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is Lam專欄︱由JPEX事件看區塊鏈的高透明度
近日交易所 JPEX 引爆本地「幣圈」的一場腥風血雨,大量香港投資者的資金也「卡」在 JPEX 平台,未能出金,使香港銳意成為 Web3 之都困難重重。我之所以在幣圈一字上加上引號,是因為很多幣圈中人指,圈內人早已心知肚明 JPEX 是騙局,而且這些質疑也在網上討論區中大力宣傳,不明為何仍有逾 15 億港元資產質押在平台當中,又認為事件對圈內人根本毫髮未傷。
對於這說法,我有兩點是不同意的,第一香港要將 Web3 這塊餅造大,最重要是令更多大眾參與投資,所以根本不存在幣圈內還是幣圈外的問題,此事傳遍大眾耳中,只會使他們更難接受加密貨幣,影響圈子壯大,而要使大眾重拾信心,便需要正確的區塊鏈教育,要使他們明白在區塊鏈中,人與資金可以是匿名,但在鏈上數據下,所有交易紀錄都是透明。
就以 JPEX 為例,這正牽涉我說的第二個不同意的觀點,幣圈的投資者一向有 Degen(幣圈賭徒、老手)和只買大藍籌的投資者之分,後者或許會遠離 JPEX,但我所認識卻有不少 Degen 朋友也會參與 JPEX 投機,而我其中一位海外朋友,正是利用鏈上數據來決定入場出場時機。
延伸閱讀:幣瘋港|JPEX案對香港Web3發展核心框架產生深遠的影響?
這位朋友很早便發現有一群香港的 KOL 推銷 JPEX 平台幣 JPC 的目標價,而該目標價每次都會準時到價,此時他已判定這是托盤而成,但他卻發現有 4 個疑點:
- 他們提出的長遠目標價 $1 根本是沒有可能達到,因如真的達成 $1 的目標,其非流通市值便會比以太幣高。
- 他仔細看平台 20% USDT 理財的原理,更發現這是亂扯!皆因平台所提出,利用交易所價差進行套利方法,早於數年前已失靈。
- 他再查閱各地的牌照資料,發現部分公司皆非實質經營。
- 當 FTX 事件爆煲後,平台根本沒有進行 POR(儲備證明)測試,難證背後有 100% 資金存在,平台反而拋出一個有 8,889 粒比特幣的地址,聲稱是其儲備,但這地址根本是一個沒有人動的錢包,任何人也可以在網上找一個有數千粒比特幣的錢包,說是自己的儲備也行。
種種線索使這位朋友看到 JPEX 根本是一個龐氏騙局,但這也不是他決定入場的關鍵,他發現進場的人當中,大部分散戶都不知 JPEX 的本質,使他認為有利可圖,因為他有其他「賭徒」沒有的優勢 — 知識。
及後,他便利用鏈上數據找出所有 JPEX 相關的入金、出金錢包,從而判斷平台的資金流向,當他發現平台自八月中起持續流走資金,加上突然很多 KOL 指會離港,他在 8 月底時便將平台中的資金抽走,果然平台於 9 月被證監會點名後爆煲。
這位海外朋友最後於平台獲利多少,我不便透露,但關鍵是他能夠利用鏈上數據獲利,一般人自然也能以鏈上數據迴避風險。
據他所指,除了 JPEX 的入金出金錢包外,他還羅列了不同 OTC 的出入金錢包,所以由入金量、出金量、錢包儲備,乃至每筆資金是從那一位 KOL 旗下的 OTC 而來,種種資料其實也十分透明,而任平台如何遮蔽,在區塊鏈面前也是無所遁形,而這些資料從來也可以自己尋找,所以真正使苦主造成損失的,是沒有足夠的區塊鏈知識。
延伸閱讀:Denis Lam專欄︱三大計時炸彈隨時引爆 區塊鏈前景何去何從?
但說來慚愧,全港最大規模的加密貨幣學院負責人昨日也被警方扣查,據稱他們被指推薦學生使用 JPEX 平台,但其創辦人卻指學院並沒有牽涉騙案,又指願意一盡市民責任助警方調查,倘若其言論屬實,即代表即使是行內人,也未有足夠的區塊鏈知識分析數據,試問又如何將相關知識普及大眾。
看來香港要走這條普及 Web3 的道路,任重道遠!
作者:Denis Lam
MarsX 創辦人,年方未到 30,但幣圈一天人間十年,體感歲數已過 60。2020 年起協助多個 Defi、NFT 及 P2E 項目的代幣經濟、產品設計、宣傳策略及建立社群策略提供咨詢服務,團隊亦有營運 Web3 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