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fintalk180
    fintalk 專訊

    2021 年 4 月,土耳其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 Thodex 突然關止運作,創辦人更失蹤,令近 40 萬用戶資金被鎖定,估計受影響金額高達 20 億。創辦人最終被捕,2023 年 9 月被判監 11,196 年 10 個月零 15 日。

    根據檢控方所指,2017 年 9 月 14 日成立的 Thodex,資本為 40 萬里拉,從成立之初就意圖欺騙加密資產的投資者。用戶將資金存入帳戶後,會根據平台指令購買或出售不實際存在的加密貨幣資產。

    為土耳其歷來規模最大詐欺案

    交易交於 2021 年突然關閉,29 歲 Thodex 創辦人 Faruk Fatih Özer 隨即捲款逃往阿爾巴尼亞,遭國際刑警組織發出紅色通緝令。2022 年 8 月他在阿爾巴尼亞第三大城市夫羅勒被捕,翌年 4 月才被引渡到土耳其,罪名包括組織犯罪、洗黑錢及嚴重詐欺等。

    據土耳其媒體報道,Ozer曾在最後的聽證會上指:「如果我意圖犯罪,不會如此不專業,我很聰明,足以領導地球上任何機構,我在 22 歲時成立這家公司,就證明了這點。」

    延伸閱讀:準備就緒︱土耳其加密資產立法最終階段 交易量全球排第四

    Thodex 引致的投資人損失總額不清楚,根據起訴書,估計金額為 3.56 億里拉。Chainaanalysis 一項研究則顯示,Thodex 事件中損失的加密貨幣價值為 20 億美元。

    不過法官最終都判 Özer 監禁 11,196 年 10 個月零 15 日,另被判罰 1.35 億里拉(約 500 萬美元)罰款。該案被視為土耳其歷來規模最大的詐欺案。

    土國人民反而開始投資加密貨幣

    至於為什麼刑期可能長達一萬年,當地通訊社指出,被告對 2,027 名受害人犯下多項罪行,分別被判刑。事實上,自 2004 年當地廢除死刑,這種超長期監禁判決也很常見,目的為確保罪犯一生都不會獲假釋機會。

    Thodex 事件在土耳其引起轟動,不少土耳其國民反而開始研究加密貨幣。有報告指出,當地成年人中的加密貨幣投資者顯著增加,逾半人口正投資加密貨幣。

    延伸閱讀:英國首案︱16歲少女元宇宙遭性侵 或無法起訴

    另外,土耳其里拉兌美元的匯率近年嚴重貶值,由 2021 年 1 月的 1 美元兌 7.4 土耳其里拉,至 2024 年 1 月的 1 美元兌 30.12 里拉,加密貨幣似乎已成土耳其國民對沖通貨膨脹的工具。

    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顯示,香港排名跌出三甲,被新加坡取代成為亞洲最大金融中心。近日有展覽及活動紛紛「轉戰」新加坡,包括 JGW 珠寶展、APLF 亞太區皮革展、亞太區美容展、法國餐酒展等等。而過去在港舉辦的 TOKEN2049,今年亦轉到新加坡舉行。有分析直言:「防疫政策破壞香港作為數字資產中心地位」。

    今年加密貨幣會議 TOKEN2049 作為 Asia Crypto Week 的旗艦活動,本周四於新加坡舉行。活動官網顯示,重量嘉賓包括以太坊聯合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V 神)、FTX 及 Alameda Research 聯合創辦人 Sam Bankman-Fried(薯條哥)、Primitive Ventures 創辦合夥人 Dovey Wan 等,星光熠熠。

    TOKEN2049去年改往倫敦復辦

    TOKEN2049 料,活動將有超過 7,000 多位參與者、2,000 多間全球公司,以及 250 多間贊助商在新加坡首次亮相,「為加密產業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活動。」

    CoinDesk 報道,近日因 TOKEN2049 及緊接的一級方程式賽車,令新加坡酒店的房價急升,較去年同期升七成。分析指,當地遊客已回復到疫情前水平,直言:「這次活動不僅反映全球恢復正常(global return to normality),更顯示新加坡作為加密貨幣及商業中心的復蘇。」

    報道亦提到,新加坡在今年 3 月已重新開放,並解除大部份疫情相關限制;令 TOKEN2049 轉到當地舉行。TOKEN2049 官網昔日片段顯示,活動於 2018 及 2019 年在港舉辦,疑因疫情停辦一年後,去年在倫敦復辦,而 TOKEN2049 的 LinkedIn 專頁,介紹一欄已改成「Join us in Singapore and London」。

    《南華早報》亦報道,香港經歷了兩年的入境限制後,許多大型的加密貨幣相關公司和活動,已轉移到新加坡等政策更友好的城市,直言防疫政策破壞香港作為數字資產中心地位。

    監管準則令加密貨幣社區感沮喪

    報道引述香港律師事務所 Tanner De Witt 合夥人 Padraig Walsh 稱,香港曾有段時間在加密貨幣及相關的業務處於領先地位,「情況已不再如此(That isn’t the case any more)」,認為監管是其中一個關鍵因素。

    報道提到,在新的監管規例以及嚴格的入境要求雙重打擊下,其不確定性令部份加密貨幣公司決定離開香港。Padraig Walsh 指,因早前香港金融管理局將投資數字資產機會僅限於專業投資者,「在監管準則定下基調,讓加密貨幣社區的人們感到沮喪(have disheartened people in the crypto community)。」

    Token Bay Capitaly 創辦人 Lucy Gazmararian 亦指,如果過早施以重手,生態系統將轉移至其他更支持新興技術的司法管轄區。

    下月底香港將舉行金融科技周(FinTech Week),新加坡亦於同期舉行金融科技節(Fintech Festival)直接對撼。CoinDesk 報道,金融科技周主要提及香港對大灣區的發展,如何與深圳和澳門更緊密融合等,從演講者名單來看,新加坡金融科技節更加國際化。

    報道直言,即使港府放寬入境要求至「0+3」,與會者仍需提前三天到達,到達機場後需進行一次 PCR(核酸檢測),其後 72 小時不能進行「無口罩或團體活動」(包括進入餐廳和酒吧),抵港後第二、四及六天需進行 PCR,「對於參加會議的人來說,並不是很有意思(Not much fun for conference goers)。」

    Lucy Gazmararian 指出,將香港重新定位為 Web3 的中心還為時不晚,但政府應該採取行動,吸引長期投資。

    筆者最近收到多個查詢,大家都同意區塊鏈的優點多不勝數,只是想不通如何將區塊鏈技術融入自身的行業。剛巧筆者最近為友人的電商平台引入區塊鏈技術處理交易結算,成功為其減省人手與提升效率。

    在引入區塊鏈技術之前,友人每月需要處理與數千名商戶之間的交易結算,過程中,需要為每個商戶對接銀行,由於涉及海外商戶,經常需要進行程序繁複的跨國匯款,當中涉及大量人手操作,經常發生填漏資料等人為錯誤,而無法成功匯款,人力及時間成本高昂。

    有見及此,筆者運用兩項區塊鏈技術改造友人的電商後台 — 區塊鏈錢包作身分識別,以及運用智能合約取代銀行等中間人角色。

    區塊鏈錢包作身分識別 兼備收款功能

    友人的電商後台改造前,商戶需要先登入後台,再綁定銀行帳戶,並由友人的團隊在管理後台核實。看似是簡單數步流程,因資料與銀行記錄不符而無法正常收款的情況,卻每月均有發生,導致友人需安排不少人手協調和跟進。

    最大的痛點是,有關工作量會隨商戶數目增加而增加,邊際成本難以降低。而後台經過改造後,商戶可以區塊鏈錢包作身分識別,商戶只需要在登入頁面按連接錢包,已同時登入自己的帳戶及綁定區塊鏈錢包收款地址,大大減省雙方的人手及時間成本。

    運用智能合約處理批量結算 時效升十倍

    當友人的後台全面支援以區塊鏈錢包登入後,筆者再進一步改造其後台—以智能合約取代銀行的中間人角色處理批量結算。

    後台改造後,友人可通過管理員後台,以 SSL 加密技術,先將商戶及其可供提取之代幣數目,寫入智能合約,商戶即可憑自己的區塊鏈錢包,自行到智能合約提款,整個過程按照當時網絡狀況,快至數分鐘即可完成,時間上比起傳統匯款快數十倍,更能以極低成本處理跨國匯款。

    而且所有資料均以加密方式存放在區塊鏈上,商戶們可通過友人的後台解密區塊鏈上的交易記錄,外來人即無法查閱,同時提升透明度又兼具私隱。

    以區塊鏈錢包作身分識別及運用智能合約處理結算,提升效率固然是優點之一,更重要的是減省成本。以友人為例,改造後減省三名會計人手,三個多月已足夠補貼後台改造的成本,重要的是將來增加商戶時的邊際成本大大降低,有效提升純利。看來除了 AI 人工智能有意取代人力,區塊鏈與智能合約也是另一強勁對手!

    Web3.0 ,又稱第三代互聯網。到底它是什麼、與現時的互聯網又有何不同?事實上,Web3.0 的核心價值在於去中心化(Decentralised),保留以往互聯網的互動和共享等優勢,同時摒棄過度中心化及私隱問題等缺點,結合區塊鏈技術紀錄用戶網上活動,著重網民對資料嘅擁有權(Ownership),保障個人私隱,令網絡系統變得更公開透明。

    Web3.0 概念早於 1998 年,便被全球資訊網之父 Tim Berners-Lee 提出,但當時稱為 Semantic Web(語意網),概念較模糊。直至 2014 年,以太坊聯合創辦人 Gavin Wood 重新提出 Web3.0 的想法,認為這個世界應要有一個不受審查及不被壟斷的網絡平台,以保護網絡使用者的資訊與資金流動。

    為了更清楚了解 Web 3.0,就要先了解之前兩代的演變與發展:

    「單向」提供資訊的 Web1.0(1990-2005)

    在 Web1.0 時代,用戶可以上網、查資料和發送電郵等。由大量靜態網站(沒有後台資料庫、不含程式和不可交互的網頁)提供資訊,讓使用者查閱。使用者只是資訊接收者,無法提供資訊或互動。

    資訊「雙向」流動的 Web2.0 (2005 - 現在)

    直至 Web2.0, 各種社交媒體如 Facebook、Youtube、Google 等崛起,用戶可以彼此互動、在網上發表言論,結識朋友。圖像和影片內容的共享變得更容易,但同時引發大量私隱問題:應用程式會收集用戶個人資料,或監察用戶瀏覽記錄再推薦廣告,從而賺取利潤。

    每人都有擁有權的 Web3.0 (正在發展)

    Web3.0 利用 DLT 技術(分散式賬本技術,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使網絡上進行的一切活動和信息,都不被儲存在中央管理,是由區塊鏈技術所組成的去中心化網絡。於 Web3.0 時代,大型企業將不能壟斷資料數據,而是由用戶構建、營運和擁有,將權力還給用戶和創作者。

    另外,在 Web3.0 世界,每人都可有一個電子錢包地址作身分驗證,再不用註冊不同帳號,記下十多個密碼。錢包地址無人可以盜取,亦無人能竄改,大型科技公司也無法得知你的個人資訊,包括年齡及性別等。

    Web3.0 用戶發布內容保留所有權

    用戶的網上活動都將被紀錄在區塊鏈的節點上,發布過的影片或文章,都不會像 YouTube 及 Facebook 上被黃標或刪除,確保用戶對發佈的內容及私隱保留所有權。

    而所有交易以加密貨幣進行,在交易時,不需再依賴信任機制,實現去信任化(Trustless)。只要礦工成功紀錄該筆交易,就可以驗證交易成功,交易紀錄將永久儲存。

    此外,Web3.0 亦更依賴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 (AI),通過演算法及大數據模仿人類學習方式,能夠像人類一樣理解信息,亦能更直觀地向用戶推薦更準確、適用的資訊。

    總括而言,Web3.0 擁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及無權限化等特色,利用區塊鏈技術使創作、私隱及數據等變得更安全,形成更民主的網絡。但去中心化科技會使互聯網難以監管,更難防止仇恨言論、網絡犯罪和錯誤信息,因此要建立一套有良好運行規範,又要有相應自由度的 Web3.0 系統,將成為其發展的一大障礙。

    日前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表題為《「數碼港元」—邁出新一步》政策立場文件,稱已從技術及政策層面,審視在港發行「數碼港元」的可行性,會於約九個月內制定系統開發計劃,預計需最少兩至三年,才能建立可應用的批發層面項目。

    文件提及當局對加密貨幣市場,包括穩定幣的看法,雖獲意見認為數碼港元及穩定幣可共存,但明言若未受穩健監管,「私營部門穩定幣並不適合作為支付工具」。Newman Capital 合夥人葉永禧就指,對比其他地區已可使用相關技術,「香港其實算慢」。

    今年 6 月,金管局公布數碼港元(e-HKD)討論文件,並諮詢公眾意見,討論文件內更特別提到穩定幣可能削弱本地貨幣作為單一記帳單位的角色;亦提到穩定幣試圖透過與其他資產掛鈎,以減低價格波幅,但這類穩定幣,仍面對與其支持資產相關的風險及交易對手風險。

    意見指數碼港元及穩定幣可共存

    最新文件提到,收到意見認同香港須為應對穩定幣帶來的挑戰作好準備,部分回應稱若穩定幣有明確監管框架,數碼港元及穩定幣可以共存。當局回應指,會在探討數碼港元的應有特點時,考慮相關意見,並繼續與持份者保持溝通。

    另一方面,文件提到,國際金融界正尋求更快捷簡便的跨境支付及匯款方案,最終或要加強各地支付系統間的互聯互通,而央行數碼貨幣(CBDC)有潛力成為這類安排的基礎。

    國際金融界亦有討論是否可將 CBDC 應用於加密及去中心化金融領域,從而為相關市場提供一個穩定的支持。尤其是考慮到近期發生多宗相當矚目的私營部門加密資產項目崩盤事件,反映若未受穩健監管,私營部門穩定幣並不適合作為支付工具。

    在加密資產市場活動方面,金管局認為有需要深入研究零售層面 CBDC 能否及如何支持加密市場發展。當局指其後在深入的應用研究及試驗中,亦會包括研究 CBDC 應用於去中心化金融活動的利弊。

    諮詢回覆者多憂慮私隱問題

    文件亦提及,回應者普遍對於應否去中心化持不同看法:

    「就服務可用時間及分類帳的透明度及完整度而言,去中心化方案自有其效益;至於較為中心化的方案在系統性能和私隱保障方面均有優勢,但認為適合採用去中心化方案的回應者略佔多數。」

    有意見指零售層面 CBDC 的設計須全面、保障用戶私隱的同時要合法合規,以及要達到最高網絡安全水平以維持公眾信心;亦有指要在保障數據私隱及符合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AML/CFT)規定之間取得平衡。

    幾乎所有回應均認為,私隱及網絡安全是推出零售層面 CBDC 的兩大首要關鍵領域,強調在 CBDC 的設計中,私隱要凌駕效率。金管局會參考其他中央銀行經驗,決定最適合數碼港元的私隱及數據保障模式。

    分析:遲到好過無到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指,同意回應者所指,需更深入、具體地探討私隱保障等事項和發展應用場景,金管局會竭力為發展央行數碼貨幣作好準備。

    Newman Capital 合夥人葉永禧就指,對比其他地區,以至內地部份地區已將數字人民幣(E-CNY)推行在批發零售、餐飲文旅、政務繳費等領域,「如果數碼港元兩、三年後先至可以喺批發層面發展,其實算慢。」但認為「遲到好過無到 。 」

    他預料,即使將來數碼港元正式發行,對現行穩定幣影響不大,以 USDC 及 USDT 為例,與其他地區交易較方便,但在本地零售層面並未十分普及,預期數碼港元及穩定幣可起互補作用。 他續指,一再推遲下,近月美國才對穩定幣展開相關討論,現階段香港的監管當局對 USDC 及 USDT 有實質行動言之尚早。

    葉永禧亦提到,金管局都同意設計數碼港元時,用戶私隱放在最優先考慮。雖然監管及去中心化處於兩難,但認為「難以 100% 去中心化」,認為去中化程度應以用戶主導,「如果大家都認為私隱重要,喺監管上亦應該有相對嘅調節。」

    周四聯儲局宣佈加息 0.75 厘,委員預計今年內仍會再加息 1.25 厘,比特幣、以太幣應聲下跌,但似乎未影響一眾「HODL」名人的入市意欲。彭博報道,本港四大發展商對加密貨幣最積極的新世界(017)行政總裁鄭志剛旗下 C Capital,計劃未來 18 個月內籌集 5 億美元(約 39 億港元)投資於區塊鏈資產、信貸及私募股權,押注私營公司和數字資產的價格觸底反彈。

    C Capital 行政總裁鄭彥斌(Ben Cheng)更「別人恐懼我貪婪」,揚言這時候投資「會產生最好的結果」,更稱最快半年時間「回報就會回來」!

    報道提到,C Capital 由前美銀美林集團投資銀行家鄭彥斌共同創立的區塊鏈基金,並計劃明年再集資約 3 億美元,投資於私募股權及私募債。

    報道引述鄭彥斌接受訪問時稱:「當人們防守時,我們就進攻,這時候投資『會產生最好的結果』,再過 6 到 9 個月,它(回報)就會回來。」加上新投資的 5 億美元,料 C Capital 累計共投資 10 億美元於加密領域,當中包括私人公司、數字資產、信貸,以及對沖基金。

    上月「自爆」為LastKnight真身

    C Capital 至今成立五年,以風險投資起家,近年來擴展到後期階段的公司(即距離 IPO 或收購等事件大約 6 到 12 個月),投資了 60 多間企業,包括手機殼公司 CASETiFY 和區塊鏈遊戲公司 Animoca Brands。

    鄭志剛亦透露,即使去年底加密貨幣開始步入熊市,但其持有的加密貨幣投資價值,在今年上半年升值 40%,而去年則「翻一番」。他指出,私募股權和信貸戰略佔其資本的 40% 左右,其餘 20% 部署在對沖基金資產類別。

    鄭志剛近月亦不時公布其加密貨幣部署,繼去年底宣布購入 Animoca Brands 旗下區塊鏈沙盒遊戲「The Sandbox」的其中一塊最大虛擬土地,今年初宣布投資金額 500 萬美元於土地建設一個「創新中心」,進駐公司包括物流公司 Lalamove,以及手機配件品牌 Casetify 等。

    上月底,他於 Twitter「自爆」為持有 101 個 Azuki NFT 的 Web3 匿名支持者 LastKnight 的「真身」,稱帳號是由他本人和團隊共同管理。

    他並指:「LastKnight 認為 Azuki 有潛力通過其互動,激發以社區為中心的文化,引領潮流。」推文獲逾一千個讚好,而 Azuki NFT 價格穩步上揚,至截稿前平均價為 11.7 以太幣,較「自爆」當日急升三成。

    說到幣圈最知名的人物,不得不提人稱 V 神的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2021 年福布斯估計,未夠 30 歲的他總財富為 14.6 億美元(約 114 億港元),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加密貨幣億萬富翁。不過 V 神出名節檢,不重錢財、重技術,被視為「幣圈精神領袖」。

    現年 28 歲的 Vitalik 兒時為資優生,青少年時沉迷電腦遊戲《魔獸世界》,卻間接促成他了解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性,經歷過大學輟學,創辦加密產業刊物,其後共同創立「以太坊」,逐漸踏上「封神」之路。

    4歲用Excel撰寫程式

    出身於俄羅斯莫斯科州的 Vitalik,父母都具電腦科學背景,他 4 歲就接觸電腦,最愛使用 Microsoft Excel 撰寫能自行計算的程式。其後父母離婚,他 6 歲時因俄羅斯經濟動盪,隨父親 Dmitry Buterin 移民加拿大。

    Vitalik 定居加拿大後,只花數月時間,就學會了當地語言,7 歲寫出由圖表等組成的文檔「兔子百科全書」,9 歲讀資優班,10 歲開始設計電子遊戲,12 歲使用 C++ 語言寫小遊戲。

    初中時期,他主要在《魔獸世界》中度過,直到開發商取消他最喜歡使用的「生命虹吸」技能,他曾在官方論壇抗議但不果,令他認識到開發商「中心化」的特徵 —— 可以忽視持份者意見,隨意修改內容,令他漸漸了解到「去中心化」的重要性。

    入學僅8個月毅然休學

    Vitalik 17 歲時第一次接觸比特幣,漸漸被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屬性吸引,同時開始撰寫有關比特幣的文章,稿費為 5 個比特幣(當時匯價僅約 3.5 美元),文章更吸引羅馬尼亞比特幣愛好者 Mihai Alisie 留意。同年因投稿網站停運,他輾轉和 Mihai Alisie 於 2011 年共同創立《比特幣雜誌》。

    2013 年,19歲的 Vitalik 高中畢業後,順利考入以電腦科學聞名的加拿大滑鐵盧大學,但入學僅 8 個月就獲創投家 Peter Thiel 的 10萬元美元獎學金,他亦毅然決定休學,全心投入比特幣新項目,並展開環遊世界之旅、寫作及研究加密貨幣。途中更前往美國加州聖荷西參加比特幣大會,了解到加密經濟的可能性。

    他曾遊歷以色列、 倫敦、西班牙、美國舊金山等地,同年底旅程結束後,將想法寫成一份 12 頁的白皮書,將其命名為「以太坊」,並發送給朋友,開啟他的區塊鏈封神之路。

    2014年正式宣佈以太坊

    以太坊項目於 2014 年 1 月正式發佈,核心團隊由 Vitalik Buterin、Mihai Alise、Anthony Di Iorio、Charles Hoskinson、Joe Lubin 和 Gavin Wood 等人組成。他還在邁阿密比特幣會議上展示了以太坊。數月後,團隊決定舉行以太坊網絡的原生代幣 Ether 的首次代幣發行(ICO),為開發籌集資金,並獲得 PayPal 創辦人 Peter Thiel 所設的 10 萬美元獎學金。

    同年 7 月,「以太坊計畫」啟動,並開始為以太幣眾售募資,當時每 1 枚比特幣可兌換 2,000 枚以太幣,共籌集超過 31,000 比特幣,當時約為 1,800 萬美元,並成立以太坊基金會。

    但以太坊發展並非一帆風順,2016 年,由於平台允許用戶設置和運行 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從 1.1 萬名成員籌集了超過 1.5 億美元以太幣,但 DAO 代碼庫出現缺陷而遭黑客攻擊,共劫走逾 5,000 萬美元。

    升級至以太坊2.0

    因此,Vitalik 提倡對以太坊網絡進行軟分叉,其中包含一段代碼,將攻擊者列入黑名單,並阻止他們轉移被盜現金。但攻擊者向以太坊社區寫了一封公開信,聲稱這些資金是合法獲得的。

    最後 Vitalik 決定硬分叉以恢復被盜資金,將網絡分成兩個區塊鏈:以太坊(ETH,較新的區塊鏈)和以太坊經典或 ETC(原始區塊鏈),但被質疑與去中心化宗旨背道而馳。而以太坊鏈從工作量證明(PoW)轉向持有量證明(PoS),使以太坊網絡更快、更高效並能大幅擴展交易。

    捐贈、銷毀柴犬幣成佳話

    現時以太幣為市值第二大加密貨幣,因其多功能性,加上是購買 NFT 主要交易代幣,近年價格大幅上升,亦令 Vitalik 躋身世界富豪之列。但他從不鼓勵炒作加密貨幣,2020 年加密貨幣急升時,他曾指:「很多華而不實的東西非常令人興奮,但都是短期的。(A lot of the flashy stuff is very exciting, but it's short term)」

    去年一眾「動物幣」興起,其中「柴犬幣」匿名創辦人是 Vitalik 的支持者,更送給他約 5,000 兆枚柴犬幣。但不久 Vitalik 就將他的柴犬幣與其他獲贈的加密貨幣,捐給世界各地多家慈善組織,包括向印度新冠肺炎救濟基金(India COVID Relief Fund)捐贈了 50 枚柴犬幣(當時價值約 10 億美元)。

    5 日後,他更銷毀了自己錢包中剩餘的 90% 柴犬幣,稱與其將代幣轉入他的地址,不如捐給慈善機構。受事件影響,柴犬幣價格一度暴跌近 40%。

    至近月加密貨幣暴跌,Vitalik 明言,在行業寒冬之中,許多投機炒作的程式將會消失,而一些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項目及其商業模式、技術團隊和人才會留下。

    Vitalik Buterin小檔案
    出生:1994年
    現職:以太坊聯合創辦人
    學歷: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計算機科學 (輟學)
    曾任職位:NextThought實習生、Bitcoin Magazine聯合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