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最新發布的家庭經濟福祉報告顯示,美國人持有加密貨幣的比例,相比前一年下降了 2%。報告亦發現,年輕男性、亞洲人以及高收入人士,將加密貨幣用作投資的比例最高。 根據該份《2022 年美國家庭經濟福祉報告》顯示,2022 年在美國,有十分之一人持有加密貨幣,比起 2021 年下降了 2%。美國聯準會推測,這個結果可能與調查進行前,加密貨幣資產整體市值大幅縮水有關。 立即免費訂閱 緊貼最新數字資產資訊! 三大原因使用加密貨幣作交易 調查亦詢問了曾使用加密貨幣作金融交易的受訪者,使用加密貨幣作交易的主要原因為何。其中最多人回答的三個答案,分別是:收款人或企業更喜歡加密貨幣、能夠更快發送資金、以及保護隱私。 至於將加密貨幣用於「金融交易」的成年人比例,與 2021 年差不多,但仍不及作為「投資」而持有加密貨幣來得普遍。 參與調查的加密貨幣交易用戶,似乎有一個共識,使用加密貨幣的情況,因個人對風險愛好而異,非常願意承擔財務風險的成年人,更有可能使用加密貨幣,無論作為投資還是用於交易。數據亦顯示,無論用於投資或交易,年輕人和男性更常使用加密貨幣。 延伸閱讀:Coinbase報告︱逾半財富100強企業開展區塊鏈計劃 美監管成Web3最大阻礙 低收入人士以加密貨幣支付比例較高 收入水平亦影響持有加密貨幣的用途,收入達到 10…
Search Results: Web3 (113)
隨著加密貨幣市場的急速發展,加密貨幣和區塊鏈已成為一個極具價值的投資領域。特首李家超上年度《施政報告》提出,將虛擬資產納入監管以及數位港元的準備工作,財政司也表明,將推動香港成為「國際虛擬資產中心」。 在香港《2023 數字經濟峰會》,特首表示:「香港正蓄勢待發,開啟數字經濟發展新篇章。」香港正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今年財政預算案將撥款逾 7 億港元,加快數位經濟發展(2 月份財政預算案已宣告撥款 5 千萬港元,加速推動 Web3 生態圈),可見港府的「嘴遁之力」。 立即免費訂閱 緊貼最新數字資產資訊! 伴隨著市場的成熟和發展,各國政府都加強監管,令交易所、投資者、項目發展方都密切關注各地的合法性和安全性,香港亦不例外。 而香港有關監管的重要議題,當然是 6 月 1 日的香港 VASP 發牌制度。香港…
上周比特幣迎來大升市,按周計錄得逾 15% 的升幅,延續年初以來的升浪。觸發今次升浪並非甚麼新原因,仍然是老生常談的機構投資者進場。 事源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 Blackrock 在 6 月 15 日,向美國證交會申請推出比特幣現貨 ETF。倘若最終成事,將會是美國首隻追蹤比特幣現貨價格的 ETF,屆時投資者便能在股票市場中,以零價差的方式投資比特幣。 立即免費訂閱 緊貼最新數字資產資訊! 此外,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富達(Fidelity)和多家華爾街巨頭 Schwab、Paradigm、紅杉資本和 Virtu Financial,支持的非託管加密貨幣交易所 EDX,於 6…
元宇宙是虛擬資產的其中一個代表,目前港府推動發展加密貨幣產業,元宇宙也涉及其中。投資者如想提前部署,首先要了解元宇宙的市場體系,分清元宇宙平台、NFT 交易平台和交易中涉及的加密貨幣。 元宇宙平台通常是指由科網公司創立的網站或軟件應用,在平台上,設有視覺上的虛擬空間,例如虛擬的房間、地皮和城市等,並以 NFT(非同質化代幣)作為擁有權的憑證,背後的科網公司可以出售虛擬地皮獲利。 立即免費訂閱 緊貼最新數字資產資訊! 兩知名平台估值均約13億美元 目前,較知名的元宇宙平台有 The Sandbox 和 Decentraland,兩者的企業估值均約為 13 億美元。據福布斯報道,Coindesk 數據顯示,Decentraland 用戶的活躍程度在去年下半年驟降,尤其去年 10 月,日活躍用戶低見 38 名。以香港為總部的…
香港政府去年下旬大改取態,決心發展加密貨幣及元宇宙產業,其中一個惹人關注的動作,是去年 10 月表態,重視元宇宙,政府方面也會身體力行,發行非同質化代幣(NFT)。發展元宇宙是時下香港的大趨勢,本地大企業亦同步搶攻元宇宙的席位。 已在元宇宙買下虛擬土地的大型企業或人物,許多都是港人耳熟能詳的名字,包括滙豐銀行、港鐵(0066)、新世界(0017)第三代接班人選鄭志剛,以及國際影星舒淇及丈夫馮德倫等,主要於 2021 年至 2022 年間,已率先在元宇宙平台 The sandox 進駐,擁有平台上的元宇宙土地。 鄭志剛投資近4,000萬買虛擬土地 據報道,鄭志剛於 2021 年尾,購入了 The sandox 一塊面積較大的土地,投資金額達 500 萬美元,即約…
將區塊鏈應用到現實世界是很多 Web3 人的共同目標,誰人能夠將兩者成功連結,便可執 Web3 的牛耳。但可惜的是,區塊鏈面世逾十年以來,真正做到與現實世界連結的項目卻屈指可數,如近年湧現的一批現實世界資產(RWA)項目,表現便泛善可陳。 代幣化資產是最常見的 RWA 方式。香港證監會早在 2019 年便發表《有關證券型代幣發行的聲明》,聲明指 STO 作為具備傳統證券發售屬性的特定代幣發行,有機會屬於《證券及期貨條例》下對「證券」的定義,要求業者遵守《證券及期貨條例》有關的條例。 當時發表這份政策聲明引發市場熱烈討論,事關當時不少機構籌備推出與物業掛鈎的 STO。在這段時間,新加坡、台灣、美國等國都發表了對 STO 的政策立場。 然而,各地政府的嚴陣而待以及 Web3 從業者的積極開發,並沒有令 STO…
隨著傳統收入來源的萎縮,各個行業紛紛尋找新出路,除了全球連鎖咖啡龍頭星巴克,美國新聞週刊《時代》(Time)雜誌亦搭上 NFT 熱潮,將封面或是特殊的攝影作品轉做 NFT 商品販售,同時經營「粉絲經濟」,打造全新的商業模式。 2018 年,Salesforce 創辦人 Benioff 夫妻入主《時代》,作為美國科技界富豪,他們對加密貨幣產生濃厚興趣,於是任命 Keith Grossman 為該出版物的總裁,開啟了其轉型之路。 Grossman 上任後,便積極進軍 Web3,將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媒體品牌實現現代化,他曾表示,《時代》因所有權過渡導致其遭到「10 年的忽視」,並渴望接觸到新一代讀者。 延伸閱讀:超級新手|了解Web3.0 事實上,《時代》的轉型策略大獲成功,一舉扭轉傳統媒體面對數碼轉型的困局。2021 年,集團以…
傳統公司由大老闆或董事會高層話事,決定公司如何運作及發展方向。在加密貨幣的世界,則有一種名為治理代幣(Governance Token),持有者有權對一個組織或項目的各種議題,發起投票並表決,令組織決策更公平及透明。到底治理代幣是如何運作的呢? 治理代幣是一種去中心化治理模式,可以將決策權分配給社群。持有治理代幣的人,有權對某一項目的議題投票,例如是某一區塊鏈項目的發展與營運等。 相比起傳統公司的中心化治理模式,一般由董事會、一小群高層或核心人士來治理,他們擁有巨大權力,決定公司運作方向,亦可決定投資哪些項目,並制定公司策略。 令組織更平等及透明 治理代幣則代表另一種治理方式,能令一個組織更平等、透明及去中心化;亦可連結社群,確保區塊鏈項目穩健發展。治理代幣在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及去心化金融(DeFi)中常見,是兩者及去中心化 App(DApp)實現去中心化治理的核心方法。 根據這種治理模式,代幣持有者可對重大議題投票,投票通過智能合約進行,通常一枚代幣等於一票,投票結果自動執行。 延伸閱讀:超級新手︱什麼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如何投資DeFi? 部分治理代幣能讓持有者賺分紅 早期出現的治理代幣,例子包括由 MakerDao 發行的治理代幣 MKR,是一個建基於以太坊的 DAO,支持以加密貨幣為抵押的穩定幣 DAI。 相關的 Maker 協定由 MKR…
近年港府大力推動 Web3 生態發展,今年初由香港科技園與九大院校合辦 Hong Kong Techathon 2023,亦增設了「金融科技與 Web 3.0」組別。獲得組別冠軍的 RegEasy AI 創辦人 Macor Law 接受 fintalk180 專訪稱,參賽時適逢 ChatGPT 熱潮爆發,加上了解業界痛點,是獲勝關鍵。 立即免費訂閱,緊貼最新數字資產資訊!…
萬眾期待的香港全新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發牌制度(VASP)咨詢期限已經截止,目前大家都靜待證監會發布最新消息,然而,政府早已為條例訂下死線為 2023 年 6 月 1 日,距離死線只有兩個月左右的時間,估計政策上不會有重大變化。 可預視 2023 年 6 月 1 日後,所有在香港經營業務的虛擬資產交易所,都將需要獲取證監會發牌並受其監管。從另一個角度說,代表香港正式給予虛擬資產交易所一個名份。港府對虛擬資產交易所的態度由忽視、冷處理,到今天突然給予名份,目的何在?目前又有什麼政策配合? 吸引加密行業資金 更吸引傳統證券交易所轉營 港府為虛擬資產交易所給予名份,最顯然易見的目的,就是吸引整個產業資金。有了正式的牌照,代表虛擬資產交易所可以在港正式經營,配合香港的低稅制,從成本角度吸引原本在海外經營的交易所;更重要的是,目前牌照申請的門檻也不難,只是在一般證券及股票交易所的基礎上微調。 近月筆者已聽到不少傳統證券交易所投資人蠢蠢欲動,紛紛希望在虛擬資產交易所行業上分一杯羹。 立即免費訂閱,緊貼最新數字資產資訊!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