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fintalk180

    說到與比特幣有關的重要人物,除了發明者中本聰,不能忽略極力推動比特幣的元老級人物 —— 比特幣耶穌 Roger Ver。他早於 2011 年就傳遞比特幣「福音」,並深信:「數字貨幣允許任何人在任何地方發送任何金額給所有人,讓人們可完全自由交易、買賣、做生意,這能帶來更高的經濟自由度」,提升人民福祉。 Roger Ver 於 1979 年在美國矽谷出生,自小成績優異,初中時更做起糖果「生意」,以 0.25 美元購入糖果,再以 0.5 美元價錢出售給同學,每周約賺 50 美元。 曾因售賣炸藥判監 高中時,他經常閱讀經濟學書籍,對金錢及貨幣起源很感興趣,並不喜歡政府調控經濟行為滿。大學時,他在戴安扎學院(De…

    早前會計事務所 KPMG 畢馬威 發表《亞太地區的新興巨頭》研究報告,指環球市場於高通脹、勞動市場、地緣局勢緊張等因素下,已受影響,但對 元宇宙 發展充滿信心。 畢馬威中國香港區科技行業主管合夥人利安生(Anson Bailey)接受 fintalk180 訪問時提到,過去投資最熱門的話題,都是圍繞金融科技,但近年 NFT、去中心化金融、電動車、ESG 等討論越來越多;事務所對元宇宙發展充滿信心,認為會為客戶帶來全新體驗。 畢馬威:投資者仍持有大量資金 統計指,去年第三季全球風險投資已跌至 870 億美元,為 2020 年第二季以來最低水平。但過去幾年間,整體投資市場都出現變化,如疫情後,不少公司都推動數碼化。 利安生指,雖然風險投資金額下跌,但現時投資者仍持有大量資金,正考慮應該將錢放在哪裡。亞洲方面,去年起 IPO…

    區塊鏈技術發展一日千里,NFT 用途亦覆蓋多個層面。早前財政司長陳茂波稱,金融科技周以先到先得方式,透過 NFT 形式向參加者派發限量版的出席證明協議(POAP)代幣。 POAP 在活動及展覽上日漸普及,更有指未來極大可能演變成有價值的收藏品。 甚麼是POAP ? 出席證明協議 (Proof of Attendance Protocol)為「用區塊鏈紀錄生活經驗的徽章」,是使用以太坊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創建的一種 NFT 。基於 NFT 不可修改的特性,理論上每個出席證明協議都獨一無二,可用於展示和記錄用戶在加密領域的經歷。 但要留意,並非活動中的每個 NFT 都會被視為…

    踏入 2023 年,加密市場一洗頹風,其中龍頭比特幣升幅明顯,首三周已由 1.65 萬(美元,下同)急升至 2.3 萬水平,升幅達四成。反觀以太幣由 1,196 元升至 1,600 元,升三成左右,相對落後。有分析指,穩定幣的主導地位,在 FTX 崩潰時飆升後,近日亦有所回落,表明市場已從穩定幣轉向風險更高的資產。 根據 TradingView 的數據,自 1 月 10 日以來,比特幣的主導地位已上升了…

    近年不少公司都宣布進軍 Web3 ,市場預期,未來幾年內互聯網運作方式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例如不需再依賴信任機制,實現去信任化(Trustless),更指 Web2 將會被取代,以下為四大 分別 。 Web2 與 Web3 的 分別 一:權力下放 在去中心化的前題下,Web3.0 將確保用戶能夠控制他們的數據,亦意味公平的競爭環境。Web3.0 網絡不會由一個人或機構支持,責任和回報將由參與區塊鏈運行的每個人共同承擔。 相關文章:超級新手|了解Web3.0 Web2 與 Web3…

    近日加密貨幣市場似有回穩跡象,今個月初至年三十(21 日)比特幣已回升 37%,而一眾 play-to-earn 幣如 Decentraland、STEPN 等都有升幅,不過「收爐」前,加密貨幣貸款機構 Genesis 正式申請破產,為市場再添陰霾。踏入兔年,加密貨幣能否重拾升軌?來聽聽一眾專家的意見。 徐風料比特幣仍有下跌空間 財經專欄作家,加密資產投資者徐風就表示,參考了過去比特幣熊市時由高位計的最大跌幅,於 2011 年為 93%、2015 年為 84%,今次熊市以 2021 年 10 月高位…

    火幣(Huobi Global)曾是全球三大加密貨幣交易所之一,是歷史相當悠久的老牌交易所,創辦人李林曾以 130 億元人民幣財富登上《2021 胡潤全球白手起家 U40 富豪榜》第 50 位。曾經是窮小子的他,因厭倦上班生活,選擇創業,三度嘗試終於成功,身價百億。 被許多火幣舊人稱為「木木哥」的李林,出生於湖南衡陽,幼時雖然家境貧困,但學習成績優異,在校期間自學各種應用程序軟件,幫企業兼職寫網站。2001 年,他以 640 的高分考上同濟大學,畢業後,他又用四個月時間考上清華大學,並花兩年提前完成研究生課程。 任Oracle程式設計師感無聊 其後李林到全球性的大型企業科技軟件公司 Oracle 擔任程式設計師,雖有不錯的薪金和舒適工作環境,但他卻對朝九晚五的生活感到無聊,他曾在訪問中表示,「我本身就是個喜歡挑戰的人,這大公司每個人只是螺絲釘,成長性並不强。」 同時,社交媒體的掘起,激起他創業的心。2009 年,他一邊工作一邊創業,和兩位朋友創立「友誼網」,通過搭建人際關係網絡來實現資源共享。經一年努力,友誼網卻只有七萬用戶,因沒有一套有效的商業模式,失敗告終。 李林並無因此氣餒,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