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fintalk180
    fintalk 專訊

    2021 年 4 月,土耳其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 Thodex 突然關止運作,創辦人更失蹤,令近 40 萬用戶資金被鎖定,估計受影響金額高達 20 億。創辦人最終被捕,2023 年 9 月被判監 11,196 年 10 個月零 15 日。

    根據檢控方所指,2017 年 9 月 14 日成立的 Thodex,資本為 40 萬里拉,從成立之初就意圖欺騙加密資產的投資者。用戶將資金存入帳戶後,會根據平台指令購買或出售不實際存在的加密貨幣資產。

    為土耳其歷來規模最大詐欺案

    交易交於 2021 年突然關閉,29 歲 Thodex 創辦人 Faruk Fatih Özer 隨即捲款逃往阿爾巴尼亞,遭國際刑警組織發出紅色通緝令。2022 年 8 月他在阿爾巴尼亞第三大城市夫羅勒被捕,翌年 4 月才被引渡到土耳其,罪名包括組織犯罪、洗黑錢及嚴重詐欺等。

    據土耳其媒體報道,Ozer曾在最後的聽證會上指:「如果我意圖犯罪,不會如此不專業,我很聰明,足以領導地球上任何機構,我在 22 歲時成立這家公司,就證明了這點。」

    延伸閱讀:準備就緒︱土耳其加密資產立法最終階段 交易量全球排第四

    Thodex 引致的投資人損失總額不清楚,根據起訴書,估計金額為 3.56 億里拉。Chainaanalysis 一項研究則顯示,Thodex 事件中損失的加密貨幣價值為 20 億美元。

    不過法官最終都判 Özer 監禁 11,196 年 10 個月零 15 日,另被判罰 1.35 億里拉(約 500 萬美元)罰款。該案被視為土耳其歷來規模最大的詐欺案。

    土國人民反而開始投資加密貨幣

    至於為什麼刑期可能長達一萬年,當地通訊社指出,被告對 2,027 名受害人犯下多項罪行,分別被判刑。事實上,自 2004 年當地廢除死刑,這種超長期監禁判決也很常見,目的為確保罪犯一生都不會獲假釋機會。

    Thodex 事件在土耳其引起轟動,不少土耳其國民反而開始研究加密貨幣。有報告指出,當地成年人中的加密貨幣投資者顯著增加,逾半人口正投資加密貨幣。

    延伸閱讀:英國首案︱16歲少女元宇宙遭性侵 或無法起訴

    另外,土耳其里拉兌美元的匯率近年嚴重貶值,由 2021 年 1 月的 1 美元兌 7.4 土耳其里拉,至 2024 年 1 月的 1 美元兌 30.12 里拉,加密貨幣似乎已成土耳其國民對沖通貨膨脹的工具。

    隨著傳統收入來源的萎縮,各個行業紛紛尋找新出路,除了全球連鎖咖啡龍頭星巴克,美國新聞週刊《時代》(Time)雜誌亦搭上 NFT 熱潮,將封面或是特殊的攝影作品轉做 NFT 商品販售,同時經營「粉絲經濟」,打造全新的商業模式。

    2018 年,Salesforce 創辦人 Benioff 夫妻入主《時代》,作為美國科技界富豪,他們對加密貨幣產生濃厚興趣,於是任命 Keith Grossman 為該出版物的總裁,開啟了其轉型之路。

    Grossman 上任後,便積極進軍 Web3,將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媒體品牌實現現代化,他曾表示,《時代》因所有權過渡導致其遭到「10 年的忽視」,並渴望接觸到新一代讀者。

    延伸閱讀:超級新手|了解Web3.0

    事實上,《時代》的轉型策略大獲成功,一舉扭轉傳統媒體面對數碼轉型的困局。2021 年,集團以 NFT 形式拍賣了 1966 年出版的《上帝已死?》雜誌封面,共售出價值約 46 萬美元的 ETH,給《時代》日後在 NFT 以及 Web3 發展打了一支強心針。

    TimePieces NFT上架幾分鐘賣完

    隨著《時代》推出的 NFT 作品大受歡迎,集團同年推出名為「TimePieces」的 NFT 社區,使《時代》讀者、收藏家、藝術家及相關人員以新型合作方式聚集,建立長久而有共同價值的 Web3 社區。社區成員可以將他們的數字錢包連接到《時代》的網站,無限制地訪問 《時代》的內容,並獲得虛擬和現場活動的獨家邀請。

    這個 NFT 社區推出以《BUILD A BETTER FUTURE》為主題系列的 NFT 作品,由 40 位藝術家各自創作,包含黑人自主權、超越競爭和貪婪的藝術等。

    這系列作品以隨機盲投的方式出售,共發行 4,676 件,定價為 0.1 ETH。該作品上架後,全系列 NFT 於幾分鐘內被搶購一空,更造成以太坊網路擁擠,據媒體報道,有買家為購買 10 個「TimePieces」NFT 而支付超過 7 萬美元的交易費。

    首推NFT雜誌 V神做封面

    《時代》陸續推出 NFT 項目,於 2022 年 3 月首次以 NFT 形式出版雜誌,成為史上第一家出版商在區塊鏈上發行完整內容,並選擇以太坊共同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V 神)作為首期封面。

    延伸閱讀:幣圈名人系列︱以太幣創始人封「神」之路 沉迷打機大學輟學變億萬富翁

    該 NFT 與 LITDAO 合作創建,讀者可透過交互式 NFT 閱讀該雜誌的全部内容。同時,《時代》已接受 34 種加密貨幣支付網站的訂閱服務,並將比特幣(BTC)添加到其資產負債表中。

    除了媒體內容,《時代》也投資基於 NFT 項目的動畫作品,旗下影視制作部門 Time Studio 正在開發藝術家 Pablo Stanley 的 Robotos NFT 系列原創動畫,該系列 NFT 有 1 萬個隨機生成的「機械人」,並由 170 種特徵拼湊而成。

    據英國《Press Gazette》統計,從 2021 年 3 月以來,部分新聞媒體累積出售價值超過 1,200 萬美元的 NFT,其中單是《時代雜誌》,已獲得逾 1,000 萬美元收入。Grossman 曾表示,他希望將未來所有的訂閱,都遷移到「TIMEPieces」NFT 中,從而賦予持有者獨家訂閱權和個人數據所有權。

    領頭羊總裁離職添變數

    不過,去年加密貨幣交易所 FTX 事件引起軒然大波,其創辦人 SBF 曾入選《時代》的「全球百大影響力人物」之一,該公司無預警宣告破產,重創外界對加密貨幣的信心,NFT 的交易量及價格亦隨之大幅下降。而作為《時代》進軍 Web3 的領頭羊總裁 Keith Grossman,宣佈於同年 12 月離職,跳槽到加密支付平台 MoonPay 出任總裁,為《時代》的數碼轉型之路添上未知之數。

    港府去年 10 月在法規上為發展虛擬資產產業開綠燈,特首李家超最近亦在公開場合提及,Web3 對金融科技的發展起着關鍵作用,港府會撥款 5,000 萬元予數碼港,加速推動香港 Web3.0 生態圈的發展,特別是推動跨界別業務合作。元宇宙地產作為 Web 3 重要的一環,有望食正政策紅利。

    元宇宙地產是一種虛擬空間裏的房地產市場,具有規模的元宇宙地產平台,一般都建基於加密貨幣及區塊鏈技術,可以說是由這兩者衍生的新興商業領域。

    有望與現實業務產生協同效應

    大體上,元宇宙地產模擬現實世界的商業生態,存在於平台上的虛擬物業,用戶可以購買、出售或租賃,擁有者或租用者利用來發展和運營虛擬商業項目,包括虛擬商場、虛擬酒店及虛擬遊樂園等,有望與已存在現實世界的業務產生協同效應,提供新的營收來源。

    即使沒有租用或擁有物業,用戶還是可以控制虛擬角色,讓角色在虛擬街道和物業上遊走,進行社交、遊戲、觀賞影音或購物等,有如第二個人生。

    至於用戶的應用行為,也為平台帶來瀏覽量,使虛擬建築物和其他資產,可作為虛擬廣告的展示平台,為廣告商提供全新的廣告形式和場景。這將會為虛擬廣告市場帶來新的機遇和發展。

    仍在萌芽階段但前景不容忽視

    購物、買地等商業行為會涉及金錢交易,具規模的元宇宙地產平台,多是使用加密貨幣,而加密貨幣的區塊鏈技術,提供了記帳功能,且難以篡改,因此資金往來相對現實世界可能更安全及透明,最起碼不會收到偽鈔。

    雖然,元宇宙地產仍在萌芽階段,未發展至大規模商業應用,但隨著元宇宙技術發展和應用場景的擴展,元宇宙地產的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成為一個新興市場。

    正如比特幣於 2009 年橫空出行,至今不過 14 年,起步時幾乎一文不值,如今每個比特幣卻價值約 3 萬美元(折合約 24 萬港元),以太幣等後來誕生的加密貨幣,也建立了它們的投資和商業地位等。

    因此,元宇產地產的前景不容忽視。據資料顯示,大型元宇宙平台的土地平均價格,已由 1,265 美元,上漲至 12,684 美元,從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2 月間,足足成長了十倍!

    官員挺區塊鏈和Web3產業

    現時,許多香港現任、前任官員都挺區塊鏈和 Web 3 相關產業。前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便擔任香港 Web 3.0 協會理事會會長,李家超月初出席這協會的成立典禮時重申,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Web3.0 的發展現時正值黃金起點,這項顛覆性的技術能改變許多原有的商業運作模式,同時創造更多新的機遇,香港必須敢於成為這波創新浪潮的引領者。

    李家超又在同一場合表明,為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設置的新發牌制度,將於 6 月實施,為虛擬資產交易所提供一定程度的市場認可,確保市場穩健有序發展,保障投資者利益。

    現時元宇宙地產等 Web 3 產業,可謂前有港府開路,後有國策背書,勢將吸引更多資金和企業加入發展。

    現代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電子支付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香港,電子支付的發展仍然滯後,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五一黃金週期間,天星小輪只提供現金及八達通收費,這導致了長時間的排隊等待。這樣的事件再次凸顯了香港電子支付發展中的問題。本文將從多個角度探討這個問題,並指出香港需要採取什麼措施,來推動電子支付的發展。

    客戶主導作標準已成趨勢

    在香港,電子支付的標準仍然由政府或少數大公司主導,這導致了市場的不公平競爭。相比之下,當年參考八達通的成功而設計的倫敦 Oyster Card,早於 2014 年與 Visa 合作,利用支付卡的無接觸付費新功能,讓消費者更加方便及廣泛地使用電子支付。

    香港需要開放市場,讓更多的公司參與到電子支付的競爭中來,並建立客戶主導的標準,這樣才能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進而推動電子支付的發展。

    產品生命週期越來越短 需要揭露及解決問題時間亦越來越短

    香港需更好地建立消費者保護機制,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產品問題,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例如,當前香港正推行高鐵實名制及運輸署推動「易通行」等,有助於提高交通運輸行業的效率和安全性的時候,卻遇上數字基礎建設滯後而遇上困難。

    由於香港一直缺乏像微信及支付寶一樣的實名移動支付系統,香港市民及政府在推動這些系統的數碼轉型,自然就因用戶體驗欠佳而造成困擾。

    推動新技術發展促電子支付普及

    近年來,使用虛擬貨幣進行支付的方式越來越受到青睞。虛擬貨幣不受國界限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交易,而且交易速度快,手續費低。

    延伸閱讀:超級新手︱甚麼是加密貨幣?

    對於香港來說,推廣虛擬貨幣支付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可增加消費者的選擇,並提高整個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人們對於生物識別技術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例如,配合手機、SIM 卡及人臉識別技術進行支付,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提高支付的便利性和效率。

    你可知道香港特區入境處早已應用相關技術,以替代旅客使用實體身份證以完成出入境手續? (https://www.immd.gov.hk/eng/press/press-releases/20211130b.html)。香港其實有能力加強對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提高整個電子支付市場的水平,只是政策和整體教育欠周詳而已。

    教育宣傳亦是重要一環

    許多人對於電子支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存在疑慮,這往往是阻礙電子支付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香港可以通過宣傳和教育來解決這個問題。例如,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廣告等方式宣傳電子支付的優點和安全性,讓消費者更清楚地了解電子支付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

    此外,可以加強對老年人和低收入人群的教育,讓他們能更好地掌握電子支付的技能和知識,提高整個市場的普及度和使用率。

    借鑒其他城市成功經驗

    例如,泰國的 QR Code 支付 PromptPay,已經成為當地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且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QR Code 支付以其簡單、安全、便捷的特點,深受消費者喜愛。

    又例如在中國內地,使用手機支付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機支付的使用率,也會因可雙離線也能完成支付的數字人民幣的普及,變得越來越高。這些城市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在推廣電子支付的過程中,政府的支持和市場的開放非常重要,而且要不斷創新和改進。

    這是最好的年代 也是最壞的年代

    電子支付已成為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香港也要加快電子支付的發展。開放市場、建立消費者保護機制、採用新技術、加強宣傳和教育,以及借鑒其他城市的成功經驗等措施,都可以促進電子支付的發展,提高市場的競爭力,讓消費者享受更好的服務。

    陳家豪
    自稱愚公,近年以金融科技倡道者、數字轉型專家、創業顧問、高等教育工作者及企業培訓導師等多重身分,參與新興技術市場的跨境金融系統設計、金融業數字化轉型、資本市場戰略咨詢及企業文化增值等跨領域工作,推動香港發展滯後多年的科技應用問題。

    傳統公司由大老闆或董事會高層話事,決定公司如何運作及發展方向。在加密貨幣的世界,則有一種名為治理代幣(Governance Token),持有者有權對一個組織或項目的各種議題,發起投票並表決,令組織決策更公平及透明。到底治理代幣是如何運作的呢?

    治理代幣是一種去中心化治理模式,可以將決策權分配給社群。持有治理代幣的人,有權對某一項目的議題投票,例如是某一區塊鏈項目的發展與營運等。

    相比起傳統公司的中心化治理模式,一般由董事會、一小群高層或核心人士來治理,他們擁有巨大權力,決定公司運作方向,亦可決定投資哪些項目,並制定公司策略。

    令組織更平等及透明

    治理代幣則代表另一種治理方式,能令一個組織更平等、透明及去中心化;亦可連結社群,確保區塊鏈項目穩健發展。治理代幣在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及去心化金融(DeFi)中常見,是兩者及去中心化 App(DApp)實現去中心化治理的核心方法。

    根據這種治理模式,代幣持有者可對重大議題投票,投票通過智能合約進行,通常一枚代幣等於一票,投票結果自動執行。

    延伸閱讀:超級新手︱什麼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如何投資DeFi?

    部分治理代幣能讓持有者賺分紅

    早期出現的治理代幣,例子包括由 MakerDao 發行的治理代幣 MKR,是一個建基於以太坊的 DAO,支持以加密貨幣為抵押的穩定幣 DAI。

    相關的 Maker 協定由 MKR 持有者所管理,一枚 MKR 代幣等於一票,代幣持有者可對各種議題投票,包括指定團隊成員或調整費用等。其目的在於確保 MakerDao 穩定幣的穩定、透明與效率。

    每個項目對治理代幣如何運作,都可以有各自的規則。代幣亦會根據不同計算方式,分配給相關人士,包括創始團隊、使用者和投資者等。

    另外,部分治理代幣的持有人,只能針對特定治理議題投票,部分則可對幾乎所有事項投票;有些治理代幣則可讓持有者賺得分紅,有些則沒有。  

    治理代幣的優點

    治理代幣能消弭中心化治理常見的利益錯置問題,將管理權轉移到廣大的利害關係者中,令使用者及組織本身的利益保持一致。

    此外,治理代幣有助構建一個緊密、協作及活躍的社群,激勵用戶繼續參與項目,每名代幣持有者,都有誘因投票並改善項目。若每枚代幣等於一票,便能奠定公平的決策基礎,每位持有者都可發起提案作表決,任何人都可見到每次投票的詳細資訊,降低作弊的可能。

    治理代幣的缺點

    不過,治理代幣亦有其缺點,例如是鯨魚問題。鯨魚指對某加密貨幣持有高比例份額的人士。若某個項目中,鯨魚佔有最多治理代幣,便可依其利益影響投票。

    不過,即使治理代幣被公平地廣泛分配,亦不保證由多數人士選出的決策,一定是對項目最好的決定。有時間由董事會甚至是機構老闆一人作的決定,可能對組織發展更有利益。

    直至現在,治理代幣仍處於早期發展,但有望成為去中心化的基石,促進 DeFi 與 DAO 項目的發展。Web3 項目與電玩遊戲產業,都可能採用來建構一個更有生氣的去中心化生態系。

    「BRC20 代幣 Ordi 價格突破 10 美元,市值突破 2 億美元」的文章,在各大社群流傳,仿佛大家都在歌頌這個 BRC20 代幣的成功故事。然後,細心看看流動性與交易記錄,不難發現這些代幣持有人,只是鏈上富貴,神話恐怕沒有那麼容易創造。我們暫且放下創富夢,先看看 BRC-20 究竟對比特幣網絡帶來了什麼機遇。

    比特幣在加密貨幣市場的地位無可取替,有「加密黃金」之美稱。然而,當以太坊在玩轉智能合約時,創造出人人皆可發幣的 ERC20 協議,以及風靡全球的非同質化代幣 NFT,比特幣網絡似乎顯得有些落伍。

    延伸閱讀:超級新手︱什麼是非同質化代幣(NFT)

    事實上,比特幣的創新也在緩慢前進,比如閃電網絡、Stacks,以及 Ordinals 協議,經過 Segwit 和 Taproot 兩次升級,比特幣終於實現了在區塊鏈上記錄任意數據的功能。

    而 BRC20 是比特幣網絡上發行同質化代幣的實驗性格式標準,由 Twitter 用戶 @domodata 於本年 3 月 8 日以 Ordinal 協議創建。終於,比特幣也能像以太坊一樣,擁有自己的鑄幣標準!

    不過,因為比特幣網絡不支持智能合約,所以 BRC-20 只能利用 Ordinal 協議來實現代幣合約、鑄造和轉移。不管怎樣,總算是找到了一個讓比特幣玩起同質化代幣的辦法,為比特幣網絡上創造出一個新的里程碑。

    近日比特幣鏈上日交易量屢創新高,單日交易量達到近 67萬筆,而當中超過 60% 的交易量,均與 Ordinals 協議相關,手續費和區塊獎勵也大幅飆升,礦工可謂此次創新的最大得益者。

    對於近日 BRC-20 的熱潮,除了機遇外,筆者更關注是當中引伸的監管風險。要知道,比特幣之所以沒被 SEC 盯上,是因為它的「先天不足」,而 BRC-20 去補救了其「先天不足」,技術上目前未看到超越以太坊之處,卻可能如以太坊一樣,變成 SEC 眼中的一個未註冊證券市場,那就真的是福不是禍,是禍擋不過了。

    BRC-20 無疑令比特幣網絡多了幾分趣味,然而其引伸的風險也不容忽視。投資者別因為一時的 FOMO 而盲目跟風,時刻緊記 DYOR,畢竟在加密產業的世界中,機遇與風險總是相伴而行。

    近年港府大力推動 Web3 生態發展,今年初由香港科技園與九大院校合辦 Hong Kong Techathon 2023,亦增設了「金融科技與 Web 3.0」組別。獲得組別冠軍的 RegEasy AI 創辦人 Macor Law 接受 fintalk180 專訪稱,參賽時適逢 ChatGPT 熱潮爆發,加上了解業界痛點,是獲勝關鍵。

    RegEasy AI 著手設計能通過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不斷更新的諮詢型 AI,協助初創企業及中小企應對監管機構有關虛擬資產的法規,並能以更低成本尋找諮詢服務,以便專注業務創新及發展。

    現就讀港大法律系三年級的 Macor 指出,自初中接觸加密貨幣,亦曾「挖礦」及購買加密貨幣,十分留意行業發展。入讀法律系後,有意尋找虛擬資法規相關工作,於是加入了監管諮詢公司 Prosynergy Consulting,後經公司介紹下,認識城大 PCLL 畢業的 Joshua Chu,一同參賽。

    Macor 表示,經去年「加密寒冬」,看見市場對虛擬資產合規的關注程度日益增加,工作期間亦接觸到不少公司查詢法規相關事宜,認為是開展相關業務的黃金機會。

    Macor(中)早前勝出Hong Kong Techathon 2023。

    市場虛擬資產合規認識

    比賽期間,他亦成功向評判解釋合規是虛擬資產未來的趨勢,「希望我哋可以做一樣嘢, 係可以組合咁多個國家嘅法規,令到佢哋喺依方面係無咁吃力。」他坦言,不少參賽者的理念都十分出色,相信獲勝原因之一,是其他參賽者多以技術及交易為主題,少提及到了解業界的痛點有關。

    他補充,現時市場對虛擬資產合規方面未有太大認識,加上 AI 盛行,決定將兩者二合為一,「如果人手去做法規諮詢,你要搵國際性嘅律師行,如果部份工作可以依靠 AI,已經對市場好有價值。」

    問到比賽心得,他指:「唔好咁快就覺得個 idea 唔得,因為可能唔係 idea 嘅問題,而係執行時未用一個最理想嘅方法。」當遇到問題時,可跟不同的人討論,聽取意見,科技園賽前亦設導師諮詢環節,從中令他對自己的理念有更深入了解。

    值得一題,Hong Kong Techathon 2023 本身沒有規定參賽者需就讀大專院校,即使畢業生亦可參加;比賽本身自由度高,亦沒規定項目是否已運行,故即使只有未實行概念,或已運作的初創公司皆可參加。

    曾與Microsoft探討合作可能性

    RegEasy AI 獲獎後,Macor 亦有意將理念化為現實。RegEasy AI 先以香港虛擬資產法規作試點,待 AI 成熟後,就會嘗試新加坡及歐盟等法規。早前 RegEasy AI 亦與 Microsoft 聯絡,探討公司與 ChatGPT 合作的可能性,公司亦準備加入科技園的孵化計劃。

    問到對現時香港加密貨幣政策有甚麼看法,他指自港府去年底公布《香港虛擬資產發展政策宣言》後,雖然相關措施仍未落實,但樂見港府對行業態度有所轉變,「比散戶參與,某程度上對佢哋嚟講係一個保障。」因如果對加密貨幣有興趣,即使沒相關法規,本身亦會透過一些不受規管的平台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