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fintalk180

    2021 年被稱為 元宇宙 元年,The Sandbox、Decentraland 等大行其道,令一眾元宇宙相關初創順勢而起。Moonland Metaverse 聯合創辦人 Linda Chan,今年初乘著熱潮,針對 The Sandbox 地價貴的痛點,開設 Moonland 元宇宙,以《動物森友會》式元宇宙成功突圍,更吸引恒生銀行及貿發局進駐。 Moonland Metaverse 項目甫開賣即沽清,進帳約 780 萬港元,最近公司成功與支付服務供應商…

    NFT 市場可謂 2022 年幣圈成長最快的板塊,然而,NFT 的概念對於絕大多數的普羅大眾來說,仍然是十分陌生的。然而,相比起年初的炒賣階段,現時區塊鏈市場正在默默的起革命,幾乎每天都有新的區塊鏈技術出現在現實生活,以全新的商業行銷方式賦上區塊鏈的優勢,以下介紹的這種可能是 2023 年幣圈的一匹黑馬—區塊鏈打卡。 筆者最近發現一個有趣的裝置名為「IYK Disc」,是一塊光碟狀的 NFC 芯片,用戶用手機拍一下芯片後,便可以於 Gnosis 的區塊鏈上,自動生成一個 POAP (Proof of Attendance Protocol),以證明用戶曾經到達過該地點。 所謂 POAP…

    薯條哥 Sam Bankman-Fried(SBF)宣布 FTX 破產後,於上周首次公開接受專訪。訪問中他連環道歉 12 次,承認 FTX 失敗,更自爆現時身家只剩 10 萬美元(約 78 萬港元),但聲稱「從未試圖進行欺詐」。被問及是否曾撒謊時,他未有正面回答。 FTX 破產事件弄得滿城風雨,事件核心人物薯條哥「神隱」多日後,終以視像會議形式,出席《紐約時報》舉辦的 DealBook 峰會。身在巴哈馬豪宅的薯條哥接受專欄作家 Andrew Ross Sorkin…

    薯條哥 Sam Bankman-Fried(SBF)宣布 FTX 破產後,各大加密貨幣交易所紛紛公開其 儲備證明 (Proof of Reserve,PoR),以顯示交易所背後有充足資產支持營運。儲備證明是由第三方進行的獨立審計證明,旨在確保保管人代表客戶持有其聲稱擁有的資產。但 PoR 是否能百份百保障投資者,卻引起了爭議。 甚麼是 儲備證明 ? 儲備證明是由第三方進行的獨立審計,旨在確保託管人代表其客戶持有其聲稱擁有的資產。該審計員對所有持有的餘額建立匿名快照(snapshot),並將它們聚合到雜湊樹(Merkle tree)中。 如果儲存在雜湊樹中的資產,被驗證大於或等於 100%,則用戶的資產被完整地保存在平台上,能為其資產提供百份百儲備證明。 自 FTX「爆煲」後,令交易所信任問題浮面,市場認為交易所除了需要提升內部管理及透明度外,亦應公開其儲備證明,確保交易所不會挪用其資產,才能挽回投資者信心。…

    NFT 炒賣熱潮冷卻,市場亦由「割韭菜」漸漸轉移至實際應用。本身以媒體推廣為主的本地初創  Popsible ,去年開始 NFT 業務,卻標榜不接受加密貨幣、需要實體數碼聯動,以及不設二手平台,成功繞過今年兩大「加密衝擊」(Luna 及 FTX)。 Popsible 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顏昭輝(Sam)接受 fintalk180 專訪時指,自薯條哥 Sam Bankman-Fried(SBF)宣布 FTX 破產後,有關客戶打算轉移至平台的查詢,較上月增長三成,當中更有客戶「過檔」到公司。 Popsible 於 2016 年成立,本身以媒體推廣為主,適逢去年全球…

    愚公是香港互聯網的第一代用家,自 90 年代初將家裡的 PC 接上本地 BBS 開始,到後來在原始互聯網 Web 1.0 編寫 HTML 發表自己的網頁,及後更以不同身分,參與以自媒體及雲計算等主導的 Web 2.0 年代中推動網絡普及應用,再跨越到目前剛萌芽的 Web 3.0 年代,原來已過三十個年頭。 「萬維網」(Web)的發明者,英國電腦科學家 Tim…

    薯條哥 Sam Bankman-Fried(SBF)宣布 FTX 破產,由「加密救世主」變「過街老鼠」,帶來的傷害繼續。近日網上流傳 SBF 的 deepfake (深偽技術)短片和網絡釣魚網站,短片中「SBF」稱要補償受影響投資者補償,但實際是引導用戶登入釣魚網站,短片近 100 萬人觀看,恐再次為投資者帶來損失。 短片中,假薯條哥稱:「大家好。如你所知,F-DEX(疑為 FTX 發音錯誤)交易所即將破產。但我急忙通知所有用戶,你不必恐慌。作為對損失的補償,我們為你準備了一個贈品,將你的加密貨幣翻倍。」並引導用戶登入釣魚網站。 該短片在小編撰文時,點擊率近 100 萬。網媒 Gizmodo 指,真正的 SBF…

    不少人投資加密貨幣時,都會按照投資股票的方法,利用技術指標來分析,但走勢往往與預測背馳。原因之一,可能是沒有了解到市場情緒。「加密恐慌和貪婪指數」(Crypto Fear and Greed Index)是眾多流行的情緒指標之一,用於分析市場參與者的想法、感受和反應。 恐慌及貪婪指數反映甚麼? 首個恐慌及貪婪指數於 2012 年誕生,由 CNN Money 開發,主要用於股票市場上。其後加密市場發展,Alternative.me 亦針對該市場定制相關指數,分析多個加密市場指標,範圍由 0 至 100,0 表示極度恐懼(市場參與者對市況保持警惕),100 表示極度貪婪(展示廣泛參與/購買和 FOMO)。 指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