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 熱潮冷卻?】加密藝術的價和量
NFT 熱潮冷卻?彭博新聞社早幾天報導 提及 NFT 量和價皆跌,是泡沫爆破,還是為再爆發上去之前作好準備?問題是,當全民皆 NFT,市場上良莠不齊的項目,會導致市況混亂,投資者不容易了解整體市場氣氛。長期而言,加密藝術的投資回報有多高?投資加密藝術的回報,又跟投資傳統藝術品或股票等資產怎麼比?
彭博新聞的報導 《NFT Mania Show Signs of Cooling as Average Price and Sales Decline》 ,標題之下,還提供了兩組數據:
• Daily sales are down 83% since Jan. 31, NonFungible data show
• Average selling price of NFTs has dropped to below $2,000
長期而言,炒股炒樓的回報率約會為每年7%。至於傳統藝術品, 想當年著名的英國鐵路退休基金投資藝術品,只有 4% 實質回報率。近年美術基金 Fine Art Fund 的回報率約 5%,扣除通脹後會再低一點。
論投資回報,藝市比股市低約兩個多百份點,是市場的傳統智慧。經濟學界又怎樣看?蘇富比近年收購的「梅摩藝術品指數」(Mei Moses Art Indices),便是來自兩位商學院學者。這個指數,是透過多年追蹤同一組數萬件藝術品的重複交易而制定出來,類似方法亦有應用在美國的樓市指數,好處是同一組藝術品的質量容易比較。
然而,正如買賣物業,本地藝術品藏家多數都是逐件逐件收藏的,而且很少會同一時間收藏所有種類的藝術品。因此,整個藝市的平均回報多少,未必是這類藏家的「投資相關」統計數字。以西方油畫為例,戰後當代作品,便比古典大師作品的平均回報率,高出差不多三個百份點。另外,同一類別甚至同一藝術家,精品與一般作品的投資回報率,亦可以相差很大。
還有一點算是學術界的秘技。不同藏家持貨能力有別,亦會直接影響投資藝市的回報。行家界近年開始注意到,流動性比不上股票的另類投資,特別是被部分富豪視作奢侈消費品的藝術收藏,藏家有兩不賣:其一,價不好不賣;其二,錢不緊不賣。
這兩不賣往往令市場成交價誤導了投資者。又以西方油畫為例,數據顯示大賺或大蝕的成交機會,比小賺或小蝕的高出很多。大賺,源自價不好不賣;大蝕,皆因錢不緊不賣。把這些選擇性市場成交的因素考慮在內,藝術投資的大市回報率,可以大跌兩個多百份點。
總的來說,由於有重複交易的藏品,只佔整個藝術品市場的冰山一角,而坊間流行的藝市指數,又莫視選擇性市場成交,它們都傾向高估藝術投資品的平均回報及風險。加密藝術的價和量,在製定一個符合經濟學邏輯的指數前,投資者對一般輿論的說法,都不用太認真。
徐家健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