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is Lam專欄︱三大計時炸彈隨時引爆 區塊鏈前景何去何從? - fintalk180

    Denis Lam專欄︱三大計時炸彈隨時引爆 區塊鏈前景何去何從?

    近日幣圈迎來不少好消息,先有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取締 XRP 敗訴,再有全球最大基金公司貝萊德創辦人 Larry Fink 公開指比特幣是國際資產,但種種消息只對比特幣以及部分支付代幣有利,反而在三大計時炸彈的陰霾下,區塊鏈應用的前景蓋上層層陰霾。

    炸彈一:底層基建危機

    Curve Finance 作為兩大最大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之一,可說是 Defi 的中流砥柱,但 Curve 上多個穩定幣池卻在 7 月 30 日起連番被黑客攻擊,事件使 Alchemix、JPEG’d、MetronomeDAO、deBridge、Ellipsis 及 Curve 本身累計損失逾 5,000 萬美元。

    據 Curve 解釋,是次安全漏洞並非項目方的智能合約及機制出現問題,而是以太坊程式語言 vyper 出現問題,目前 vyper 已修復漏洞,但市場上大部分區塊鏈應用程式都是以 vyper 或 Solidity 編寫而成,底層程式語言的問題遠比項目漏洞嚴重,因為這關係到區塊鏈能否正常運作,而每當出現這些事故,投資者便會更加對區塊鏈抱懷疑的態度,礙區塊鏈的發展。

    延伸閱讀:Denis Lam專欄︱機構進場是大趨勢 別被雜音破壞信仰

    炸彈二:區塊鏈應用裹足不前

    兩年前的加密貨幣升市,是由 Defi 熱潮帶動,當時市場認為,Defi 的發展將威脅傳統金融。傳統金融世界中,銀行是借貸雙方的中間人,但 Defi 主張在區塊鏈的協助下,根本不需要中間人,因而提高資金效率,即貸款人便能享有更低利率借貸,而所有利息都會落在借貸人的口袋中。

    然而結果未如理想,第一是平台方仍然會在中間抽成,其次是利率未能有效調節,現在明明美元利率高企,但借/貸美元穩定幣的利率卻未能跟上,加上近年連番爆發的 Defi 危機,令 Defi 不斷收縮,至於其他板塊如 P2E 遊戲及元宇宙,近兩年更是幾乎沒有任何發展。

    延伸閱讀:Denis Lam專欄︱從AI與Web3看生產力與生產關係

    炸彈三:證劵的定義

    美國 SEC 今年頻頻訴訟各大加密貨幣發行商,當中的理據是它們出售的代幣屬證劵。根據 SEC 的定義,「證券」一詞,指的是任何票據、股票、國庫券、債券、債務證明……或任何參與利潤分配的協議、投資契約、期權等,通常與任何利息或其工具有關的都可被稱為證券。

    而且包含「任何利益證明或收據,保證認購或購買上述任何一項的權利。」在這定義下,所有具質押、分派利潤功能的代幣,甚至是只要是 Prove of stake 的代幣,都可被視為證劵,而基本上除了比特幣、只用作支付用途的代幣如 LTC XRP 等,基本上也可定性為證劵。

    有趣的是,在這定義下 Meme 幣如 Dogecoin 及 Shibcoin,以及被市場放棄的 Proof of work 代幣,監管風險相對較少。一旦 SEC 最終以此定義作為法理基礎,取締所有代幣,屆時便是真正的滅頂之災。

    第三枚炸彈看似是最嚴重,但我真正擔心的是第二枚炸彈:區塊鏈應用裹足不前,皆因只有使區塊鏈最終能落地應用,才能使 SEC 放寬監管,否則即使 SEC 取締所有區塊鏈應用相關的代幣,也不會有任何影響現實社會的後果。

    而我對區塊鏈的前景仍然十分樂觀,皆因相比多年前區塊鏈全無應用,我們已有明確的方向,不論是去中心化金融、真實世界資產(RWA)等板塊,去中心化的理論及應用已相當具規模,現在只餘下將這個星星之火燎原大地。

    延伸閱讀:Denis Lam專欄︱RWA的困境

    作者:Denis Lam

    MarsX 創辦人,年方未到 30,但幣圈一天人間十年,體感歲數已過 60。2020 年起協助多個 Defi、NFT 及 P2E 項目的代幣經濟、產品設計、宣傳策略及建立社群策略提供咨詢服務,團隊亦有營運 Web3 項目。

    #Curve #DeFi #DenisLam #DEX #RWA #SEC #XRP #區塊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