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金管局公佈,零售層面央行數碼貨幣(rCBDC),即「數碼港元」(e-HKD)的討論文件,闡述在本港引入零售數碼貨幣所涉及的主要政策及設計事項,介紹當中的潛在效益及挑戰等,並諮詢公眾意見。討論文件內更特別提到穩定幣可能削弱本地貨幣作為單一記帳單位的角色。 Newman Capital 投資合夥人葉永禧對此稱,如成功推行「數碼港元」,料有利現有區塊鏈平台發展;而另一方面,UDomain 區塊鏈金融科技專家王敏儀則表示,文件內一細節,似是顯示政府推「數碼港元」用意。 金管局:穩定幣或削弱本地貨幣作單一記帳單位角色 局方提到,近年加密資產市場顯著發展,不同機構及個人發行的非同質化代幣(NFT),近月便掀起了新一波加密資產投資熱潮。雖然這些加密資產和所謂加密貨幣「吸引了不少眼球」,但它們在日常生活的實際應用非常有限,普羅市民亦未必完全明白當中風險。 當局除了在年初發表關於「加密資產和穩定幣」的討論文件,與各界探討如何為「穩定幣」制訂靈活務實的監管方向外,亦正積極探索央行數碼貨幣(CBDC)的可行性。金管局稱,這次的討論文件,藉此抛磚引玉,誠邀各界人士提出意見,進一步從政策層面探討「數碼港元」的發展可行性。 在討論文件內,提到「穩定幣」試圖透過與其他資產掛鈎,以減低價格波幅,但這類「穩定幣」,仍面對與其支持資產相關的風險及交易對手風險,文件提到:「隨着穩定幣持續發展,我們不排除最終會出現一種大受歡迎的穩定幣。當這類穩定幣獲廣泛使用,尤其是如果它們能提供更佳的支付和匯款功能,甚至本地商品或服務均以這類穩定幣定價,便會削弱本地貨幣作為單一記帳單位的角色。」 文件亦指,在發生金融危機時,加快資金外流至該穩定幣,削弱央行對本地貨幣狀況的控制,「儘管穩定幣在香港獲廣泛使用的機會不大,我們也應該為未來的挑戰作好審慎的部署。」 分析料有利現有平台發展 Newman Capital 投資合夥人葉永禧(Cyrus)表示,推出數碼港元為正確的方向,相對內地、日本、泰國等地區,已先後為相關貨幣投入了前期的工作及研究;未來數碼港元不會取代穩定幣,因以美元掛勾的穩定幣如 USTD、USDC 已在世界流通,香港難單方面取代。他認為,發行數碼港元目的,不在於取代現時流通的穩定幣。 若將來推出數碼港元,他認為可加強與其他地區的相關貨幣看齊,亦增加與國際資金流動的方便性,如金融機構的商業往來。而現有的加密資產平台接受數碼港元的機會亦會提高,數碼港元的合規性亦大,會令這些平台更便利。 料藉此介入現時加密貨幣交易生態圈 UDomain 區塊鏈金融科技專家王敏儀則表示,支持港府推出數碼港元,前提是必須以編程功能及支持智能合約作最終目標。…
Search Results: 房地產 (25)
最近 Animoca Brands 旗下去中心化遊戲 The Sandbox ,公佈 元宇宙 文化中心第二階段 Mega City 2,「晒冷式」公佈合作伙伴,當中不乏大型品牌如海洋公園、渣打集團、富豪酒店等。其中富豪酒店亦宣佈,將透過綠色都市 MetaGreen 項目加入 The Sandbox,目標為提倡大眾支持環保選擇,培育可持續社區以支持循環經濟,並同時宣佈恒生銀行、科大商學院及大華銀行等均已確認參與。 說到「元宇宙」,不少報道都以「炒賣」虛擬土地為主,更不時出現天價成交新聞。當中表表者要數到新世界(0017)執行副主席鄭志剛以私人投資方式,斥約 4,000 萬港元在區域鏈平台 The…
2021 年的數字資產市場百花齊放,從加密貨幣熱潮擴散至 NFT,而會計和法律等專業行業,也嘗試應用當中的區塊鏈技術,德勤和香港數字資產交易所等機構早前聯合發表 STO(證券型代幣發行)白皮書,描繪房地產行業結合區塊鏈技術的願景。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認為,現時數字資產市場氣氛熾熱,與加密貨幣升勢強勁有密切關係,當中帶來的財富效應,使各界對數字資產的接受度上升,並願意把部份資產投入到更多數字資產類別中。 徐家健早前曾參與 NFT 的發行工作,與團隊一起替藝人馮盈盈設計的首飾經由 NFT 認證買家擁有權,並提供其他後續功能。徐表示,有一批 IT 人能快速且成本低地取得數字資產業內的資訊,早年便相信加密貨幣的發展,並持有加密貨幣,今年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大幅升值,這些 IT 人便套現部份原有的加密貨幣資產,轉投到新興的加密貨幣,或其他類型的數字資產,例如 NFT 和 STO,「升值時個個覺得自己有錢,大家(對新產品)有憧憬,就試下。」 數字資產已屆獲認同階段 徐家健分析指,STO 的好處是使用區塊鏈技術降低管理和手續費成本,當中的持有權和交易紀錄高度透明,能執行跨境交易,投資者可以相信制度而無需相信機構,能提升資產的信用度,「金融交易之中,信譽好重要,信譽愈大、佣金愈貴,依家可以有科技降低呢方面成本,畀大家方便做到。」整體而言,徐家健認為,數字資產已屆大家有所認識、認同的階段,金融機構亦願意探索如何提供服務。 展望將來,徐家健相信數字資產發展難以逆轉,作為帶起風潮的加密貨幣,過去幾年常常遭不同國家作出不同形式的限制,甚至封殺,但大致上只是價格回調,時間一長又重返升軌漸漸破頂,商界亦在這基礎下,積極研究…
現時以發行虛擬貨幣集資的方式,大致可以分為三類,「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 ICO)」、「首次交易所發行(Initial Exchange Offering, IEO)」與「證券型代幣發行(Security Token Offering, STO)」。三者雖然同樣是利用區域鏈技術進行融資,但不同發行方式的運作方法、所具備的優勢及需要面對的挑戰都大為不同,德勤(Deloitte)亦曾就此發表過分析報告。 ICO、IEO 與 STO 的運作方法 ICO 是三種發行方法中,門檻最低。透過 ICO 發表的代幣,通常是反映存儲在區塊鏈項目中的「合同權利 (如平台使用權)」。發行人通常會擬定一份白皮書,詳細描述項目構思、項目所需的財務或其他狀況、發行比例及項目期限。 代幣持有人並不一定擁有公司任何資產。代幣價值通常取決於代幣所代表的權力,及所代表的項目的發展情況,而代幣在任何二級市場的價格出現升值,則代幣持有人亦可從中受益。 …
要解釋證券型代幣發行(STO),首先要先提提區塊鏈(Blockchain)的概念(詳情可參閱「【超級新手】什麼是區塊鏈?」)。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一種支援不同加密貨幣交易紀錄及核實交易的技術,透過區塊鏈進行的每一項交易,都是匿名進行,並公開記帳;STO 則利用區塊鏈技術,在符合證券市場嚴格監管要求下,將私人公司股份、房地產或知識產權等非流動性資產,在受監管情況下代幣化並進行集資,並在交易所上市供投資者購買。 對於發行人來說,代幣代表對資產、權益或債務證券的所有權。所有 STO 交易都會儲存於分散式帳本中,訊息不能被任意篡改,享有透明度及較高的安全性。 與實體資產掛鈎代幣化作集資融資 STO 的衍生是為了支持資產流動性,並獲得範圍更廣的融資渠道。基於其集資特性,其作用與 IPO (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類近,兩者都受法規監管,但企業要透過 IPO 上市,需通過不同測試,有更嚴格財務要求及經營條件。STO 則與實體資產掛鈎,讓企業能將傳統資產如物業、公司股份、知識產權等非流動性資產代幣化,繼而在數字交易所上市,或為區塊鏈相關項目作融資。 很多人會將 ICO(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與 S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