者,應注意那些看來優厚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投資機會。一些在社交媒體平台及即時通訊軟件上分享投資意見的網紅,通常是收費宣傳,並非投資專業人士,投資者對其意見應加以提防。

    證監會再次告誡投資者提防在不受規管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上買賣虛擬資產的風險。如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終止運作、倒閉、遭黑客入侵或出現任何資產被挪用的情況,投資者或有可能損失在該平台上持有的全部投資。投資者可能難以向與香港並無任何連繫的平台提出追索,亦可能無法循法律途徑獲取賠償。

    JPEX指證監會不公平打壓

    JPEX 則向用戶發聲明回應,指一直尚未於往後公布任何牌照申請的後續進程更新,概因相關牌照申請部署及法律文件準備工作需時,有關事宜需有待正式提交申請,方向用戶進行全面的資訊披露。現階段平台仍在準備當中,尚未遞交牌照申請,亦並未公開任何正式申請的宣傳。

    通知又指,證監會是次聲明與港府立意決定將香港打造為 Web 3.0 都會的形象有沖突,如證監會無意營造一個對加密貨幣企業友好的環境,香港成為 Web 3.0 都會的道路將會遙遙無期。又稱就是次證監會的不公平打壓,將考慮取消於香港地區的牌照制度申請,並調整未來的政策發展。

    延伸閱讀:最新數據︱4.25億人擁有加密貨幣 182人持貨值逾1億美元

    合作名人包括林作張智霖

    近月表示要成為 JPEX 合伙人的林作,則在社交平台發文指,不會公開推廣任何香港未有申請牌照的交易所,並指:「本人及本店無意觸犯任何證監會規定,尊重證監會的要求。」

    林作又表示,鑒於證監會的公告,需時獨立取得法律意見及部署下一步,「今日的 OTC 將不會進行任何工作,直到我清晰化目前香港究竟在法律上能否進行加密貨幣的兌換工作為止。這是為了保障所有客戶、潛在客戶及本人、本店。本人在目前情況下,一定會配合監管部門所有要求。」

    JPEX 早前亦大賣廣告,宣布由張智霖擔任品牌大使;在台灣亦找來歌手陳零九做代言人。

    延伸閱讀監管措施︱法國加密貨幣KOL要通過認證 高於75分才可接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