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虛擬貨幣,有兩種代幣是必需認識的,第一種是「比特幣」,第二種是「以太幣」。兩者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包括均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加密貨幣,被廣泛應用於服務、合同以及作為一種價值儲存手段。而兩者最大分別是在應用方向上。fintalk180 將講解比特幣及以太幣的演變與應用,當中比特幣被更加廣泛地接受並被視為國際數字貨幣;以太幣則僅用於在以太坊網路上運行的數字應用程式(Dapps)交易。 比特幣:以去中心化為目標的貨幣 比特幣的出現,算是人類首次大規模應用區塊鏈技術,並且可能發展出一個沒有特定中央銀行或國家綁定的貨幣環境。 而比特幣的技術也難以被竊取或篡改,因為所有交易都必須經過去中心化網路上的所有電腦驗證。透過分散式的集體認證,證明收款人就是該貨幣的合法所有人。 比特幣可以在公開市場上交易,礦工也可以將計算能力賣給網路,俗稱「掘礦」,從而獲得比特幣作為獎勵。 和以太幣不同,比特幣的數量是有上限的,世上最多只有2,100萬枚比特幣,因此具有「稀缺性」。同時,為了防止比特幣被用盡,礦工「 挖礦」的回報會隨著越來越多比特幣被挖掘出來而漸漸減少。 以太幣:成為智能合約及去中心化應用程式 以太幣是緊隨比特幣推出後不久,由「以太坊」發展出的一套區塊鏈技術使用模式,並探索貨幣之外的潛在用途——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s)。 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s)需要一種單一貨幣來為平台提供與協議一致且值得信賴的貨幣,因此以太坊基金會(Ethereum Foundation)推出了以太幣。該基金會負責監督以太坊的活動,但無權自行更改協議。 以太幣的開採方式與比特幣相同,但與比特幣不同的是,以太坊的礦工是可以收取交易確認費用。此外,以太幣也沒有數量上限,避免了貨幣的稀缺性。 比特幣和以太幣並不通用 以太幣是在以太坊網路中使用的貨幣,但在其他地方並未被廣泛接受。同樣,比特幣不能在以太坊平台上使用。以太坊和比特幣基於不同的協議運行,運行過程彼此不相關。這意味着在一個平台上允許的某些交易在另一個平台上並不被允許。 區塊鏈 #比特幣 #以太幣 #挖礦
Search Results: 區塊鏈 (237)
香港金融管理局與投資推廣署合辦「香港金融科技周2021」在 11 月 1 日至 11 月 5 日 舉行,活動邀請來自全球各地的金融科技精英,分享對業界發展的看法。討論涉獵範疇廣泛,包括加密貨幣的發展前景、加密貨幣法規、金融科技業在大灣區的機遇、數碼轉型、NFT 與 DeFi 市場等。fintalk180 編輯部精選部分精彩討論內容供讀者參考: NFTs Explained. Your Guide to Non-Fungible…
加密貨幣的流通及其價值在數年間不斷暴升,當中尤以價值最高的比特幣得到最多人的關注。比特幣的發行量是有限的,上限為 2,100 萬個,因而避免了通貨膨脹,現時仍持續地開發中。這個開發的行為稱為「挖礦(Mining)」,比特幣開發的時間及數量有自己的節奏,大概每 10 分鐘便有新的比特幣發行;礦工就是藉著最快完成大量運算公式,再獲得比特幣的人。礦工獲得比特幣的方式是透過核實其他人的交易所產生的手續費,以及找出新的區塊以得到區塊獎勵,即Proof-of-Work(PoW)。 在區塊鏈的分散式帳本的特性之下,由於交易持續地更新,所以每 10 分鐘左右便會生成新的區塊,記錄這 10 分鐘內新的交易,礦工要做的就是完成記帳,而記帳的方法就是拆解牽涉密碼學的數學題。哈希函數(Hash Function)又稱散列函數,是比特幣創造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所選用的運算機制,其特點是只能加密而不能解密,用意是防止紀錄遭竄改。 每一個比特幣的節點都會收集所有尚未確認的交易,將其歸集到一個資料塊中,礦工節點會附加一個隨機調整數,並計算前一個資料塊的「SHA-256雜湊運算值」。挖礦節點不斷重複進行嘗試,直到找到的隨機調整數令產生出來的雜湊值,低於某個特定的目標。 PoW:集體運算驗證記帳 最快完成者獲獎勵 最快完成運算的礦工(節點),就能得到獎勵,之後其他礦工就會因應其廣播結果為新完成解題的區塊,作出驗證,證實有效之後,便會正式接受區塊,是為完成一個記帳。因此是通過集體確認帳本紀錄,隨之得到難以篡改的特性。 挖礦所需的設備隨時日發展,由最初以 CPU(個人電腦),轉為主力靠 GPU(顯示卡)運算增加速度,再發展成使用專業礦機 FPGA(可編程的邏輯晶片)及 …
去中心化金融DeFi (Decentralized Finance)是基於區塊鏈相同的概念,運用區塊鏈的技術,免去需要透過如銀行、交易所等中介機構來投資金融產品或借貸,並由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提供服務,用戶包括買家、賣家、借款人或貸款人等,進入程式便能處理交易,毋須再進行身份驗證,節省時間。DeFi 亦撇開身份等級,推動無地域、無種族、無國籍、無性別、無時間限制,交易不經審查,所有人擁有公平的參與機會。 去中心化金融DeFi 運用區塊鏈技術及私鑰完成交易 DeFi 利用區塊鏈技術,所以會用上分散式帳本、私鑰等,同樣具有透明公開、高效率、靈活、高私隱度、不可任意竄改的特性。投資者以私鑰簽名就能完成交易,而所謂私鑰就是身份的證明,並能調動資產完成交易。任何人都可以透過私鑰完成金融商品的交易及資產調動,包括借貸、資金管理、抵押、保險等。而基於所有金融合約在區塊鏈上的交易都是透明的,能夠避免黑箱交易。 免審查 智能合約自動產生編碼確認 DeFi 使用多種技術和協議來實現去中心化的目標,例如去中心化系統可由開源技術(open-source technologies)、區塊鏈和專有軟件組成,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s)讓買賣雙方或貸款人和借款人自動產生協議,建立 DeFi 上各種不同的金融產品。DeFi 的組成部分與現有金融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相同,這意味著它們需要穩定的貨幣和廣泛的用例。 DeFi 由穩定幣和服務組成,如加密交易和借貸服務;而智能合約為 DeFi…
加密貨幣 (Cryptocurrency)又稱虛擬貨幣,是一種交易媒介。與日常使用普通貨幣的最大分別是虛擬貨幣具有去中心化(Decentralised)的特質,即不受政府及機構控制,也不屬由中央銀行發行的法定貨幣,是由區塊鏈的技術所產生出來的貨幣(詳情可參閱【超級新手】什麼是區塊鏈?),透過密碼學原理保障交易安全,以分拆式帳本技術運作。在不同電腦上更新帳戶數據庫,因此一項交易需要經過多人確認才成立,令每個區塊環環相扣,具有難以被竄改的特性。 三類主要同質化代幣 同質化資產的性質是所有同類資產擁有相同外在價值,同類資產可以進行互換而不會蒙受任何利益損失,流通貨幣便是最普遍的例子。這次要介紹的是同質化代幣(Fungible Token),這款代幣是可以分割(即可以作找續,如現實中流通的貨幣般),未與其他特定資訊有連繫,沒有任何的獨特性,在同一區塊鏈的運作下,它們可以作互換。而在同質化代幣下,有三種主要類別: (一)支付代幣(Payment Token)用作一般兌換的媒介、記帳單位,比特幣、以太幣等均屬於此類,與一般貨幣一樣可用於支付及結算。以下為比特幣及以太幣的簡略介紹: 比特幣(Bitcoin):2008 年開始發行,是全球第一款加密貨幣,投資交易量亦是眾多虛擬貨幣之首。目前已有不少國家承認比特幣,甚至有商戶接受以比特幣作為交易貨幣。設有發行量上限 2,100 萬個單位,並會於 2040 年達到此限。 以太幣(Ethereum):交易量第二高的加密貨幣,需在自身區塊鏈平台「以太坊」中進行交易。不設最高發行量,因此價格較比特幣低。 (二)功能代幣(Utility Token)為用戶提供支付外部商品或服務的代幣,它本質上具有消耗性,用於兌換特定商品、服務、應用程式或內容的訪問權限。功能代幣並非用作投資用途,但可為客戶提供多一種支付服務的方法。 (三)證券型代幣(Security Token)指在監管定義下的證券或金融工具的代幣。企業可透過發行證券型代幣作募資。其幣值與公司或目標資產估值掛鈎,公司表現愈好或資產估值愈高,證券型代幣的價值便愈高。 加密貨幣的優點是不受地域限制,隨時隨地可作交易,購買後貨幣便會儲存於個人電子錢包,以作交易。 匿名的記帳方式加上以分散式帳本的模式運作,令加密貨幣具有匿名交易及難以追蹤的特性,充分保障私隱。 …
今時今日,我們的生活與數碼世界密不可分,而資產也不再只存在於實體世界,更能儲存於數字世界,這類資產稱為數碼資產或數字資產(Digital Assets),包括不同形式的數碼代幣、虛擬商品、加密資產或具有相同特質的資產,例如近年的投資新貴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及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 NFT),亦是數字資產之一。 區塊鏈推動金融市場運作 促進投資 數字資產對企業和投資者而言,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無形的資產實際上只是由 1、0 的二進制編碼所組成,但擁有實體資產的價值,套用區塊鏈技術就能將資產證券化成為代幣,例如證券型代幣,就是將現實存在的物品,以代幣形式發行供投資。 現時以代幣發行集資的形式眾多,包括首次代幣發行(ICO)、以交易所為核心的首次交易所發行(IEO)、以及受證券機構監管的證券型代幣發行(STO)等。 利用發行代幣集資為企業帶來比 IPO 門檻低的融資方式;在具有去中心化、難以修改的高保密特性的區塊鏈技術支持下,可同時降低投資門檻及集資成本,有利提升流通量,因此被認為是具更高成本效益的投資環境。隨著愈來愈多人投資數字資產市場,即使暫時仍未成為投資主流,其發展空間及潛力亦可以預見。 STO市場具潛力待發展 目前在香港經 STO 投資數字資產,需要透過已獲證監會發出牌照的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進行交易。財經及庫務局在 2021 年 5 月時就《有關香港加強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規管的立法建議公眾諮詢》作出總結,由於虛擬資產投資屬新興行業,風險相較傳統的金融市場高,目前相關投資僅供專業投資者作投資,散戶未能入場。 事實上,對於虛擬資產的規管亦較嚴密,無牌進行受規管的虛擬資產活動會受到處分,可判處罰款 500 萬港元及監禁 7 年,同時亦嚴防有人藉投資洗黑錢的狀況。未來市場漸趨成熟後,或有可能作放寬。
數字資產充滿可能性,加密貨幣先拔頭籌,龍頭比特幣(bitcoin)的價格又再升破 60,000 美元水平,年初至今回報率約一倍。其他類型的數碼資產亦正在形成氣候,fintalk180 為讀者介紹其中三類漸漸成為投資者新寵的數碼資產投資,包括投資買入 NFT 藝術品 、 投資發行 NFT 作品及投資 STO 債券。 投資買入 NFT 藝術品 NFT(非同質化代幣)藝術品是加密貨幣以外一項熱門的數碼資產,早於 2017 年推出的 CryptoPunks 系列,便是首代 N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