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fintalk180
    fintalk 專訊

    2021 年 4 月,土耳其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 Thodex 突然關止運作,創辦人更失蹤,令近 40 萬用戶資金被鎖定,估計受影響金額高達 20 億。創辦人最終被捕,2023 年 9 月被判監 11,196 年 10 個月零 15 日。

    根據檢控方所指,2017 年 9 月 14 日成立的 Thodex,資本為 40 萬里拉,從成立之初就意圖欺騙加密資產的投資者。用戶將資金存入帳戶後,會根據平台指令購買或出售不實際存在的加密貨幣資產。

    為土耳其歷來規模最大詐欺案

    交易交於 2021 年突然關閉,29 歲 Thodex 創辦人 Faruk Fatih Özer 隨即捲款逃往阿爾巴尼亞,遭國際刑警組織發出紅色通緝令。2022 年 8 月他在阿爾巴尼亞第三大城市夫羅勒被捕,翌年 4 月才被引渡到土耳其,罪名包括組織犯罪、洗黑錢及嚴重詐欺等。

    據土耳其媒體報道,Ozer曾在最後的聽證會上指:「如果我意圖犯罪,不會如此不專業,我很聰明,足以領導地球上任何機構,我在 22 歲時成立這家公司,就證明了這點。」

    延伸閱讀:準備就緒︱土耳其加密資產立法最終階段 交易量全球排第四

    Thodex 引致的投資人損失總額不清楚,根據起訴書,估計金額為 3.56 億里拉。Chainaanalysis 一項研究則顯示,Thodex 事件中損失的加密貨幣價值為 20 億美元。

    不過法官最終都判 Özer 監禁 11,196 年 10 個月零 15 日,另被判罰 1.35 億里拉(約 500 萬美元)罰款。該案被視為土耳其歷來規模最大的詐欺案。

    土國人民反而開始投資加密貨幣

    至於為什麼刑期可能長達一萬年,當地通訊社指出,被告對 2,027 名受害人犯下多項罪行,分別被判刑。事實上,自 2004 年當地廢除死刑,這種超長期監禁判決也很常見,目的為確保罪犯一生都不會獲假釋機會。

    Thodex 事件在土耳其引起轟動,不少土耳其國民反而開始研究加密貨幣。有報告指出,當地成年人中的加密貨幣投資者顯著增加,逾半人口正投資加密貨幣。

    延伸閱讀:英國首案︱16歲少女元宇宙遭性侵 或無法起訴

    另外,土耳其里拉兌美元的匯率近年嚴重貶值,由 2021 年 1 月的 1 美元兌 7.4 土耳其里拉,至 2024 年 1 月的 1 美元兌 30.12 里拉,加密貨幣似乎已成土耳其國民對沖通貨膨脹的工具。

    最近表示有意退出 NFT 領域的台灣幣圈知名藝人「麻吉大哥」黃立成,宣佈將出售知名 NFT 系列無聊猿(Bored Ape Yacht Club, BAYC)中的 BAYC #3287,開價更高達 10,000 ETH,相等於約 1.4 億港元。但他隨即又買入 60 億枚 PEPE 代幣。

    麻吉大哥黃立成是最早一批具有一定交易規模的 NFT 玩家,向來亦是知名藍籌項目無聊猿的大戶,不過他最近似乎對 NFT 市場感到失望。

    接受多種幣種付款

    他先於 4 月中旬,揚言要退出 NFT 領域,但未有說明具體原因,更一度將貼文置頂。近日他再對自己曾長期霸佔積分獎勵榜冠軍的平台 Blur 發砲,表示:「$BLUR 的積分系統已經衰亡,非常看跌!」

    今天(10日)他再發文稱,將出售 BAYC #3287,這是他長期用來作 Twiiter 頭像的一隻戴著金牙及護目眼鏡的機甲猴子。在宣佈出售後,他暫時仍然使用 BAYC #3287 作頭像。

    至於其開價,則高達 10,000 ETH,現價約等於 1,845 萬美元,即大約 1.44 億港元。交易紀錄顯示,他兩年前以 18.95 ETH 購入 BAYC #3287。他亦稱除了 ETH,接受 $APE、$PEPE 和 $DUST(DeGods 所發行的代幣)等幣種付款。

    延伸閱讀:超級新手︱什麼是非同質化代幣(NFT)

    花約10萬港元買入PEPE

    不過另一方面,麻吉大哥亦將焦點轉移至迷因板塊。根據 Lookonchain 資訊顯示,他今早再買入 60 億枚 $PEPE,花費約 12,492 美元,即約9.8 萬港元。

    截稿前,他的地址(0x020 開頭)共持有 660 億顆 PEPE 代幣,全部均於過去 3 日內購買,總價值約 13.7 萬美金,約 107  萬港元,平均購買價格為 0.000002082 美元。

    PEPE 於 6 日在幣安上架後,一度衝上 0.00000439 美元,創歷史新高,帶動各個迷因幣,不料隨後價格回落,4 日內暴跌 57%,暫報 0.000001949 美元。

    在台娛圈掀起NFT大頭貼風潮

    據指,麻吉大哥高峰期一度持有上百隻無聊猿、變異猿 NFT,更曾將收藏的 NFT 大方贈予林俊傑、周杰倫及柯震東等藝人朋友,在台灣娛樂圈內,帶起一股「NFT 大頭貼風潮」。

    而他本月中揚言要退出 NFT 領域前一日,曾在 Blur 上大舉拋售 NFT,總共賣出近 40 個無聊猿的虛擬土地 Otherdeed for Otherside 及兩個 DeGod。

    不過,翌日(16日)他又在 Blur上,花逾 11 萬美元,買下無聊猿 #124、花了 2.5 萬美元買入變異猿 #12824,以及多個 Otherside Koda和 DeFi Apes;下一日又以 11.2 萬美元買了 CryptoPunks #5433。

    比特幣捱了一年熊市,如今開始現生氣,逼近 3 萬美元關口,再次引起投資者的注意。fintalk180 使用 Python 進行 backtest(回溯測試),發現有一個短線交易策略,能在去年至今年首季,取得 33% 的年回報率,而同期間長揸比特幣,則虧損約 40%。換言之,理論上跑贏大市 73 個百分點!

    比特幣價格的特點是波動大,而且趨勢急勁,2022 年 1 月 1 日高達 47,600 美元水平,但在同年 10 月底已見 2 萬美元水平,相對年初跌約 58%。

    而在 2022 年 11 月,曾是全球第二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 FTX 倒閉,比特幣同月低見 15,600 美元水平,相對 2 萬美元下跌約 22%,相對年初的跌幅則擴大至 67%。

    從這些歷史數據可以發現,一旦比特幣出現跌勢,會引起投資者跟風,引致有低處未算低的情況。那麼,是否反之當出現升勢,比特幣價格也能高處未算高﹖這正是電腦程式出場的時候,可以幫助我們梳理歷史數據,論證構思是否成立。

    例如說,當我們觀察到在某一天,比特幣出現升勢,而收市價能保存大多數升幅,按上述歷史軌跡,意味有投資者急急吸貨,以這收市價於翌日高追,也有可能享受升勢的餘溫。

    我們可以把這個過程量化,「比特幣出現升勢」,即是即日收市價高於昨日收市價;「收市價能保存大多數升幅」,則以收市價減去全日低位得出一個數值(下方簡稱「上升數值」),另以全日高位減去全日低位得出全日波幅,用上升數值除以全日波幅,便會得出一個比率。

    在是次的 backtest 中,以比率高於 92%,才視為「收市價能保存大多數升幅」。

    舉個例子,假設比特幣今天的全日高位是 33,000 美元,全日低位是 30,000 美元,而今天的收市價是 32,790 美元,那上升數值便是 2,790 美元,全日波幅是 3,000 美元,得出的比率是 93%,高於設下的門檻 92%,這便發出了短線買入訊號。

    然後,在翌日以這收市價 32,790 元買入比特幣,並於同日收市時沽出,作為短線買賣策略,結果會是如何呢?

    把相關邏輯寫成 Python 程式,以 2022 年 1 月 1 日至 2023 年 4 月 1 日期間的比特幣價格數據,作為 backtest 的對象,期間總共發出 56 次買入訊號,勝率是 48.21%,雖說低於一半,但那 27 次的累計獲利,遠高於 29 次的累計虧損,使期內的年回報率高達 33.18%!

    而且期內,這個短線策略不但在絕對回報率上跑贏長揸比特幣,連最大回撤(maxium draw down)也小得多,僅為 13%,而期內長揸比特幣的最大回撤達 67%,反映期內這策略比長揸更為安全。

    要注意的是,比特幣是每日 24 小時都有交易,收市價制度或會因不同交易所而異,是次比特幣價格歷史數據來自雅虎財經,而雅虎財經是參考 CoinMarketCap。另外,上述的 Python 程式模擬交易中,未有計算交易費用及買賣差價等,未必百分百等於現實交易的成效。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不是投資意見,亦不構成任何投資產品的要約或建議,僅用於研究。

    新加入幣圈的您,可能聽過 Gamefi,到底它指的是什麼?其實在 Gamefi 的世界內,玩家可一邊打機,一邊賺錢,更能享有遊戲資產的所有權,甚至可透過持有遊戲的治理代幣,來投票決定遊戲的未來發展方向。本文將帶您三分鐘內了解 Gamefi。

    Gamefi 的全稱是 Game Finance,亦即遊戲化金融,簡單而言,就是將「電子遊戲」與「區塊鏈金融」結合打造出的獨特生態,當中的核心理念是邊玩邊賺(Play-to-Earn)。

    目標形成更開放虛擬經濟模式

    最先提出 GameFi 概念的人,是區塊鏈遊戲發行平台 MixMarvel 的首席戰略官 Mary Ma。她是於 2019 年,首次提出在遊戲中加入金融元素,目標是最終形成更開放的虛擬經濟模式。

    GameFi 指項目方在區塊鏈上開發遊戲,將遊戲角色及道具造成 NFT 販售,玩家在遊戲中賺取的 NFT 資產或加密貨幣,都可在區塊鏈上交易,令玩家可邊玩邊賺,實現 Play-to-Earn 的商業模式,並達成 Game + NFT + DeFi 的理念。

    延伸閱讀:NFT系列●遊戲篇︱Animoca Brands 共同創辦人蕭逸:GameFi 將成主流 NFT 未來會結合金融服務元素

    傳統遊戲中玩家可以賺到的道具或不同貨幣,只能在遊戲當中才存有價值,玩家的資產亦由遊戲廠商(中心化公司)擁有,官方有權隨時沒收。當遊戲改版後,亦可能出現舊道具無法使用的情況,玩家的心血都會化烏有。

    但在 GameFi 遊戲中,玩家賺到的遊戲代幣,則可如一般加密貨幣般,在巿場上交易並兌現,道具亦可被鑄造成 NFT,由玩家擁有,他們亦可以在 Opensea 等各個 NFT 市場上交易。

    另外,與中心化的傳統遊戲不同,GameFi 遊戲項目亦可讓玩家參與決策。遊戲項目方可通過治理代幣方式,讓持有的玩家提出項目更新、對此進行投票、甚至決定遊戲的未來發展。玩家只要持有治理代幣,便可成為 GameFi DAO 的成員,通常投票權與代幣持有量成正比。

    延伸閱讀: 超級新手︱了解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

    發揮遊戲資產金融價值

    GameFi 帶來不少優點,包括玩家可擁有遊戲資產的完整控制權,更能發揮它們的金融價值;而在區塊鏈上的 NFT 與加密貨幣買賣,理論上數據是公開透明且不可竄改,匯款及交易比傳統遊戲更安全;且在「遊戲外」的區塊鏈平台上交易,過程亦方便快速。

    不過,由於 GameFi 近兩年才興起,其產業並不如傳統遊戲完善,存有缺點。例如入門門檻較高,初學者要先學習註冊加密貨幣錢包及交易買賣,才可進場;一些詐騙集團亦會打著 GameFi 名號,吸引玩家授權錢包控制權以參加項目,最終捲款逃走,因此新手要小心提防。

    數據顯示,2022 第一季 GameFi 全球市場的交易額,已高達 63 億美元,至於其單日交易量,最高亦已超過 2 億美元,總玩家人數達到約 120 萬人。

    加密貨幣市場現時雖仍處於熊市,但依然有不少騙徒潛伏,特別是區塊鏈去中心化、匿名等特質,大大降低犯罪成本。若然一不小心,無論新手或老手都隨時中招。

    本文將介紹五種常見的幣圈詐騙手法,以及提防的方法,有助大家提高警覺,免成「水魚」。

    第一種:虛假交易所

    騙徒一般會製造仿真的交易所網站或 App,再利用交友軟件、網頁廣告等各種渠道,引誘事主註冊並入錢買賣加密貨幣,通常會聲稱可以快速賺錢,吸引事主參與投資。

    通常註冊後,事主最初都可獲利並提取所賺款項,目的是吸引你繼續入錢。騙徒甚至會邀請事主推薦朋友註冊,以獲得推薦獎金,令更多人受騙。

    但當事主存入更多款項,並「賺得」更多錢後,想提取資金時,對方就會稱帳戶出現問題,例如「帳戶存有風險」或「被凍結」之類,再要求事主轉入一定數量的資金,以證明清白,才可重新開通帳戶。

    請緊記,正當的交易所不會要求額外繳納保證金,這只是騙徒想再敲詐你一筆的手法!

    要避免虛假交易所騙局,可留意以下幾點,包括其成立時間有多長;是否有朋友使用了一段長時間證明沒有問題;在網上社群查問網友對該交易所的評論;亦千萬別輕信新認識的網友推薦不知名的交易所。

    第二種:OTC詐騙

    OTC(Over the Counter)所指的場外交易。加密貨幣投資者一般會透過各種交易所交易,過程中交易所會收取手續費,為節省手續費,有人會選擇場外交易,不過由於缺乏監管和第三方認證,也相對容易出現詐騙。

    場外交易詐騙一般指在法幣與虛擬貨幣的交易過程中,騙徒會假稱向您買幣或賣幣,事後卻沒付款,情況類似網購詐騙。騙徒會利用低於市價的匯率來吸引買家,更會偽造「銀行過數截圖」,假扮已付款,當收到賣家轉來的加密貨幣後,就直接消失。

    騙徒可能會在網上論壇、社交媒體等張貼買賣加密貨幣訊息,若您選擇跟對方交易,實難以核實對方身分。因此,即使您要做場外交易,亦不要與無法審核對方身分或信譽的賣家交易,最好透過第三方交易平台進行,目前規模較大的交易所,已很大程度可解決此問題。

    第三種:虛假社群

    假如您被加入或被加入到某個知名項目的「官方」社群,一看之下似乎沒有問題,裡面亦有一班熱烈討論的網友,但請小心留意它是否真的官方社群。因為騙徒可能會建立一個虛假社群,假裝官方人員、甚至群友,在當中推薦或討論一些投資服務,其實都是騙局!

    一般而言,虛假社群會將群組改名成類似官方的字眼,當中的討論都是擬定好的虛假內容,裡面可能會提供限時促銷活動,吸引您參與。

    第四種:假空投

    空投(AirDrop)指項目開發者為了推廣新的項目,會免費贈送一些加密貨幣或 NFT 給部分投資人,可以吸引更多用戶並起到宣傳作用。一般空投過程中,您只需提供錢包地址,就可以接收獲贈的加密幣或 NFT。

    空投的詐騙的方式包括利用假網站連結,以取得事主錢包的授權,騙子就可透過授權,將錢包中的資金完全轉走;騙徒或者會讓事主安裝虛假的加密貨幣錢包,再引導事主將資金匯進錢包。因此當您要接受空投前,記得留意項目開發者的背景及白皮書等資料。

    延伸閱讀:超級新手︱四招判斷加密貨幣項目是否騙局

    第五種:資金盤/龐式騙局

    當您發現不少網友在討論某個新型投資,有著難以置信的回報率,而且有不少人真的賺到錢,但當中的獲利原理並不清楚,大家卻都在分享這個投資機會時,您就千萬要小心了!因為這可能是一個龐式騙局。

    龐式騙局可怕在於一班已加入的人,都會想吸引新人帶錢入局,這樣做他們便成功「拉到下線」,並從中獲利,因此龐式騙局的擴散速度往往很快,參加者亦的確有可能獲利。然而規模再大的龐式騙局,都會有「爆煲」的一日,令人血本無歸。

    如果您留意到某種新型加密貨幣投資,回報率異常高,對方又標榜「極低風險」或「保證獲利」,卻說不出其獲利機制時,記得小心。尤其加密貨幣市場上仍有很多您不明白的術語、機制等,所以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請先 DYOR(Do Your Own Research),千萬不要因貪心令自己遭受損失。

    結語:

    最後,近年香港出現大量交友 App 騙局,包括「美人計」或「美男計」等,詐騙集團會以異性身分埋身,搭訕「心靈空虛」的人,贏得信任後就分享自己的投資經驗,再遊說事主投資某些項目,並協助您開戶,不論單身男女甚至年過 60 的長者都曾中招。因此大家記得不要輕易相信不熟悉的人,並加強區塊鏈知識,以提防騙子。

    據外媒 Blockworks 報道,上月剛榮升全球首富的 LVMH 集團行政總裁貝爾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被公司前顧問爆料,指他原來都擁有 NFT。

    今年 4 月初,旗下擁有 75 個奢侈品牌的 Bernard Arnault,剛以高達 2,110 億美元身家,取代身家 1,800 億美元的 Tesla 創辦人馬斯克,榮登《富比士》(Forbes)2023 年全球億萬富豪榜,第三度晉升世界首富。

    爆料的 Ian Rogers,曾任 LVMH 集團前顧問兼首席數字官,現已轉職知名冷錢包公司 Ledger 出任體驗長。他是在最近接受 Podcast 訪問時爆料,更指 Arnault 曾向他展示其 OpenSea 的 NFT 收藏頁面。

    當時 Podcast 主持人問到:「你是說 Bernard Arnault 有一個錢包,也許正在購買一些我們不知道的 NFT?」Rogers 回答:「毫無疑問,他已自願向我展示了其 OpenSea 頁面。這意味著他必須拿出手機,找到他的 Opensea 頁面,然後帶我訪問它。」

    「NFT 背後會賣實體商品」

    Bernard Arnault 本人於此前,並無對 NFT 表現出明確的支持態度。不過,他在上月股東大會中,曾提及集團對 NFT 的運用和發展構想,強調不會出售虛擬運動鞋,堅持集團發表的 NFT 背後,都會有真實產品被出售。

    他於去年初業績發布會上,亦曾稱「NFT 正產生盈利,若做得正確,能帶來正面影響。」又指元宇宙創造出新商機,但警告要小心泡沫。

    兩兒子對NFT有興趣

    事實上,Arnault 的兩名兒子,似乎均對 NFT 技術感興趣。其中 LVMH 集團二少 Alexandre Arnault 掌管 Tiffany&Co 後,去年便推出品牌首個 NFT 項目 NFTiff,持有 Cryptopunks NFT 的用戶購買後,可以兌換訂製吊墜。

    三公子 Frédéric Arnault 早前亦曾將 Twitter頭像,設為自己收藏的無聊猿。他接管 Tag Heuer 後,去年亦於旗下錶款 Connected Calibre E4 智能腕錶,新增展示 NFT 的功能,用戶可以將 NFT 作品,呈現於錶面上。

    事實上,LVMH 集團旗下許多奢侈品牌,已經涉足 Web 3 領域。例如 Burberry 與區塊鏈遊戲公司 Mythical Games 合作,推出遊戲內的虛擬商品; Tag Heuer 接受加密貨幣支付;DIOR 舉辦元宇宙展覽「在路上(ON THE ROAD)」等。

    元宇宙(Metaverse)一詞越來越受人關注,但不少人仍然不清楚它是什麼,有人認為它只是遊戲,屬一時興起的潮流,或者根據不會實現的未來,甚至有人以為 Metaverse 就是由 Facebook 創始人朱克伯格所發明出來的,那樣就大錯特錯了!為了協助新手解惑,小編將解構大眾對元宇宙的五大誤解。

    誤解一:元宇宙的概念突然出現

    事實:元宇宙的概念,其實早在 30 年前就在小說中被提及。美國科幻小說家 Neal Stephenson 於 1992 年出版的《Snow Crash》(《雪崩》)中,便首次提到了沈浸式的網路世界 Metaverse(元宇宙)一詞。

    直至 2003 年林登實驗室(Linden Lab)推出的網絡虛擬遊戲《第二人生》(Second Life),玩家可成為遊戲中的「居民」,參與群體活動,甚至交易虛擬財產,成為一個令元宇宙成真的虛擬世界,約 4 年就吸引了 500 萬用戶註冊。Linden Lab 創始人 Philip Rosedale 就曾表示,該遊戲是要呈現出《雪崩》所描繪的虛擬世界。

    誤解二:元宇宙只是遊戲

    事實:在元宇宙的發展過程中,遊戲佔了重要的席位,現時提及元宇宙,亦常以《Roblox》和《Minecraft》等遊戲平台為例。不過,遊戲本身並不是元宇宙,元宇宙超越了遊戲。

    元宇宙或許是互聯網的未來,是一個大規模的實時平台,由相互連接的虛擬世界組成,人們可以在當中社交、交易或玩樂。它將可能改變工作方式、生活體驗,甚至令整個社會經濟產生變化。

    誤解三:元宇宙由Facebook(已改名Meta)發明

    事實:Facebook 宣布改名 Meta,令不少人開始認識 Metaverse,更以為 Meta 就是 Metaverse。事實上,Metaverse 是個科技界一個大概念,Meta 只是當中一個大型開發者。

    早於 2014 年,當時 Facebook 便收購了了 VR/AR 科技公司 Oculus,之後推出 VR 頭戴裝置 Oculus Rift、Oculus Quest 等產品,成為行業先驅,現改名 Reality Labs,一直是元宇宙科技的領頭開發者之一,其推出的虛擬實境眼鏡  Meta Quest 2 以至自家元宇宙平台 Horizon Worlds,都受到注目。

    誤解四:元宇宙會取代現實世界

    事實:元宇宙只會是現實世界的補充,讓人們可在一個廣闊的虛擬環境,做各種各樣的事情。當元宇宙技術成熟之時,未來我們將不會上互聯網,而是上「空間互聯網」,並在當中以虛擬人物的身分相遇及交流。

    誤解五:元宇宙只是暫時的潮流

    事實:我們的確距離實現元宇宙還有一段時間,亦未達致當中所需的技術。不過,我們現時的生活,包括遙距工作、虛擬學習、網購、VR 睇樓、網上參加展覽或演唱會,足不出戶已可找到各種娛樂,其實已是元宇宙的原始版本。當科技不斷進步時,我們將可獲得更完整的元宇宙體驗。

    結語:

    元宇宙仍處於起步階段,相關的基礎設施及底層邏輯等,均未完全建立, 大眾對其認知仍有很多謬誤。況且人類的認知受現實所局限,以我們現時的認知,去預測未來的元宇宙會發展成什麼模樣,一定會出現不少質疑與疑惑。

    既然元宇宙是一個巨大的創新,大家應該持開放的態度,去嘗試了解元宇宙,令自己將來不被科技及時代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