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化金融是散戶更能「賺錢」的區塊鏈項目

    王敏儀專欄︱社交化金融—散戶更能「賺錢」的區塊鏈項目

    近來幣市悶局,光靠以太坊合併的消息,勾不起大家對市場的興趣。然而在熊市,筆者卻看到不少項目方專注開發,為下個牛市作好準備,而筆者感到 SocialFi 「社交化金融」這一版塊,或許是下個區塊鏈的爆點。

    由中心化交易所開始,到 DeFi 掘起,走到 GameFi,作為項目方的商業邏輯一直在調整:中心化交易所,項目方看似賺的是交易手續費,其實不然,那部分的錢大都用來分成給推廣方,或是補貼新用戶成本。

    真正賺錢的是賺是其他項目方上幣的錢,甚至乎部分和用戶對賭差價合約的錢,那些交易所出現插針殺合約的傳聞,亦因此而來;基於用戶對中心化交易所的種種不滿,去中心化交易所乘機掘起;項目方把提供流動性的風險與回報,都下放給散戶,而項目方改為運用用戶提供的流動性作各項的投資好了。

    這種做法對散戶來說,看似賺錢機會多了,其實同時承擔了部分項目方的風險,而為了掩飾這些風險成本,GameFi 的項目開始火起來,在遊戲的包裝下,用戶對「虧損」和「玩遊戲輸了」的感覺混在一起,看看最先冒起的 Axie Infinity,你以為自己輸了場比賽,實際上是虧了當天的收益。

    那為何筆者看好社交化金融這一個版塊?主要是因為 SocialFi 可以仿效 Web2 的傳統商業邏輯— 引入廣告商 — 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買單。引入廣告商可以從生態底層帶來新的收入和補貼來源,令到散戶和項目方均有賺錢空間,而不是對立方,互惠互利下用戶和項目一同成長。看看目前 Meta 和 Google 的商業邏輯,為用戶提供各種免費服務,用戶受惠,而 Meta 和 Google 的主要收入仍是來自廣告商。

    事實上,目前不少區塊鏈項目都引入廣告商作為生態鏈的一方,但由於行業的局限, 目前多屬於關聯性高的線性推廣,例如 StepN 可以和 Adidas 合作,但為 McDonald 做推廣就有點不合理;然而社交化金融卻可以打破行業局限,打著社交平台的旗號,如 Facebook 和 Instagram 般撮合用戶和廣告商,潛在市場規模比遊戲化金融更大。

    社交化金融提供炫富渠道 NFT化身區塊鏈勞力士

    另一個筆者看好社交化金融,是為網民提供炫富渠道,試想想,那些如猴子般特別昂貴的 NFT,根本就是區塊鏈界別的勞力士— 一個個確確切切的身份象徵。

    一個受第三方認證,持有 BAYC 的錢包,低調得來又實實在在的告訴所有人:「我有能力用數幾百萬買張JPG。」事實上,「社交化」能令用戶進行不理性活動。如果你有玩過 steam 遊戲, 你會明白為何有人願意花上數萬甚至幾十萬,去購買一個虛擬商品;又或者看看富途牛牛,不少人為了拿到專業投資人的頭像認證,特意存入好幾百萬。 一擲千金的動機很簡單,就是「我是與眾不同」。

    NFT 市場初期的爆點,就是千變萬化和獨一無異。然而目前社交場景欠奉,無論是所謂頭像、電子寵物或數位藝術品,假如無處分享,無處「曬命」,又何來價值?近期 Instagram 的數碼收藏品功能(NFT Display)終於在香港開始 Beta 測試,算是 Web2 社交平台佔區塊鏈業務的一大里程碑,能否殺出一條新血路?我們拭目以待。

    #DigitalAsset #fintalk180 #NFT #NFTDisplay #SocialFi #StepN #中心化交易所 #加密貨幣 #區塊鏈 #社交化金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