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經常被媒體描述成一種破壞全球金融監管的洗黑錢工具,有些人認爲,加密貨幣可幫助非法行為避開監管機構的追查,這類說法其實是被嚴重誇大的誤解。 從技術層面來看,加密貨幣的交易記錄比其他交易媒介多。加密貨幣背後的核心技術是區塊鏈/分佈式分類帳技術(DLT):一種高透明度的公共分類帳。分佈式分類帳是一個在多個網絡站點或地理位置共享和同步的數據庫。它允許交易擁有公開的「證人」,令交易更具透明度。網絡每個節點的參與者,可以訪問該區塊鏈上共享的記錄,並且可以擁有該網絡的相同副本。 此外,分類帳上的任何改動,都會在幾秒或幾分鐘內通知所有參與者。監管機構可以根據這些「足跡」,調查利用加密貨幣犯罪的活動。由於所有加密貨幣的進出很容易追踪,因此對於大多數具有基本金融法規的發達國家而言,更容易實施 KYC/AML。 讓我們再來看看一些事實數據。聯合國估計,全球每年的洗黑錢金額爲 8 千億至 2 萬億美元。最近一份 Chainalysis 報告亦顯示,加密貨幣在 2021 年的洗黑錢金額爲 68 億美元,法定市場價值約為 400 億美元,而 2021 年加密貨幣市場的峰值,只有約 3…
Search Results: 洗錢 (48)
上周全球金融圈最關注的事情,是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的信用違約交換指數(credit default swap,CDS)飈升至 2008 年金融海嘯以來的最高位,達到 247 基點,有關消息更被炒作成下一個雷曼兄弟時刻,市場紛紛給出危險、保持觀望的態度。雖然瑞信的情況不太樂觀,但實際上遠遠未成為市場真正的「核彈」。 近年瑞信雖然一直深陷金融醜聞,由之前捲入販毒洗錢,到包括 Archegos 資產管理公司和 Greensill 資本倒閉的巨額損失。話雖如此,比起 08 年,監管機構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如壓力測試、巴協三資本協議中各種限制槓杆及衍生品風險的規定,也令瑞信其實一定程度保持了比較充足的流動性和資本率。 而且退一步來說,只要瑞士信貸的主體銀行業務沒有出問題,只要投行業務和主體分拆,100 億市值的瑞信實際上也不會對金融市場造成巨大的震盪。 對於資產來說,筆者認為真正值得關心的「戰場」,依然在於美聯儲加息和美債長期利益率。從穆迪最新發布的違約風險報告中,我們也可以窺探到其他資產在末來一年的風險狀況: 未來一年美國和歐洲各個行業中公司違約的概率。(來源: 穆迪…
傳統央行貨幣的儲存方式基本上有兩種,分別是現鈔和銀行持有的儲備,近年多國積極研究推行的央行數碼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以下簡稱 CBDC),亦是國家認可的貨幣儲存方式。作爲全新型態的央行貨幣,CBDC 與傳統貨幣不同,它是採用電子記錄或數碼代幣形式的官方數碼貨幣。 CBDC 與市面上流行的虛擬貨幣如比特幣等不同,後者這一類數字貨幣,具有去中心化的特性,即沒有任何個人或團體可以控制它的供求,而 CBDC 則由央行發行,因為屬於中心化貨幣,可發揮貨幣的基本功能,即支付、儲值和記帳單位等。CBDC 沿用現有的信用貨幣制度,支撐 CBDC 價值的是中央銀行的信用,是央行的直接「負債」。 2022 年 9 月 20 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就數碼貨幣為題發表了「數碼港元 —…
初創界近年積極由平台經濟轉至 Web3 發展,數碼港早前舉辦的數碼娛樂領袖論壇,亦以區塊鏈、人工智能及沉浸式科技為主題,足見政府對 Web3 越來越重視。數碼港創業學會聯合會長盧文聰接受 fintalk180 專訪表示,過去數月數碼港對加密貨幣初創明顯更為開放,「已經唔會太排斥佢哋 。 」他指出,加密貨幣是香港初創的重要板塊,加上加密貨幣技術含量高,成為本地創科界的中流砥柱。 盧文聰提到,自從去年內地禁止加密貨幣交易後,另一方面卻十分包容相關技術,例如鼓勵金融界使用區塊鏈,亦有利香港初創到當地發展。 他續指,大灣區是香港初創值得留意的市場,因其文化較其他地區接近,背後亦有龐大市場。對於疫下中港兩地未能完全通關多時,他坦言「每次都好似就嚟開」,但最終都要押後。他稱,近日港府縮短抵港人士強制檢疫日數,望盡快回復正常通關;而創業是長期發展,如真的遇發展機會,「嗰幾日(檢疫期)其實唔算係啲乜嘢。」 「好多香港人都鐘意炒唔值錢嘅幣」 盧文聰本身是 Elastick Tech 創辦人及執行董事,旗下金融數據分析及社交投資平台 INVESTTAB,是針對散戶所提供的一種進階證券篩選工具。他表示:「好多散戶都係靠聽貼士,但財經投資專家未必係靠睇電視同睇報紙」。平台就是旨在尋找「高手在民間」的投資者,為散戶分享其交易策略,如策略成功的話就可以獲得抽成。 自 2016、17 年起,越來越多香港人對加密貨幣感興趣,INVESTTAB…
日前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表題為《「數碼港元」—邁出新一步》政策立場文件,稱已從技術及政策層面,審視在港發行「數碼港元」的可行性,會於約九個月內制定系統開發計劃,預計需最少兩至三年,才能建立可應用的批發層面項目。 文件提及當局對加密貨幣市場,包括穩定幣的看法,雖獲意見認為數碼港元及穩定幣可共存,但明言若未受穩健監管,「私營部門穩定幣並不適合作為支付工具」。Newman Capital 合夥人葉永禧就指,對比其他地區已可使用相關技術,「香港其實算慢」。 今年 6 月,金管局公布數碼港元(e-HKD)討論文件,並諮詢公眾意見,討論文件內更特別提到穩定幣可能削弱本地貨幣作為單一記帳單位的角色;亦提到穩定幣試圖透過與其他資產掛鈎,以減低價格波幅,但這類穩定幣,仍面對與其支持資產相關的風險及交易對手風險。 意見指數碼港元及穩定幣可共存 最新文件提到,收到意見認同香港須為應對穩定幣帶來的挑戰作好準備,部分回應稱若穩定幣有明確監管框架,數碼港元及穩定幣可以共存。當局回應指,會在探討數碼港元的應有特點時,考慮相關意見,並繼續與持份者保持溝通。 另一方面,文件提到,國際金融界正尋求更快捷簡便的跨境支付及匯款方案,最終或要加強各地支付系統間的互聯互通,而央行數碼貨幣(CBDC)有潛力成為這類安排的基礎。 國際金融界亦有討論是否可將 CBDC 應用於加密及去中心化金融領域,從而為相關市場提供一個穩定的支持。尤其是考慮到近期發生多宗相當矚目的私營部門加密資產項目崩盤事件,反映若未受穩健監管,私營部門穩定幣並不適合作為支付工具。 在加密資產市場活動方面,金管局認為有需要深入研究零售層面 CBDC 能否及如何支持加密市場發展。當局指其後在深入的應用研究及試驗中,亦會包括研究 CBDC 應用於去中心化金融活動的利弊。 諮詢回覆者多憂慮私隱問題 文件亦提及,回應者普遍對於應否去中心化持不同看法:…
港府於今年 7 月二讀通過《2022年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修訂)條例草案》(下稱草案),收緊對虛擬資產的監管,對區塊鏈行業會有何影響?近年掘起的非同質化代幣 NFT,又是否監管對象? 監管與否 在於是否涉及資產托管 是次草案中,監管是針對虛擬資產服務商的各種宣傳和提供服務。根據草案對虛擬資產服務的定義,其中一項條件是:在該項服務中,客戶款項或客戶虛擬資產由提供該項服務的人直接或間接管有。基本上只要一項資產定義為虛擬資產,除非整過交易過程,服務商都沒有代持過客戶的金錢或虛擬資產,否則服務商必須持牌,而且持牌的要求更伸延到推廣方。 這條例若是實行,中心化交易所必然首當其衝,而以找換形式經營的場外交易所(OTC),由於買賣過程不涉及托管客戶虛擬資產或金錢,應該暫不屬於監管範圍。 那麽,去中心化交易所是否能逃一劫?這個部分似乎有規避的空間,因為在去中心交易所,以智能合約作虛擬資產托管方,再以另一智能合約撮合買賣,理論上服務並不持有過客戶的虛擬資產;若以智能合約擔當托管方落實不屬監管範圍,那似乎是本地中心化交易所的一線生機。 草案修訂 針對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筆者更發現,草案對於虛擬資產的涵義,加了新的一項:提供權利,資格或途徑,對以下事宜作出投票: 任何加密數碼形式價值相關事務的管理,運作或管治。 這一項在咨詢文件中並沒提及,顯然這是針對治理代幣或近期流行的去中心化自治組織中的非同質化代幣 NFT,那麽日後企業推銷有投票權的 NFT,就算是提供虛擬資產服務,必須持牌?這絕對是對行業一大打擊,直接扼殺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的發展。 區塊鏈遊戲是否受監管? 看到以上種種監管對行業的打擊,忽然從草案中看到一點絕處逢生——有限用途數碼代幣及遊戲內資產,由於不屬於虛擬資產,並不屬於監管範圍。 有限用途數碼代幣包括客戶報酬或獎賞積分,或遊戲用資產及按其發行人的用意,該數碼形式價值不可轉換為金錢或獲得公眾接受的另一交易媒介。那似乎區塊鏈遊戲內的遊戲代幣,只要項目方不主動將其在中心化交易所上架,就可暫時先鬆一口氣? 筆者肯定草案通過對區塊鏈行業必定有一定打擊,只是影響有多深遠,還得看證監會對虛擬資產的釋義——草案中列明證監會可藉於憲報刊登的公告,訂明數碼形式價值必須具備何種特徵,方屬虛擬資產。因此,日後草案通過,你我手上持有的是否屬於虛擬資產,還真是證監會說了算呢!
早前政府通過二讀《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修訂)條例草案》,市場最關注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發牌制度。有分析預料,日後平台即使成功申請牌照,礙於發牌要求,功能亦會大打折扣,「好似只可以龍頭嗰幾隻可以交易,其他就唔得,有戶口都冇得 trade。」獅昂環球資產管理策略董事何俊傑則稱,條例草案主要目的,是避免有機會透過虛擬資產從事洗錢活動,長遠對行業健康發展發揮正面及積極作用。 根據相關條例草案,從事經營虛擬資產交易所的業務者,必須向證監會申領牌照,相關人士須符合適當人選準則及遵守《打擊洗錢條例》下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規定,包括進行客戶盡職審查和備存紀錄等規定。 《條例草案》亦表明,考慮到虛擬資產所涉及的風險,亦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建議在制度實施初期,持牌人只能向專業投資者提供服務,「一槌定音」指明交易者需個人持有 800 萬以上的投資組合。另外,草案亦指,只有在香港成立並有固定營業地點的公司,方可申請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牌照,申請人須委任最少兩名負責人員,服務對象只限專業投資者。 同意設半年過渡期 事實上,政府不止一次打算為虛擬資產交易設限,2020 年首次展開公眾諮詢時,已表明「服務對象只限專業投資者」;去年 5 月,又指諮詢過程中逾四成回應支持讓散戶參與虛擬資產交易,但認為虛擬資產風險較高,又屬新興行業,堅持只允許專業投資者參與,但亦提到:「至少在發牌制度的初期,實行有關規定做法恰當。」另一方面,政府亦同意 180 日過渡期,讓有興趣成立交易所的機構,向當局提出申請。 區塊鏈技術專家李思聰向 fintalk180 表示,立法只有專業投資者可以使用受監管平台,即假如幣安等大型交易所無向當局申請牌照,即使是專業投資者亦不能使用平台。但另一方面,李思聰推斷由於場外交易所(實體找換店)不涉及代管客戶資產,故這些平台應不在今次(修訂)條例草案範圍。 問到二讀後是否刺激大型平台向有關當局申請牌照意欲,李思聰坦言對比全球市場之大,香港市場相對小,加上牌照要求門檻不低,料平台傾向不服務香港客戶。由於基本結構沒有太大分別,相信平台會不改過去態度,不會刻意申請牌照。 間接推動去中心化金融潮流 他表示,條例旨在保障投資者,免受平台風險影響,這證明加密貨幣是一個大趨勢,政府亦承認其價值,才需要立法。但專業投資者門檻不低,變相令散戶無法使用持牌機構服務,「區塊鏈講求去中心化,自己管理自己資產,條例可能逼使散戶自行儲存及管理自己的資產,間接推動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潮流。」 演算交易協會聯合創辦人兼主席曾啟邦則表示,料條例通過後,未有牌照的平台不能再招募新客戶,而現有的客戶亦只可以平倉。他亦料平台即使成功申請牌照,礙於發牌要求,功能亦會大打折扣,「好似只可以龍頭嗰幾隻可以交易,其他就唔得,有戶口都冇得…
七月初香港政府針對《2022 年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修訂條例草案》進行修例的首讀及開始二讀,其中一個議案針對所有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如修訂法例成功通過,2023 年 3 月 1 日起,任何未獲香港政府發牌的大型加密貨幣交易所,將不被容許在香港提供服務。 現時香港獲發牌的大型加密貨幣交易所僅有 OSL,以及獲原則上批准通知書的 Hashkey Group。OSL 早在 2020 年已獲得香港證監會頒發牌照,但除此以外,其他交易所在無牌的情況下繼續經營,而且數量眾多,香港監管步伐亦較其他地區落後。 市場在缺乏監管的情況下,有機會間接令投資者蒙受損失。由於法規未成熟,對於無牌交易未有進行任何實際監管,它們有關虛擬資產服務的推廣及廣告,可能會誤導投資者,甚至令投資者低估虛擬資產投資的風險。 新修例令現有的監管體系更完善,打擊透過虛擬資產進行的一系列洗錢活動。有牌虛擬資產交易所須遵守現時適用於傳統金融機構在打擊洗錢、恐怖分子資金籌集及保護投資者等方面的要求及責任。 然而,修例在給予投資者更多保障的同時,亦會影響散戶投資者。首先,現時的場外交易(OTC)店舖會受影響,減少了公眾買賣虛擬資產的渠道。同時,早期拿到香港證監會發放牌照的交易所,現時只能提供服務予專業投資者,即擁有不少於 800 萬投資組合的個人,而且開戶手續繁複,散戶投資者將更難找到渠道投資虛擬資產。 筆者估計,條例的實施對市場難免帶來影響,如大部份未獲得牌照交易所,將逐步關閉現時位於香港的辦公室,但一些離岸的平台將繼續運作,例如…
繼上回分析「DAO」如何為 NFT 賦能,今回談談一個傳統產業,如何將繁複交易流程注入 NFT—說的是「威士忌」原桶交易。 威士忌是以穀物為原料所製造出來的蒸餾酒之統稱,相信大家對威士忌都不會陌生, 即使你不是威士忌愛好者,也一定會聽過如麥卡倫、格蘭利威等著名威士忌品牌。 但相信很少人知道,原來新酒要稱得上是威士忌,有很多嚴格規定,其中一個環節是新酒需注入橡木桶中陳年,而世界各國對威士忌規範的最低年分,一般最少都要求是三年。此階段酒廠為提升自己的現金流,會將原桶「準威士忌」以傳統買賣方式轉賣,由於仍在木桶陳年的酒具不確定性,其獨特性可能為買方帶來驚喜,所以也有少眾投資人購買這種原桶準威士忌收藏。 然而,由於此類原桶準威士忌的流通性很低,至少筆者相信大部分讀者對此項買賣都聞所未聞,所以有關買賣都必須經過中間商,買賣雙方都習慣交易繁複,並且隱含多項不透明費用。反過來說, 只要提升流動性及去除交易中間商,買賣雙方都可以各自提升盈利,從而帶動更多交易。 以智能合約取代中間商 成本大減同時提高流動性 有見及此,蘇格蘭傳統酒廠 Barley Nectar 捕捉先機,以 NFT 會籍將傳統威士忌原桶合約交易上鏈。其官網顯示正推出威士忌 NFT 會籍,限售 400…
加密貨幣規模過去兩年在歐洲呈爆炸式成長,根據歐洲央行數據,去年底各加密貨幣資產總值約為 2.5 兆歐元,按年增長 7 倍。其中德國支持個人投資加密貨幣,將比特幣視為私人資金,而非貨幣、商品或股票,亦有利潤低於 600 歐元將免稅的措施,今年首季,該國更被評為世界上對加密貨幣友好的地區首位。 今年首季排名超新加坡 早前多個調查顯示,德國被視為歐洲中對加密貨幣最有善國家之一。加密貨幣數據分析公司 Coincub 更於今年首季,將其評為世上對加密貨幣友好地區首位,超越第二位的新加坡。原因包括擁有最多的比特幣節點(nodes),政策對加密貨幣的承諾更大。研究提到過去數月,該國加密貨幣相關政策取得積極進展。 早於 2013 年,德國已著手加密貨幣相關措施,承認比特幣合法地位,並將其納入國家監管體系。至 2017 年 ICO(首次代幣發行)熱潮興起,德國金融監管局(BaFin)發表投資 ICO 風險警告,呼籲私人投資者遠離 I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