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fintalk180
    fintalk 專訊

    2021 年 4 月,土耳其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 Thodex 突然關止運作,創辦人更失蹤,令近 40 萬用戶資金被鎖定,估計受影響金額高達 20 億。創辦人最終被捕,2023 年 9 月被判監 11,196 年 10 個月零 15 日。

    根據檢控方所指,2017 年 9 月 14 日成立的 Thodex,資本為 40 萬里拉,從成立之初就意圖欺騙加密資產的投資者。用戶將資金存入帳戶後,會根據平台指令購買或出售不實際存在的加密貨幣資產。

    為土耳其歷來規模最大詐欺案

    交易交於 2021 年突然關閉,29 歲 Thodex 創辦人 Faruk Fatih Özer 隨即捲款逃往阿爾巴尼亞,遭國際刑警組織發出紅色通緝令。2022 年 8 月他在阿爾巴尼亞第三大城市夫羅勒被捕,翌年 4 月才被引渡到土耳其,罪名包括組織犯罪、洗黑錢及嚴重詐欺等。

    據土耳其媒體報道,Ozer曾在最後的聽證會上指:「如果我意圖犯罪,不會如此不專業,我很聰明,足以領導地球上任何機構,我在 22 歲時成立這家公司,就證明了這點。」

    延伸閱讀:準備就緒︱土耳其加密資產立法最終階段 交易量全球排第四

    Thodex 引致的投資人損失總額不清楚,根據起訴書,估計金額為 3.56 億里拉。Chainaanalysis 一項研究則顯示,Thodex 事件中損失的加密貨幣價值為 20 億美元。

    不過法官最終都判 Özer 監禁 11,196 年 10 個月零 15 日,另被判罰 1.35 億里拉(約 500 萬美元)罰款。該案被視為土耳其歷來規模最大的詐欺案。

    土國人民反而開始投資加密貨幣

    至於為什麼刑期可能長達一萬年,當地通訊社指出,被告對 2,027 名受害人犯下多項罪行,分別被判刑。事實上,自 2004 年當地廢除死刑,這種超長期監禁判決也很常見,目的為確保罪犯一生都不會獲假釋機會。

    Thodex 事件在土耳其引起轟動,不少土耳其國民反而開始研究加密貨幣。有報告指出,當地成年人中的加密貨幣投資者顯著增加,逾半人口正投資加密貨幣。

    延伸閱讀:英國首案︱16歲少女元宇宙遭性侵 或無法起訴

    另外,土耳其里拉兌美元的匯率近年嚴重貶值,由 2021 年 1 月的 1 美元兌 7.4 土耳其里拉,至 2024 年 1 月的 1 美元兌 30.12 里拉,加密貨幣似乎已成土耳其國民對沖通貨膨脹的工具。

    上周全球金融圈最關注的事情,是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的信用違約交換指數(credit default swap,CDS)飈升至 2008 年金融海嘯以來的最高位,達到 247 基點,有關消息更被炒作成下一個雷曼兄弟時刻,市場紛紛給出危險、保持觀望的態度。雖然瑞信的情況不太樂觀,但實際上遠遠未成為市場真正的「核彈」。

    近年瑞信雖然一直深陷金融醜聞,由之前捲入販毒洗錢,到包括 Archegos 資產管理公司和 Greensill 資本倒閉的巨額損失。話雖如此,比起 08 年,監管機構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如壓力測試、巴協三資本協議中各種限制槓杆及衍生品風險的規定,也令瑞信其實一定程度保持了比較充足的流動性和資本率。

    而且退一步來說,只要瑞士信貸的主體銀行業務沒有出問題,只要投行業務和主體分拆,100 億市值的瑞信實際上也不會對金融市場造成巨大的震盪。

    對於資產來說,筆者認為真正值得關心的「戰場」,依然在於美聯儲加息和美債長期利益率。從穆迪最新發布的違約風險報告中,我們也可以窺探到其他資產在末來一年的風險狀況:

    未來一年美國和歐洲各個行業中公司違約的概率。(來源: 穆迪 )

    這個圖表用柱狀圖分別顯示了未來一年美國和歐洲各個行業中公司違約的概率,數據包含了高評級與低評級的公司,也就是一個平均數。 雖然歐洲正在經歷困難時期,但是從以上資訊來看,美國公司的違約率遠 遠高於歐洲公司。

    如果把高評級和低評級的放在一起,也還可以得到高達 6% 的違約率,即違約的低評級公司的違約率,肯定遠高於想像,那基本說明違約率會達到 08 年金融危機的歷史級別水平,也就是 10% 左右。持續加息會惡化營商及貸款環境,但對於聯儲局來說,通漲又是不得不解決的任務。

    回看近一個月美債收益率曲線大幅上升,十年期收益率一度迫近 4.1,對於交易員來說,投資者似乎已經被美聯儲強硬的態度嚇怕了,停止了 2023 年減息的終極幻想,可是經濟情況的現實,又令他們不相信 2024 年還可以保持高利率。唯一的問題其實只有一個:市場是否仍低估政策利率的終點?

    對於加密貨幣來說,雖然樂觀說法是種種中心化機構出問題,間接證明加密市場的重要性。然而,在市場面對巨大不確定性時,似乎很難獨自走高。縱觀比特幣價格與利率的關係,自 2017 年起,當利率上漲時,比特幣基本上也是難以走高。甚至,當利率下降時,比特幣的價格還會滯後一陣子,只是當上升軌跡確認,馬上又是另一片天空。

    面對這次信貸風暴,已經跌過了五窮六絕的加密貨幣市場,能否止跌回穩,似乎得看看於 2023 年歐美的公司債是否扛得住,假如 2023 真的因為歐美公司債而引起連鎖反應,各國加息救市,那麽即使加密貨幣市場會迎接寒冬,但也離春天不會太遠!

    傳統央行貨幣的儲存方式基本上有兩種,分別是現鈔和銀行持有的儲備,近年多國積極研究推行的央行數碼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以下簡稱 CBDC),亦是國家認可的貨幣儲存方式。作爲全新型態的央行貨幣,CBDC 與傳統貨幣不同,它是採用電子記錄或數碼代幣形式的官方數碼貨幣。

    CBDC 與市面上流行的虛擬貨幣如比特幣等不同,後者這一類數字貨幣,具有去中心化的特性,即沒有任何個人或團體可以控制它的供求,而 CBDC 則由央行發行,因為屬於中心化貨幣,可發揮貨幣的基本功能,即支付、儲值和記帳單位等。CBDC 沿用現有的信用貨幣制度,支撐 CBDC 價值的是中央銀行的信用,是央行的直接「負債」。

    2022 年 9 月 20 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就數碼貨幣為題發表了「數碼港元 — 邁出新一步」的報告,陳述金管局對零售層面的 CBDC 政策立場和未來發展路向。報告提到,因應市場急速數碼化及全球支付環境日漸融合的趨勢,全球約五分一的央行正在發展或測試零售層面的 CBDC,香港金管局將會展開工作以深入研究及試驗。

    從技術角度來看,金管局將會研究零售及批發兩個層面,零售層面包括普遍商戶及普羅大眾,批發層面即銀行等機構用戶。在法律角度,研究則會放在如何賦予數碼貨幣法律基礎,令其成為法定貨幣在港發行。現時尚未有足夠的法例支持數碼貨幣發行,因此為建立公眾對數碼貨幣的信心,政府需要訂立新例,提供清晰及明確的法律基礎,確保數碼貨幣擁有與實體貨幣同等的地位。

    筆者認為,CBDC 是一個長遠及具有多項潛在效益的計劃,可讓更多人使用到低成本的金融服務,央行數字貨幣與其他主流電子支付最不同之處,是可以離線支付,技術與八達通相似,不同的是央行數字貨幣不涉及中介費用,更利於推廣電子支付和無現金交易。

    可以說,對於中小商家而言,央行數字貨幣能夠節省不少交易費用,利於消費者和企業。從監管角度而言,央行可透過央行數碼貨幣系統,追蹤每個貨幣單位的去向,從而加強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AML/CFT)。

    央行數字貨幣採用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記賬技術/分散式賬本技術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DLT),比起傳統的電子錢包更安全可靠。CBDC 將會革新全球的金融業生態,令貨幣從幾百年歷史的紙張實體,演變成虛擬數字,具備傳統貨幣的功能,同時善用了電子支付的優點。

    吳家竣
    早期虛擬資產投資者,看好虛擬資產的前景,深信去中心化是未來的大趨勢。

    今年 NFT 成大眾焦點,一眾名人爭相發行,但不足數月市場上不少 NFT 價格暴跌,「出頭像 Cap 水」等指責比比皆是。專為加密資產提供營銷推廣服務的 GoGoChart 創辦人魯曉聚直言,不少公司只講錢,「無 care 過社群」,市場經歷太多「割韭菜」項目,現時拒為疑推出割韭菜項目的公司接洽,反而建議客戶免費派發 NFT,以反映公司對項目長遠發展有信心,及對社群的關注。

    有公司「 以為畀錢PR做嘢就可以」

    GoGoChart 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魯曉聚向 fintalk180 透露,旗下專門負責 Web3.0 業務的 Titans Block,過去兩年合作公司達雙位數,夥伴包括上市公司帝國科技集團(776)、The Sandbox 等。他發現不少公司「乜都係講錢先,完全無 care 過社群」,又舉例有客曾要求推出 5,000 個 NFT,「想出完一次又出,以為畀錢 PR 做嘢就可以。」

    他重申,現時加密貨幣處於熊市,如遇上企圖「割韭菜」的公司,「傾都未必傾!」另一方面公司已物色部份有潛質發展 Web3.0 的公司想合作。魯明言,企業要靠Web3.0 宣傳,建立社群是不可忽略的一環,但不少公司認為只要開設 Discord、Telegram 等就可有收入,他直言:「user 都唔係傻架嘛 。 」

    他以下載應用程式為例,現時用戶下載新的應用程式意欲越來越低,「用戶會問點解要下載,部分 App 用咗咁多年,大家已經習慣咗。」而 Web3.0 都一樣,「咁多次割韭菜,突然間又話有個新項目,大眾都唔係咁傻!」

    建議客戶免費派發NFT

    現時 Titans Block 會建議客戶免費派發 NFT,魯曉聚解釋,如持有者不急於出售,項目又成功的話,價格自然有上升空間。免費派發亦反映公司對項目長遠發展有信心,以及對社群的關注。

    他續指,在社群需交代清楚用戶「到底買依隻 NFT、依隻幣係為咗乜」,認為教育及溝通都十分重要,如初出道新人要培養支持者一樣。問及要發展 NFT 需要有什麼條件,他表示:「要對 Web3.0 有一個信念,當然都要有相關知識。」而有無投資者支持都很重要,品牌知名度較高,當然更有優勢。

    外間不少人認為「NFT 只係一張圖」,問到如何改變大眾看法,魯曉聚認為,「最緊要從客戶角度出發,有冇同佢哋互動,你自己有冇親力親為,有冇同其他人合作」。他直言不少公司認為推出 NFT 後,就可以輕鬆賺數百萬,但「熊市令大家知道,要賺錢真係要做好多嘢。」

    過去兩年市場經歷多次黑天鵝事件後,加上現時投資處於冰河時期,「喺咁大嘅落差之中,我哋要去學習改變。」認為不少企業都不懂如何改變,甚至是不願意改變,「如果(疫情)去到第五波,仲唔好改變,瀨硬嘢。」

    他慨嘆現時不少港人「等運到」,「等政府做嘢、等資助、等開關」,「做咩都等嘅話,係冇辦法突破。」現時港企處於叫苦連天的年代,「但有公司到今時今日都係唔願意接受 Online」,「我覺得熊市先有機會,唔通等牛市嗰時先再去爭?」

    GoGoChart 為數碼港初創社群成員之一,今年初獲得「德勤香港高科技高成長 10 強」,魯曉聚指,除了財政上的支持,初創可透過數碼港協助與投資者接洽、爭取傳媒曝光機會等,「係一個陪住初創公司成長嘅平台。」

    去年 10 月,Facebook 行政總裁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宣布公司進軍 元宇宙 ,改名 Meta,並預料末來 5 年每年會花費 100 億美元發展元宇宙領域 (下同,約 780 億港元)。

    但過去一年間,公司面對司法訴訟、主業熱潮退卻,一年股價跌逾一半,蘋果行政總裁 Tim Cook 近日更「踩多腳」,直言目前元宇宙仍未成熟,根本未能普及。

    下周二(11 日),Meta 將舉行改名後首次 Connect 大會,市場預料會公布新的 VR 裝置及今後發展方向。但近日朱克伯格於 VR 平台的自拍照「試水溫」,卻遭網民大舉恥笑,事後更有公司高層離職,之後更將大規模裁員,為其「曬冷」大會蒙上陰霾。

    Meta 元宇宙 暗湧一:大肆收購預司法訴訟

    早在改名前,Facebook 已密鑼緊鼓進軍元宇宙,於 2014 年收購虛擬實境(VR)初創企業 Oculus,改名後收購 VR 開發商 Within,2019 年收購 AR 眼鏡賽道的初創公司 CTRL-labs,同年以 7,800 萬元收購視頻遊戲初創公司 Play Giga;近日亦收購柏林虛擬實境數位觸覺技術業者 Lofelt。

    但今年 7 月,美國當局以非法收購、反壟斷為由,尋求阻止 Meta  收購 VR 初創公司 Within 及其 VR 健身應用程式 Supernatural;至 8 月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律師對內部法官表示,將對收購 Within Unlimited 持續提出訴訟。

    Meta 元宇宙 暗湧二:燒錢搶市佔難持續

    今年 7 月,研究機構 IDC 發表報告直言,所有目光都將集中在蘋果身上,不認為 Meta 的 VR 戰略可以持續。

    報告提到,至 7 月 Meta 雖擁有 90% 的 VR 頭戴裝置市場,遠遠超越排第二,字節跳動的 Pico,餘下的DPVR、HTC 及愛奇藝三間合計市佔不到 4%。

    但強大市佔背後,卻負上了專門開發元宇宙的 Reality Labs 部門,在去年淨虧損更達到 101.9 億元的代價,而單計今年第一季,虧損已達 29.6 億元。

    IDC 研究經理 Jitesh Ubrani 認為,公司以犧牲盈利能力為代價,來推廣低成本硬件,長遠來看不可持續。而有「最強蘋果分析師」之稱,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同樣認為,Meta 虧本銷售 VR 頭戴裝置做法不可持續。

    Meta 元宇宙 暗湧三:大會前「自拍」滑鐵盧 關鍵人物離職

    在 Connect 大會前夕,朱克伯格為慶祝在法國和西班牙推出元宇宙平台 Horizon Worlds,率先在 Facebook 上載一張虛擬艾菲爾鐵塔的「自拍照」,隨即被網民質疑用過百億美元創立的元宇宙竟「衰過任天堂 N64」、「今時今日咁嘅畫質搵邊個玩」、「小學勞作咁樣」。

    相片公布後,Meta 隨即出現人事變動,Horizon 平台的虛擬實境軟體部門副總裁 Vivek Sharma 宣布離職。Meta 回應時僅稱,目前 Horizon 產品組合已有充足團隊成員負責運作,且將持續推動元宇宙應用發展,外界質疑離職與「自拍事件」有關。

    暗湧四:主業熱潮退卻 一年股價跌一半

    Facebook 自改名 Meta 後,似乎未能刺激公司股價,由去年 10 月底的 323.5 元,跌至近日約 140 元水平,跌幅逾半。今年第二季公司收入為 288.22 億元,按年下跌 1%,錄得有史以來首次收入下滑,彭博數據顯示,其現金流較上年同期減少 236 億元,其後公司隨即宣布,將 2020 年開始發售的 Meta Quest 2 頭戴式顯示裝置加價,如 128GB 版本售價從 299 元調升至 399.99 元,加幅達三成。

    收入萎縮背後,亦顯示公司急於進軍元宇宙的原因——社交平台用戶活躍度的下降,尤其不少歐美青年早已放棄使用 Facebook,轉為 Tiktok 等社交平台。

    今年首季 Facebook 每天活躍用戶數量減少 50 萬人,為平台誕生以來首次下跌。雖然公司力挽狂瀾,在 Instagram 推出類似短片功能 Reels,但今年 9 月《華爾街日報》獲得的一份 Meta 內部文件顯示,Instagram 用戶每天觀看 Reels 時間為 1,760 萬小時,不足 TikTok 上花費的(1.978億小時)十分之一。而 Meta 將 Instagram 塑造得越來越像 TikTok ,亦引起用戶反感。

    Meta 元宇宙
    Meta 元宇宙

    早在改名前,Facebook 已率先進軍加密貨幣市場。在 2018 年開發相關的支付平台計劃,至 2019 年發表 Libra 白皮書,但深受各國的監管部門忌諱。在各國壓力下,於 2020 年將 Libra 改名為 Diem,由基於一籃子貨幣的設計變成對單一美元的支持(如穩定幣),但發展未能預期,在今年初以 1.82 億元將項目售予 Silvergate Capital Corporation。

    而公司仍未與加密貨幣「斬纜」,今年 2 月加入了開放專利聯盟(COPA),4 月為旗下 App 推出虛擬代幣及加密貨幣,可以用作打賞創作者、借貸、支持其它金融服務,內部稱為「Zuck Bucks」。至 5 月,旗下 Instagram 正式開放連結加密錢包及 NFT 展示功能,至 8 月香港用戶亦可使用。

    至今最大成效:令元宇宙成科技界最熱門流行語

    雖然 Meta 發展元宇宙困難重重,但刺激全球網民對元宇宙關注。自 Facebook 公布改名後,Metaverse 一詞攻陷各大科技新聞版面,自去底成為科技界最熱門流行語,間接帶動一眾名人推出 NFT 項目。各大科網巨企如微軟、亞馬遜等亦開始部署,彭博新聞報道,蘋果很可能在明年推出首發元宇宙產品,這將是蘋果 2016 年發表 Apple Watch 後,睽違七年後的首款穿戴式裝置。

    在 Connect 大會前,朱克伯格已率先披露將於 10 月發布新 VR 裝置,稱裝置可幫助用戶獲得「社交存在」般的體驗感。市傳是高階 VR 裝置 Project Cambria,為「放在臉前面的手提電腦」,相信很大機會於大會發布。

    朱克伯格近日表示,將暫停招聘且重組一些團隊以減少開支,明年公司規模可能會比今年更小,在元宇宙仍未普及下,蘋果行政總裁 Tim Cook 更直言目前元宇宙仍未成熟,根本未能普及。元宇宙 Horizon Worlds 成功與否,似乎已成為 Meta 扭轉劣勢的關鍵。

    環球經濟不穩,全球央行大幅加息,加上地緣政治緊張下, 不論股市及幣市,仍未擺脫熊市陰影。彭博 6 月中發表 MLIV Pulse 調查顯示,未來數月即使反彈,亦只是熊市反彈;即使通脹降溫,全球市場仍可能無法擺脫熊市陰影。外媒 CryptoPotato 分析投資者在加密貨幣熊市中四大常見錯誤,當中在投資股市、外匯等都值得借鏡。

    錯誤一:恐慌性拋售

    恐慌性拋售是指由於恐懼、謠言或過度反應,而非經過合理分析所導致的拋售行為。

    在市場下跌時,投資者通常會感受到強烈的恐懼和焦慮感,往往容易做出缺乏常識和邏輯的決定。

    投資加密貨幣應是因為它是數字黃金一種價值儲存手段,保持購買力,特別在高通脹時期,法定貨幣往往以更快速度貶值。出售的唯一理由是:若以上提及的基本面發生根本性變化,不再發揮其應有作用時。

    但當加密貨幣價格開始下跌時,許多人開始在市場上拋售,忘記了(或一開始就沒有承認)加密貨幣被許多人認為是一種風險資產。當資產下跌時,許多投資者感到恐慌。這情況十分普遍,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最常見的錯誤。要記住,沒有資產是直線上升。

    錯誤二Strong hold

    這是恐慌性拋售的另一個極端,雖然投資者應避免恐慌性拋售,但也不意味著永不拋售。

    很多人「Strong hold」,可能是對投資形成了情緒依戀(emotional attachment),當基本面發生根本性變化時,放棄理性和邏輯。

    例子之一是在 2017 至 2018 年 ICO 熱潮時,許多投資者紛紛加入,期望獲得可觀回報,但之後未能實現更高的投資回報率。 後來,當這些加密貨幣開始崩盤時,他們沒有賣出,因為深信將會復蘇。但事實上,自 ATH (Atheios)以來,許多已損失超過 90% 價值的山寨幣,不太可能回到昔日水平。

    錯誤三:過度交易

    過度交易與情緒處理不當有很大關係,主要原因包括害怕錯失良機、挽回原先損失的強烈願望等。

    這將導致投資往往是基於情緒的決策,但事實上市場不在乎任何人的情緒,圖表只是信息的視覺表現,如何解讀取決於投資者本身。交易時需支付額外的交易費用,若管理不當,將構成一定成本。

    錯誤四:試圖測試底部

    試圖測試底部是新手容易犯的另一個普遍錯誤。例如:「比特幣仍有下跌空間,屆時我會買入」,然後,將發生兩種情況:

    1.       比特幣確實下跌,但亦不購買,認為還有更大的下跌空間。

    2.       比特幣沒有下跌,他們亦不購買,認為「終極一跌」即將來臨。

    在 2020 年 3 月因疫情導致加密貨幣市場崩盤時,當時比特幣曾跌至 5,000 美元以下,許多人認為最壞情況仍未到,但比特幣之後急升,一年後突破 69,000 美元。

    因此投資者可考慮平均成本法:拿出你想投資的金額,然後將其分拆,並定期投資—例如,每兩周一次或每月一次,將風險降至最低。

    熊市期間,加密貨幣價格往往會跌至極端,賬面損失司空見慣。但投資者不要忘記:投資加密貨幣具有很高的資本損失風險,可能會失去大部份本金。因此永遠不要投入超過自己願意,以及能夠承受損失的資金。

    初創界近年積極由平台經濟轉至 Web3 發展,數碼港早前舉辦的數碼娛樂領袖論壇,亦以區塊鏈、人工智能及沉浸式科技為主題,足見政府對 Web3 越來越重視。數碼港創業學會聯合會長盧文聰接受 fintalk180 專訪表示,過去數月數碼港對加密貨幣初創明顯更為開放,「已經唔會太排斥佢哋 。 」他指出,加密貨幣是香港初創的重要板塊,加上加密貨幣技術含量高,成為本地創科界的中流砥柱。

    盧文聰提到,自從去年內地禁止加密貨幣交易後,另一方面卻十分包容相關技術,例如鼓勵金融界使用區塊鏈,亦有利香港初創到當地發展。

    他續指,大灣區是香港初創值得留意的市場,因其文化較其他地區接近,背後亦有龐大市場。對於疫下中港兩地未能完全通關多時,他坦言「每次都好似就嚟開」,但最終都要押後。他稱,近日港府縮短抵港人士強制檢疫日數,望盡快回復正常通關;而創業是長期發展,如真的遇發展機會,「嗰幾日(檢疫期)其實唔算係啲乜嘢。」

    「好多香港人都鐘意炒唔值錢嘅幣」

    盧文聰本身是 Elastick Tech 創辦人及執行董事,旗下金融數據分析及社交投資平台 INVESTTAB,是針對散戶所提供的一種進階證券篩選工具。他表示:「好多散戶都係靠聽貼士,但財經投資專家未必係靠睇電視同睇報紙」。平台就是旨在尋找「高手在民間」的投資者,為散戶分享其交易策略,如策略成功的話就可以獲得抽成。

    自 2016、17 年起,越來越多香港人對加密貨幣感興趣,INVESTTAB 兩年前亦引入相關業務。盧表示,平台的加密貨幣策略眾多,「除咗大路嘅比特幣、以太幣,好多香港人都鐘意炒唔值錢嘅幣,正如好多人都鐘意炒仙股一樣。」例如去年見證某名人「點石成金」後出現爆升的情況,他笑指少注博大無妨。

    「有牌係好事」

    盧文聰坦言,自去年底加密貨幣步入熊市後,「冇乜人逃出到厄運」並蒙受損失,認為經歷大跌市後,整體市場會變得更成熟,如近月大熱的 STEPN,有確實的使用場景,令其即使經歷大跌後仍有支撐。

    最近港府二讀通過《2022年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修訂)條例草案》,收緊對虛擬資產的監管,盧文聰指難免對業界造成影響,但認為「有牌係好事」,「有個準則、框架喺入面,但起碼有個範圍,唔會突然間話你犯咗法」,認為立法後市場會出現汰弱留強的情況。

    《草案》指明持牌交易所只能向個人持有 800 萬以上投資組合的專業投資者提供服務,他坦言,INVESTTAB 難以確認用戶背景,料平台內有專業投資者使用,對平台未有太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