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searched for STO - Page 5 of 6 - fintalk180

    Search Results: STO (55)

    炒股炒樓的回報率,約會為每年 7%,是經濟學界的一個常識。作為另類投資,傳統藝術品的投資回報率,要低兩個多百分點。然而,作為流動性低的另類投資,藏家一般有兩不賣:其一,價不好不賣;其二,錢不緊不賣。把這選擇性市場成交的因素考慮在內,藝術投資的大市回報率要再大跌兩個多百份點。 投資回報不高的傳統藝術品,卻一直受不少富豪藏家追捧,收藏本身的消費樂趣是原因之一,另一原因是,持貨力強的富豪藏家,有條件等待價好才賣,因而獲得藝術投資的流動性溢價。NFT 自去年起大熱,投資加密藝術的回報究竟是多少? 去年一篇名為《Alternative Investments in the Fintech Era: The Risk and Return of Non-fungible Token (NFT)》的文章發現: In general,…

    說過了,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大大降低了虛擬市場的交易費用,而 NFT 在數碼世界更有確位產權的功能。作為產權經濟學的學生兼藝術愛好者,我一直是加密藝術的大好友。作為加密藝術的大好友,我更需要時時留意著這個行業的監管風險。 最近,美國財政部發表一項名為《Study of the Facilitation of Money Laundering and Terror FinanceThrough the Trade in Works of Art》的報告。這項三十多頁紙的研究報告,分析了藝術品市場的洗黑錢 (ML)…

    安領國際(1410)間接非全資附屬獅昂環球資產管理(AGAM)公佈,已獲證監會批准可管理投資虛擬資產的投資組合,預告未來將推出新基金產品 Smart Beta Fund,目標管理資產總額為 1 億美元(約 7.8 億港元)。 獅昂環球資產管理策略董事何俊傑回應 fintalk180 時表示,公司對發牌感到鼓舞,看到未來市場對創新數字資產產品的巨大潛力和需求,相關產品料在兩個月內推出市場。 AGAM 續指:「我們的投資產品旨在安全及合規的前提下提供投資加密貨幣的機會,Smart Beta Fund 主要投資的組合為市場上十大市值的加密貨幣,該組合會先剔除穩定幣及不能受指定託管人託管的加密貨幣,再加以投資經理對市場的技術性分析的加權因素釐定,並每月進行調整。」公司並預計,未來將推出更多產品,以不同的策略為投資者獲取回報。 安領:發牌為投資業務策略的重要措舉 安領國際同日發公告稱,AGAM 須符合發牌條件,發牌為公司於實施金融服務及投資業務策略的重要措舉,亦令 AGAM…

    金管局日前發佈「加密資產和穩定幣的討論文件」,邀請業界和公眾就有關的監管模式提出意見。 文件提到,建議對穩定幣採取「高級別監管要求」,要求相關機構需獲金管局的授權,並會要求持牌機構有充足的財務資源和流動性、支持資產儲備維護及管理、反洗錢等,並指不排除將來對其他類型的穩定幣進行監管的可能性。 但有業界及學者反對就穩定幣發牌,認為措施難以針對現時流動的交易所、牌照不一定跟上技術變化,更會衍生更多街頭劫案。 金管局:傾向採取高級別監管要求 金管局表示,在參考國際標準後,將以風險為本,以及「相同風險,相同監管」的方法,監管相關機構和活動。 文件特別提到,對於穩定幣的發展,局方指它錨定或參考單一或多種資產,例如證券或法定貨幣。由於現時普遍欠缺就穩定幣營運安排的規管或披露要求,以致個別穩定幣的支持機制並不透明。 當局稱,須確保用作支付用途的穩定幣的相關安排及活動安全和穩健,正在審視是否有需要調整現有的監管框架,確保用作支付用途的穩定幣在香港受到適當的監管。 當局表明「現階段將重點放在與支付相關的穩定幣活動上」,並特別關注與資產掛鉤的穩定幣,傾向採取高級別監管要求,要求相關機構需獲金管局的授權,並會要求持牌機構有充足的財務資源和流動性、支持資產儲備維護及管理、反洗錢等;監管範圍亦包括發行、管理儲備資產、驗證交易、傳輸資金等等。 至於其他加密貨幣,金管局表示有必要繼續監測可能帶來的各種風險,並在必要時採取行動。繼港府去年就修訂該法以建立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發牌制度外,金管局亦將就會向認可機構提供更詳細的監管指引,涉及認可機構與加密資產相關的客戶的業務聯繫和提供中介服務。對於早前港府擬只准專業投資者參與加密貨幣平台交易,文件則未有進一步提及。 學者:傾向加強執法多於再設限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表示,文件如預期所料,因金管局著眼點一向在電子支付上,而穩定幣作為交易媒介亦較其他加密貨幣方便。 對於當局考慮為穩定幣發牌,徐家健認為操作上有一定難度,因流通量較大的穩定幣,注冊公司都不在香港,在公司不用經過香港的金融體系交易情況下,「(當局)又管得到幾多?」 徐家健質疑,文件所提出的意見是否有效防止洗錢等罪案發生,「好似煙草咁,如果一刀切,啲人就會私下交易,結果就更加危險」,猶如早前在港出現的街頭劫案。他建議當局審視加密貨幣對整體經濟的幫助,「有新嘅嘢就會有新問題,但唔好因為有部份做得唔好,就抹殺其他人嘅貢獻」,並指如監管太多,公司自然會撤離香港。 徐家健亦提到,由於現時穩定幣在港流通量未算多,實際影響不會太大,但對比外國公司已盛行用穩定幣進行交易,如果政策太嚴,對香港未必有利。他認為政府應加強各部門對加密貨幣的認識並加強執法,並非再將門檻提高。 業界:建議將穩定幣納入沙盒 資深加密貨幣從業者Sean Tao亦反對為穩定幣發牌,認為數碼貨幣市場變化過快,牌照不一定跟上技術變化,並建議當局可考慮將其納入在金融科技監管沙盒下監管。 他表示,當局可參考台灣的做法,在沒有政府牌照發放的情況下,由銀行進行 KYB(know your…

    沒有 V 神,就沒有以太坊。沒有以太坊,就沒有 NFT。然而,最近以太坊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人稱 V 神)回顧過去對加密貨幣發展的預測,承認他完全錯過了 NFTs: “A lot correct (basically predicted “defi”), though incentivized file storage +…

    2021 年的數字資產市場百花齊放,從加密貨幣熱潮擴散至 NFT,而會計和法律等專業行業,也嘗試應用當中的區塊鏈技術,德勤和香港數字資產交易所等機構早前聯合發表 STO(證券型代幣發行)白皮書,描繪房地產行業結合區塊鏈技術的願景。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認為,現時數字資產市場氣氛熾熱,與加密貨幣升勢強勁有密切關係,當中帶來的財富效應,使各界對數字資產的接受度上升,並願意把部份資產投入到更多數字資產類別中。 徐家健早前曾參與 NFT 的發行工作,與團隊一起替藝人馮盈盈設計的首飾經由 NFT 認證買家擁有權,並提供其他後續功能。徐表示,有一批 IT 人能快速且成本低地取得數字資產業內的資訊,早年便相信加密貨幣的發展,並持有加密貨幣,今年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大幅升值,這些 IT 人便套現部份原有的加密貨幣資產,轉投到新興的加密貨幣,或其他類型的數字資產,例如 NFT 和 STO,「升值時個個覺得自己有錢,大家(對新產品)有憧憬,就試下。」 數字資產已屆獲認同階段 徐家健分析指,STO 的好處是使用區塊鏈技術降低管理和手續費成本,當中的持有權和交易紀錄高度透明,能執行跨境交易,投資者可以相信制度而無需相信機構,能提升資產的信用度,「金融交易之中,信譽好重要,信譽愈大、佣金愈貴,依家可以有科技降低呢方面成本,畀大家方便做到。」整體而言,徐家健認為,數字資產已屆大家有所認識、認同的階段,金融機構亦願意探索如何提供服務。 展望將來,徐家健相信數字資產發展難以逆轉,作為帶起風潮的加密貨幣,過去幾年常常遭不同國家作出不同形式的限制,甚至封殺,但大致上只是價格回調,時間一長又重返升軌漸漸破頂,商界亦在這基礎下,積極研究…

    比特幣近日走勢一般,但未影響大行對它的看法。彭博引述高盛發表的報告指,作為數碼資產更廣泛採用的一部分,比特幣將繼續從黃金手中奪取市佔,使經常被吹捧的價格升至 10 萬美元「視為一種可能性」。 報告提到,比特幣的流通量調整市值(float-adjusted market capitalization)略低於7,000 億美元,佔價值儲存 (store of value)市場約 20%,該市場主要由比特幣及黃金組成,可供投資的黃金價值估計為 2.6 萬億美元。 未來五年有望升至十萬美元 該行全球外匯及新興市場策略主管Zach Pandl表示,假設比特幣在價值儲存市佔在未來 5 年內上升至 50%,其價格將上升到略高於 10…

    全球熱爆的《蜘蛛俠:不戰無歸》,在港上映短短數天票房突破 5,000 萬港元,成為本年度開畫票房最高、以及單日票房最高的電影,在美國上映三日票房近 20 億港元。有分析指《蜘蛛俠》有望成為美國電影復蘇的轉捩點,全球票房全球熱爆背後,竟然同 NFT 有關? 《蜘蛛俠》打破歷來 12 月首映票房紀錄 美國連鎖電影院 AMC 日前表示《蜘蛛俠:不戰無歸》上映首日入場人數達 110 萬人,不僅打破歷來 12 月首映票房紀錄,也創下疫情爆發以來單日票房新高,連帶在美上市的 AMC 股價急升,上周五單日升 19.1%,報…

    加密貨幣是騙局嗎?這既是技術問題,又是哲學問題。儘管是僅對加密貨幣有入門了解的投資者,也知道加密貨幣的基本特質,是以區塊鏈技術作基礎來構成,即由連接到網絡的電腦形成一個大型、分散式的記帳體系,體系中的使用者可以直接與儲存的資料進行即時交互,且紀錄透明而極難被篡改,相關加密貨幣的持有權及變動,亦因此受高度保護。 金融界已普遍認同區塊鏈技術,正積極融合其到業務中,推出自動化且可信度高的交易及結算系統,以證券型代幣發行(STO)屬目前較流行的模式,新加坡星展銀行已在今年 5 月以 STO 形式發行債券,獲足額認購。因此,從技術層面而言,加密貨幣並非弄虛作假的騙局。 問題在於,有技術不等於有價值,尤其是投資價值。 《紐約時報》剛於 8 月發佈記者 David Segal 的文章,Segal 自行實測創辦一款新的加密貨幣,他先向 Youtuber Dan Arreala 請教,得知推出加密貨幣的成本低至 8 美元,過程就像用一個網站的應用便能產生出來,再花幾分鐘作設置,及多付…

    加密貨幣的熱潮下,衍生了各類數字資產興起,同時拉動了 STO(證券型代幣發行)的需求。顧名思義,數字資產通過數碼化形成,存在於網絡與電子世界中,並非摸得着的實體,但在區塊鏈技術下,比起不少傳統實物資產更安全和便利,fintalk180 綜合出其中四大要點,若運用得宜,無疑能為傳統生意開拓新商機。  一、公開透明 採用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資產,具備交易公開透明的特點。以加密貨幣龍頭比特幣(Bitcoin)為例,眾多的比特幣使用者和礦工透過分散式賬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lgy,簡稱 DLT),產生聯繫,形成一個龐大網絡,每當有人交易比特幣,驅使比特幣的擁有權由原有帳戶轉移至另一個帳戶時,便會在區塊鏈中產生訊息,同時向網絡中所有電腦發送,使所有比特幣使用者和礦工等的電腦,都記下了這項擁有權變動紀錄。 STO 亦沿襲了類似思路,惟主要參考以太坊協議架構,不限於單純的數碼貨幣轉換與交易,還讓參與者可以建立和執行智能合約。營運商向參與者發行代幣後,參與者之間建立和執行了什麼智能合約,及有什麼相關的代幣持有權變動,都會出現在所有參與者的電腦中,公開透明。  二、交易紀錄難篡改 除了交易公開透明,這類數字資產的另一要點,是擁有權及交易紀錄難以篡改,因為每項交易均會在網絡內傳輸和擴散,使所有參與者的電腦都有紀錄,假如有人心懷不軌想篡改某些交易,在區塊鏈的世界幾乎是不可能的。 三、作為傳統資產的擁有憑證 另一個數字資產要點,是可以作為傳統資產的擁有憑證,STO 正是其中之一。營運商可以就證券、債券或物業等傳統資產,將其代幣化並以 STO 形式發行,當中的代幣便是相關資產擁有權的證明,這個概念類似實物股票證券書,只是由紙本變成數碼形式,加上當有區塊鏈技術負責記賬和清算等功能,不只更環保,且相比紙本證明更安全、不易遺失。 四、高度靈活和便利 數碼資產的另一個明顯優勢,便是十分靈活和便利,由於交易和記賬等活動,都透過網絡進行,可以突破時間和地域限制,還可將背後資產的利息等編入系統中自動化執行,具備全天候交易和「T+0」同步完成清算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