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searched for 監管 - Page 7 of 16 - fintalk180

    Search Results: 監管 (158)

    美國一名 34 歲戀童癖男子,為阻止 14 歲少年出庭頂證自己,在殺手暗網試圖以 40 枚比特幣,聘用殺手謀殺少年。可笑的是,原來該暗網只是一場騙局,當戀童癖拒絕再付 5,000 美元給暗網時,對方反而威脅他稱會向警方舉報。戀童癖最近因兒童色情及試圖謀殺罪,被判監 6 年半。 根據法庭文件顯示,2015 年夏天,被告 John Michael Musbach (34 歲)在網上,與一名 13 歲紐約男童交換露骨的色情相片及短片。同年…

    隨著加密貨幣市場的急速發展,加密貨幣和區塊鏈已成為一個極具價值的投資領域。特首李家超上年度《施政報告》提出,將虛擬資產納入監管以及數位港元的準備工作,財政司也表明,將推動香港成為「國際虛擬資產中心」。 在香港《2023 數字經濟峰會》,特首表示:「香港正蓄勢待發,開啟數字經濟發展新篇章。」香港正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今年財政預算案將撥款逾 7 億港元,加快數位經濟發展(2 月份財政預算案已宣告撥款 5 千萬港元,加速推動 Web3 生態圈),可見港府的「嘴遁之力」。 立即免費訂閱 緊貼最新數字資產資訊! 伴隨著市場的成熟和發展,各國政府都加強監管,令交易所、投資者、項目發展方都密切關注各地的合法性和安全性,香港亦不例外。 而香港有關監管的重要議題,當然是 6 月 1 日的香港 VASP 發牌制度。香港…

    上周比特幣迎來大升市,按周計錄得逾 15% 的升幅,延續年初以來的升浪。觸發今次升浪並非甚麼新原因,仍然是老生常談的機構投資者進場。 事源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 Blackrock 在 6 月 15 日,向美國證交會申請推出比特幣現貨 ETF。倘若最終成事,將會是美國首隻追蹤比特幣現貨價格的 ETF,屆時投資者便能在股票市場中,以零價差的方式投資比特幣。 立即免費訂閱 緊貼最新數字資產資訊! 此外,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富達(Fidelity)和多家華爾街巨頭 Schwab、Paradigm、紅杉資本和 Virtu Financial,支持的非託管加密貨幣交易所 EDX,於 6…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本月初對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以及其 CEO 趙長鵬提出 13 項指控,包括無視美國聯邦證券法,在美國非法經營交易所,誇大交易量,挪用客戶資金等,令全球加密貨幣行業震驚。 事件令人聯想起去年幣安的競爭對手 FTX 倒閉事件,到底今次訴訟會帶來什麼影響?趙長鵬本人會否亦面臨刑事指控?對加密貨幣的未來以及持有加密貨幣的您,又意味什麼?本文將就五大影響以一問一答的懶人包方式,為您清楚解答。 立即免費訂閱 緊貼數字資產資訊! 討論五大影響之前,首先要知幣安對訴訟有什麼反應?幣安表示,對 SEC 的行動感「失望」,會「大力捍衛我們的業務和行業」,又強調會繼續營運,指其多數業務都在美國海外,指斥 SEC 藉訴訟製造出頭條新聞,公司計畫在法庭上對抗。 另外,其實今次並非幣安及趙長鵬首次面對美國聯邦監管機構的監管行動。今年 3 月,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在芝加哥聯邦法院提出民事訴訟,指幣安及趙長鵬等涉違反監管規定,經營非法交易所,尋求沒收幣安非法所得、處以罰款,並實施永久的交易及註冊禁令。以下則為今次訴訟的五大影響。 相關文章:幣安訴訟︱美證交會起訴幣安及趙長鵬13宗罪 比特幣急跌半成 一、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起訴,對幣安會帶來什麼影響?…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近期向滙豐、渣打和中銀香港這三間香港最大的發鈔銀行施壓,要求它們開放銀行服務,以迎合正處於蓬勃發展階段的加密資產公司客戶。 近日港府大力推動加密行業落地,金管局更去信質詢這三間銀行,為何不接受加密行業作為客戶,並鼓勵銀行對潛在客戶進行的盡職調查不應對客戶造成「不必要的負擔」,特別是那些「正在為在香港設立辦事處尋找機會的人」。 立即免費訂閱 緊貼最新數字資產資訊! 一直以來,這三間銀行避免與加密貨幣交易所建立業務往來,擔心如果交易所平台被用於洗錢或其他非法活動,銀行亦會遭到火燒連環船,更可能因程序出錯,而面臨高額罰款的風險。 筆者有位友人告知,他只是單純轉出港幣數萬元,到一個本港個人銀行戶口交易穩定幣,卻慘遭銀行取消戶口,欲哭無淚。而近來有傳金管局出面鼓勵這些銀行不要害怕加密貨幣行業,對行業來說算是極大的支持。 間接鼓勵加密資產公司在港設基地 筆者早前亦提及,本月早些時候,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起訴訟,指控全球兩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和 Coinbase 違反美國證券法。然而,有香港立法會議員邀請 Coinbase 和其他交易所在提起訴訟後,來香港開設辦事處,顯示出對香港加密貨幣行業充滿熱情的跡象。 對於金管局的施壓,渣打銀行回應報道時表示,「定期就不同的議題與監管機構進行對話」。滙豐銀行則表示,「密切關注加密貨幣市場和相關監管發展」。中銀香港未對此事置評。 金管局的正面態度可能對香港的加密貨幣行業產生重大影響,間接鼓勵更多加密資產公司在港建設基地,算是為本港加密行業打了一支強心針! 延伸閱讀:王敏儀專欄︱美國證監秋後算帳! 起訴幣安與Coinbase

    加密貨幣越趨普及,當要了解一種加密貨幣是否值得信賴及有潛力時,參考加密貨幣白皮書,便是一個重要步驟。它可以協助您了解加密貨幣的設計目標、技術細節、運作方式、團隊資訊、資金來源、路線圖,以及未來發展計劃等。假如您對某種加密貨幣感興趣,記得先謹慎分析其白皮書,考慮當中的潛在風險,再決定是否參與其中。 立即免費訂閱 緊貼最新數字資產資訊! 什麼是加密貨幣白皮書? 加密貨幣白皮書(Crypto White Paper)可被視為加密貨幣專案的商業計劃,通常由加密貨幣的創造者或者團隊編寫,包含了該款加密貨幣的技術細節、目的、運作方式以及網絡安全等方面的信息。 不過,白皮書並俘統一的官方製作式樣,每個專案都會各自創建出自己的白皮書。目的是向大眾展示有關項目的優勢等。白皮書可協助投資者了解加密貨幣的價值和風險,以作出投資決策。 理論上,一份白皮書應保持中立,而且提供豐富資訊。假如一份白皮書提出過多承諾,卻沒有提供足夠資訊,您就應抱持審慎態度。 延伸閱讀: 釐清概念︱加密貨幣的三大誤解與事實 加密貨幣白皮書的例子 比特幣白皮書由名為「中本聰」的匿名者,於 2008 年發布,名為「比特幣: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當中提及比特幣的目標是:「純粹點對點版本的電子現金將允許線上支付,直接從一方發送給另一方,無需透過金融機構。」 一般而言,加密貨幣創始人製作白皮書時,都會說明其專案的目標。例如以太坊白皮書則描述其目標為:「以太坊的目的,是要創建一個可建構去中心化應用程式的替代協定。」 延伸閱讀:幣圈名人系列︱世紀之謎比特幣發明者中本聰 是個人、組織、抑或AI? 白皮書的內容及閱讀重點 目的及用途:說明加密貨幣的目的和用途,例如為了解決傳統貨幣系統的問題,或者為了提供更便利及安全的支付方式。 技術細節:介紹加密貨幣的技術基礎,包括區塊鏈、分佈式系統及共識機制等方面。…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繼起訴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及其 CEO 趙長鵬後,隨即再起訴美國上市加密貨幣交易所 Coinbase 涉非法經營,違反美國證券法規。Coinbase 執行長 Brian Armstrong 馬上發文回應,列出他認為執法不合理之處,並表明有信心勝訴。 立即免費訂閱 緊貼最新數字資產資訊! SEC 於美國時間周一(5 日)起訴幣安(Binance)及其 CEO 趙長鵬非法經營交易所等 13 宗罪後,6 日晚上宣布,以違反證券法為由,在紐約聯邦法院起訴美國合規加密交易平臺 Coinbase,…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連續兩日對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和 Coinbase 提起訴訟,引起全球加密貨幣行業的震驚。SEC 的行動顯示其正在加大對加密行業的監管力度,同時也可能推動行業加速邁向標準化和合規化。 立即免費訂閱 緊貼最新數字資產資訊! 事實上,SEC 的訴訟在市場上引起極大爭議,尤其是對於被列為證券的加密代幣的定義,例如 BNB、BUSD、SOL、ADA、MATIC 等在業界普通認同其具功能性,不應算是證券的熱門代幣。SEC 將以上代幣分類為證券,短期內對市場產生巨大影響,其他交易所或不得不決定是否下架這些被歸為證券的代幣。 延伸閱讀:幣安訴訟︱美證交會起訴幣安及趙長鵬13宗罪 比特幣急跌半成 聆訊或為業界帶來清晰指引 然而,筆者認為 SEC 的行動雖然為市場帶來短期震盪,但不會對上述代幣價格產生長期影響,反而項目方或能通過法庭聆訊爭取為代幣重新定義,亦為業界帶來清晰指引。 另外,SEC 也批評幣安和 Coinbase 混合提供交易所、經紀和清算等功能,要求其依法分開註冊相應業務。這可能意味著,美國政府有意要求加密交易所逐步拆分和標準化其業務,逐一完成註冊,以達到監管要求。…

    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及其 CEO 趙長鵬,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出 13 項指控,包括無視美國聯邦證券法,在美國非法經營交易所,誇大交易量,挪用客戶數 10 億美元資金,再轉移給第三方,誤導監管機構和投資者,以及違反證券業規定等。 此外,神秘造市商 Sigma Chain 亦因訴訟浮面,訴訟消息令比特幣價格跌半成,報 25,756 美元,幣安幣則跌近 10%,創三個月以來低點。 立即免費訂閱 緊貼最新數字資產資訊! 要求法院凍結幣安資產 SEC 於美國時間周一,對加密貨幣交易所 Binance…

    17 世紀發生的鬱金香熱,被認為是人類史上首次金融泡沫事件。有人認為比特幣是另一次鬱金香熱,到底現時的比特幣發展,是否真的會重蹈近 400 年前的鬱金香熱泡沫爆破的覆轍?兩者又有何差異?本文將作分析。 立即免費訂閱 緊貼數字資產資訊! 鬱金香熱潮及泡沫爆破 鬱金香熱(tulip mania)發生於 17 世紀時期的荷蘭,當時荷蘭國際貿易發展迅速,交易業務廣泛,荷蘭的人均收入是全球最高,亦帶動奢飾品市場發展。 當時鬱金香成為了人們最愛的奢飾品,特別是變異了的鬱金香,因擁有異於一般的花色及圖案,更是受大眾喜愛,人們都想擁有並用作炫耀。由於需求大增,鬱金香的價格水漲船高,當時稀有種類的鬱金香球莖的價格,於一個月內上漲 20 倍亦很平常,價格後來甚至升至與一幢房子差不多。 大量農民將土地用來種植鬱金香,結果令供應量急升,鬱金香泡沫於 1637 年 2 月的一星期內爆破,更暴跌至洋蔥的價格。有指事件對當時投資者造成巨大損失,亦令不少人破產。 鬱金香熱與比特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