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searched for 專業投資者 - Page 3 of 3 - fintalk180

    Search Results: 專業投資者 (28)

    和電(215)旗下 3 香港,宣佈與數碼資產交換平台 FTX.US 合作,客戶透過指定的加密貨幣,於網上支付電話帳單、購買電訊產品及增值服務。有關服務將由 FTX US 加密貨幣交換服務「FTX Pay」提供。和電指由即日起,香港客戶可透過發送及接收指定的加密貨幣 ,於網上支付月費、購買流動裝置和增值服務,以及於 3 香港的電子商務平台 3Mall 購物。 新支付方式預期將於四月第二階段拓展至 3 門市。 用戶須開啟 FTX US…

    安領國際(1410)間接非全資附屬獅昂環球資產管理(AGAM)公佈,已獲證監會批准可管理投資虛擬資產的投資組合,預告未來將推出新基金產品 Smart Beta Fund,目標管理資產總額為 1 億美元(約 7.8 億港元)。 獅昂環球資產管理策略董事何俊傑回應 fintalk180 時表示,公司對發牌感到鼓舞,看到未來市場對創新數字資產產品的巨大潛力和需求,相關產品料在兩個月內推出市場。 AGAM 續指:「我們的投資產品旨在安全及合規的前提下提供投資加密貨幣的機會,Smart Beta Fund 主要投資的組合為市場上十大市值的加密貨幣,該組合會先剔除穩定幣及不能受指定託管人託管的加密貨幣,再加以投資經理對市場的技術性分析的加權因素釐定,並每月進行調整。」公司並預計,未來將推出更多產品,以不同的策略為投資者獲取回報。 安領:發牌為投資業務策略的重要措舉 安領國際同日發公告稱,AGAM 須符合發牌條件,發牌為公司於實施金融服務及投資業務策略的重要措舉,亦令 AGAM…

    金管局日前發佈「加密資產和穩定幣的討論文件」,邀請業界和公眾就有關的監管模式提出意見。 文件提到,建議對穩定幣採取「高級別監管要求」,要求相關機構需獲金管局的授權,並會要求持牌機構有充足的財務資源和流動性、支持資產儲備維護及管理、反洗錢等,並指不排除將來對其他類型的穩定幣進行監管的可能性。 但有業界及學者反對就穩定幣發牌,認為措施難以針對現時流動的交易所、牌照不一定跟上技術變化,更會衍生更多街頭劫案。 金管局:傾向採取高級別監管要求 金管局表示,在參考國際標準後,將以風險為本,以及「相同風險,相同監管」的方法,監管相關機構和活動。 文件特別提到,對於穩定幣的發展,局方指它錨定或參考單一或多種資產,例如證券或法定貨幣。由於現時普遍欠缺就穩定幣營運安排的規管或披露要求,以致個別穩定幣的支持機制並不透明。 當局稱,須確保用作支付用途的穩定幣的相關安排及活動安全和穩健,正在審視是否有需要調整現有的監管框架,確保用作支付用途的穩定幣在香港受到適當的監管。 當局表明「現階段將重點放在與支付相關的穩定幣活動上」,並特別關注與資產掛鉤的穩定幣,傾向採取高級別監管要求,要求相關機構需獲金管局的授權,並會要求持牌機構有充足的財務資源和流動性、支持資產儲備維護及管理、反洗錢等;監管範圍亦包括發行、管理儲備資產、驗證交易、傳輸資金等等。 至於其他加密貨幣,金管局表示有必要繼續監測可能帶來的各種風險,並在必要時採取行動。繼港府去年就修訂該法以建立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發牌制度外,金管局亦將就會向認可機構提供更詳細的監管指引,涉及認可機構與加密資產相關的客戶的業務聯繫和提供中介服務。對於早前港府擬只准專業投資者參與加密貨幣平台交易,文件則未有進一步提及。 學者:傾向加強執法多於再設限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表示,文件如預期所料,因金管局著眼點一向在電子支付上,而穩定幣作為交易媒介亦較其他加密貨幣方便。 對於當局考慮為穩定幣發牌,徐家健認為操作上有一定難度,因流通量較大的穩定幣,注冊公司都不在香港,在公司不用經過香港的金融體系交易情況下,「(當局)又管得到幾多?」 徐家健質疑,文件所提出的意見是否有效防止洗錢等罪案發生,「好似煙草咁,如果一刀切,啲人就會私下交易,結果就更加危險」,猶如早前在港出現的街頭劫案。他建議當局審視加密貨幣對整體經濟的幫助,「有新嘅嘢就會有新問題,但唔好因為有部份做得唔好,就抹殺其他人嘅貢獻」,並指如監管太多,公司自然會撤離香港。 徐家健亦提到,由於現時穩定幣在港流通量未算多,實際影響不會太大,但對比外國公司已盛行用穩定幣進行交易,如果政策太嚴,對香港未必有利。他認為政府應加強各部門對加密貨幣的認識並加強執法,並非再將門檻提高。 業界:建議將穩定幣納入沙盒 資深加密貨幣從業者Sean Tao亦反對為穩定幣發牌,認為數碼貨幣市場變化過快,牌照不一定跟上技術變化,並建議當局可考慮將其納入在金融科技監管沙盒下監管。 他表示,當局可參考台灣的做法,在沒有政府牌照發放的情況下,由銀行進行 KYB(know your…

    雖然證券型代幣發行(STO)在環球發展迅速,但在香港及大灣區的發展目前仍然處早期階段。從中長期角度看,STO 發展雖然面對不少挑戰,但憑著香港及大灣區的獨特優勢,也為企業帶來大量機遇。 STO 在全球的發展及挑戰 根據「德勤 (Deloitte)」聯同「香港數字資產交易所(HKBitEX)」發表報告指出, STO 發展會面對的主要挑戰包括: · 暫時世界各地的司法管轄區對虛擬資產定義不統一; · 需進一步釐清法律,以保障虛擬資產持有人合法權利; · 政府需進一步規管加密資產相關仲介機構; · 需解決「紙質流程」阻礙 STO 發展的問題及需解決協助會計有效確定 STO…

    證券型代幣發行(Security Token Offerings, STO) 指,企業在區塊鏈環境下,以受監管證券形式發行數字代幣。發行證券型代幣(STO)和傳統首次發行證券(IPO)概念相似,都是為了讓企業透過發行受監管融資工具,向投資者募集資金,但主要分別在於前者的底層技術是區塊鏈(Blockchain)。STO 正正就是把區塊鏈技術與證券市場的監管要求結合,使證券型代幣成為具資產流動性及廣泛性,同時信息披露透明的受監管企業融資渠道。 證券型代幣是證券 在多數國家,證券型代幣都被視為證券,以美國為例,滿足下列四項判定標準(Howey Test)的投資屬於證券: 該項投資為資金或其他形式的資產投資 ; 預期將從該項投資中獲得收益 ; 投資資金存放於聯合投資企業(Common Enterprise)處,即投資者將資產彙集起來,用以投資項目; 收益將通過發起人或第三方的努力獲取,完全不受投資者的控制。 STO 在主要金融市場獲准發行及受監管 由於證券型代幣通常被視為證券,因此 STO 必須符合現行證券法規,如香港《證券及期貨條例》(香港法例第571章)(SFO) 或美國《 1933…

    加密貨幣發展迅速,即使港府對這新興行業採取保守且嚴格的監管態度,但本地富豪及機構投資者,仍十分積極搶攻市場。上月底彭博報道指電盈(0008)主席李澤楷計劃投資創投基金 CMCC 旗下新設的加密貨幣基金,有關基金初步目標管理3億美元資產規模。世界各地加密貨幣基金業發展更為多元,美國除了有面向機構和專業投資者的基金,亦有面向散戶、在美國證券交易所掛牌的基金;歐洲國家正陸續為相關產業開綠燈;日本有金融集團計劃推出首個面向長期散戶投資者的加密貨幣基金。 彭博報道指出,CMCC 旗下新設的加密貨幣基金已於 4 月啟動,「小小超」李澤楷以往曾藉旗下公司投資 CMCC 的其他基金,現計劃把過往投資轉至新基金,以押注區塊鏈技術及其應用。 小小超擅發掘新興業務投資 李澤楷以擅於發掘新興業務投資聞名,曾於 1999 年使用 220 萬美元買入騰訊(0700)兩成股權,一年多後便以 1,260 萬美元放售,獲利近 5 倍。CMCC 方面,計劃把新基金的部分資金投資到去中心化金融(DeFi)及…

    加密貨幣形成長期向好的趨勢,由於它是電腦數碼構成的無形資產,對於許多人而言,直接買入及持有加密貨幣,屬於具一定難度的操作。不過,無論在香港或是境外,都有機構推出加密貨幣基金,為投資者提供便捷、簡單的加密貨幣買賣方法。 上市基金易買賣 顧名思義,加密貨幣基金是投資加密貨幣資產的基金,投資目標可以是直接買入加密貨幣、與加密貨幣掛勾的衍生產品或相關證券等,並可分為上市形式及非上市形式,當中以上市形式的加密貨幣基金較易買賣。 例如在美國,已有多款相關基金上市,灰度(Grayscale)基金下設多款加密貨幣的主題基金,包括專注投資比特幣的 GBTC,及專注投資以太幣的 ETHE 等。 另一間基金公司 ProShares,則剛於 10 月讓旗下的比特幣期貨 ETF 上市,美股代號為 BITO,港人一般申請美股帳戶後便能投資,操作有如買賣港股般,入場門檻相對低。以 GBTC 為例,約 400 港元便能買入一股,投資者便能透過這些基金間接持有加密貨幣資產。 而且,很多券商在港提供開設美股戶口服務,包括本地券商耀才證券和富途牛牛,及美資的盈透證券(IB)和 Charles…

    今時今日,我們的生活與數碼世界密不可分,而資產也不再只存在於實體世界,更能儲存於數字世界,這類資產稱為數碼資產或數字資產(Digital Assets),包括不同形式的數碼代幣、虛擬商品、加密資產或具有相同特質的資產,例如近年的投資新貴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及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 NFT),亦是數字資產之一。 區塊鏈推動金融市場運作 促進投資 數字資產對企業和投資者而言,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無形的資產實際上只是由 1、0 的二進制編碼所組成,但擁有實體資產的價值,套用區塊鏈技術就能將資產證券化成為代幣,例如證券型代幣,就是將現實存在的物品,以代幣形式發行供投資。 現時以代幣發行集資的形式眾多,包括首次代幣發行(ICO)、以交易所為核心的首次交易所發行(IEO)、以及受證券機構監管的證券型代幣發行(STO)等。 利用發行代幣集資為企業帶來比 IPO 門檻低的融資方式;在具有去中心化、難以修改的高保密特性的區塊鏈技術支持下,可同時降低投資門檻及集資成本,有利提升流通量,因此被認為是具更高成本效益的投資環境。隨著愈來愈多人投資數字資產市場,即使暫時仍未成為投資主流,其發展空間及潛力亦可以預見。 STO市場具潛力待發展 目前在香港經 STO 投資數字資產,需要透過已獲證監會發出牌照的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進行交易。財經及庫務局在 2021 年 5 月時就《有關香港加強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規管的立法建議公眾諮詢》作出總結,由於虛擬資產投資屬新興行業,風險相較傳統的金融市場高,目前相關投資僅供專業投資者作投資,散戶未能入場。 事實上,對於虛擬資產的規管亦較嚴密,無牌進行受規管的虛擬資產活動會受到處分,可判處罰款 500 萬港元及監禁 7 年,同時亦嚴防有人藉投資洗黑錢的狀況。未來市場漸趨成熟後,或有可能作放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