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searched for 洗黑錢 - fintalk180

    Search Results: 洗黑錢 (12)

    來到 2022 年底,幣圈狂潮未有停止跡象,與薯條哥 SBF 鬥爭佔盡上風的趙長鵬,旗下幣安卻出現暗湧。路透報道,美國司法部與趙長鵬代表律師討論可能的認罪協議,涉及洗黑錢等罪名;加上其儲備證明(PoR)被質疑真實性,令交易所一日內淨流出額達 18.5 億美元。 雖然趙長鵬不斷在網上護航,指近日資金實際流出幅度比 LUNA 或 FTX 崩潰期間慢,「現時不少資金已經回來(Now deposits are coming back in) 」,並指今次事件是為幣安進行「壓力測試」(stress test withdrawals)。但洗黑錢及儲備證明質疑並未完全解決,對幣安的影響仍是未知數。…

    加密貨幣經常被媒體描述成一種破壞全球金融監管的洗黑錢工具,有些人認爲,加密貨幣可幫助非法行為避開監管機構的追查,這類說法其實是被嚴重誇大的誤解。 從技術層面來看,加密貨幣的交易記錄比其他交易媒介多。加密貨幣背後的核心技術是區塊鏈/分佈式分類帳技術(DLT):一種高透明度的公共分類帳。分佈式分類帳是一個在多個網絡站點或地理位置共享和同步的數據庫。它允許交易擁有公開的「證人」,令交易更具透明度。網絡每個節點的參與者,可以訪問該區塊鏈上共享的記錄,並且可以擁有該網絡的相同副本。 此外,分類帳上的任何改動,都會在幾秒或幾分鐘內通知所有參與者。監管機構可以根據這些「足跡」,調查利用加密貨幣犯罪的活動。由於所有加密貨幣的進出很容易追踪,因此對於大多數具有基本金融法規的發達國家而言,更容易實施 KYC/AML。 讓我們再來看看一些事實數據。聯合國估計,全球每年的洗黑錢金額爲 8 千億至 2 萬億美元。最近一份 Chainalysis 報告亦顯示,加密貨幣在 2021 年的洗黑錢金額爲 68 億美元,法定市場價值約為 400 億美元,而 2021 年加密貨幣市場的峰值,只有約 3…

    說過了,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大大降低了虛擬市場的交易費用,而 NFT 在數碼世界更有確位產權的功能。作為產權經濟學的學生兼藝術愛好者,我一直是加密藝術的大好友。作為加密藝術的大好友,我更需要時時留意著這個行業的監管風險。 最近,美國財政部發表一項名為《Study of the Facilitation of Money Laundering and Terror FinanceThrough the Trade in Works of Art》的報告。這項三十多頁紙的研究報告,分析了藝術品市場的洗黑錢 (ML)…

    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於 8 月底發布了「金融科技推廣計劃」,旨在進一步推動金融服務業中的金融科技應用。該推廣計劃概述了未來 12 個月內將推出的重要活動和措施。其中包括設立「金融科技資訊平台」,定期舉辦金融科技展示活動、圓桌會議及特定領域的互動研討會和培訓課程等。推廣計劃的重點領域,包括財富科技、保險科技、綠色科技,以及人工智能和分布式帳本技術等。 立即免費訂閱 緊貼最新數字資產資訊! HKMA推廣計劃深化金融科技2025策略推展 HKMA 與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SFC)、香港保險業監管局(IA)及其他金融界別的主要持份者緊密合作,以制定這個推廣計劃。計劃的目標是協助金融機構在金融科技應用方面採取積極措施,而不僅僅是提升對金融科技的認知。 根據 HKMA 表示,這個推廣計劃是「金融科技 2025」策略的一部分,旨在發揮財富科技、保險科技、綠色科技以及人工智能和分布式帳本技術等領域的發展潛力。金管局通過與金融監管機構和業界的緊密合作,致力於建立一個可持續和包容的金融科技生態系。 延伸閱讀:愚公專欄︱香港步進數字經濟年代 新田科技城發展將是領頭羊(陳家豪) HKMA近年推動DLT技術應用總結 愚公認為,計劃的重點在於香港政府已意識到以傳統按金融產品分類,由不同監管機構的監管方式,已難以處理自金融科技尤其是區塊鏈技術帶來的衝擊,這報告中清楚說明不同監管機構之間需要更緊密合作。 HKMA 在過去幾年中,早已展開多項在分布式帳本技術(DLT)領域中一系列的工作,比 IA…

    2017年10月,幣圈發生了一件大事,維卡幣(OneCoin)項目方疑在全球受害者身上吸金 40 多億美元後,其創始人兼「加密貨幣女王」茹雅・伊戈納托娃(Ruja Ignatova)連同這筆巨款失蹤,事後更被美國聯邦調查局追緝,成為FBI全球十大通緝要犯,至今下落不明。 2022 年 6 月 20 日,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將 Ignatova 列入全球十大通緝要犯名單,懸賞 10 萬美元捉拿她,更指其身邊有武裝保鏢或同伙,她亦是名單中唯一女性。 Ruja Ignatova 被 FBI 通緝。 立即免費訂閱…

    上周比特幣迎來大升市,按周計錄得逾 15% 的升幅,延續年初以來的升浪。觸發今次升浪並非甚麼新原因,仍然是老生常談的機構投資者進場。 事源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 Blackrock 在 6 月 15 日,向美國證交會申請推出比特幣現貨 ETF。倘若最終成事,將會是美國首隻追蹤比特幣現貨價格的 ETF,屆時投資者便能在股票市場中,以零價差的方式投資比特幣。 立即免費訂閱 緊貼最新數字資產資訊! 此外,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富達(Fidelity)和多家華爾街巨頭 Schwab、Paradigm、紅杉資本和 Virtu Financial,支持的非託管加密貨幣交易所 EDX,於 6…

    加密貨幣已開始融入日常生活中,被用來買賣實體世界的資產或服務,更可用作儲存價值。然而對很多人來說,加密貨幣仍屬未知的概念,故存有不少誤解,認為它不但沒有內在價值,更只是洗黑錢工具。小編將講解相關的誤解與事實,協助大家釐清概念。 誤解一:加密貨幣並非真正金錢 事實:不論是數字資產還是傳統法幣,其價值均來自大眾的接受及採用程度,至今不少人認為,加密貨幣並非真正金錢,但其實已有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接受加密貨幣支付。 去年三月,3 香港便宣布與數碼資產交換平台 FTX US 合作,客戶日後可透過指定加密貨幣,網上支付電話帳單、購買電訊產品及增值服務。實惠(Pricerite)早於 2019 年 8 月宣布,將接受顧客以比特幣、以太幣或萊特幣付款,成為本港首家全線接受虛擬貨幣支付的大型零售連鎖店。 除了民生產品,四大會計行之一的羅兵咸永道(PWC)亦早於2017年,接受以比特幣支付其諮詢服務。以上只是部分例子,可見加密貨幣支付,已逐漸成為港人生活的一部分。 立即免費訂閱 緊貼最新數字資產資訊! 誤解二:加密貨幣沒有內在價值 事實:有人認為加密貨幣背後無實物或「保值」法幣作為擔保(穩定幣除外),因此沒有任何實際價值可言。但事實上,大多數法幣例如美元及英磅,都無實體資產作擔保,不過因為是由政府發行,大眾便信任政府能作為法幣大部分價值的來源。 其實不論法幣或數位貨幣,其價值均來自大眾接受程度和採用率,就數字資產而言,採用率正在不斷成長。數位貨幣的價值在於,能讓所有人自行查看驗證的開源碼,不需信賴可能謀取自身利益或貪腐的第三方,屬另一種信任基礎。 此外,以比特幣為例,具有價值儲存功能,因其最多只會創造 2,100…

    加密熊市去年經歷一整年寒冬,不少投資者都抱「輸少當贏」的心態。根據 CoinMarketCap 數據,比特幣由年初 46,216 美元(下同)跌至 16,542 元,跌幅達 64%;以太幣則由 3,676 元跌至 1,196元,跌 67%。市值首十名的加密貨幣,除穩定幣外,跌幅都逾一半。早前因 FTX 破產令投資損失過千萬的對沖基金組合經理 蔡嘉民 就無懼陰影,向 Fintalk180 表示已再加注,並稱:「如果第一季見底,之後嘅日子(幣價)就靚仔。」 去年加密貨幣跌幅顯著 以市值排名,比特幣及以太幣穩守第一、二名,排名第三及四名皆為穩定幣USDT…

    在上周舉辦的金融科技周上,香港政府發表了《有關虛擬資產在港發展的政策宣言》,表示正在考慮放寬散戶投資者參與虛擬貨幣交易的限制。彭博引述消息指,香港計劃將加密貨幣的零售交易合法化,證監會稱正考慮允許散戶投資者直接交易加密資產,最快 2023 年 3 月實施。政策宣言清晰表達政府立場,向全球業界展示了推動香港發展成國際虛擬資產金融中心的願景。 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我們可以看到香港政府正積極推動虛擬資產行業發展,望可追上站在這個領域前沿的國家,如美國、新加坡等。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亦在施政報告表示,建議引入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有關的法定發牌制度,更清晰的政策為業界帶來更明確的發展路向,有助虛擬資產市場活躍化,吸引更多企業及人才回港。 過去,考慮到虛擬資產交易的風險,在香港,持牌交易所只能為專業投資者提供服務,根據第 571D 章《證券及期貨(專業投資者)規則》,專業投資者的定義是,該個人本人擁有的投資組合不少於港幣 800 萬元,這表明了香港過去對虛擬資產的保守態度,因過高的投資者保障門檻,而犧牲了行業發展。 香港過去因爲相對嚴格的防疫政策和政治因素等,令投資者或大量人才外流,而人才流失最直接的連鎖反應,是機構投資重心轉移,資金流失,直接衝擊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加密貨幣的零售交易合法化,可爲香港帶來很多好處。首先是可以活化香港加密貨幣市場,令投資者在一些受監管的交易所進行交易,這樣更能保障投資者,投資者遠離非發牌交易所,可方便機構對交易所進行 KYC(認識你的客戶)及 AML(反洗黑錢)的監管。 此外,可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讓香港持續走在金融行業的尖端,向世界表達出香港對虛擬資產友好的態度。面對人才流失,這個重大改革可加快與國際接軌,吸引更多人才及企業回流。 吳家竣早期虛擬資產投資者,看好虛擬資產的前景,深信去中心化是未來的大趨勢。

    從 2019 至 2022 年短短三年間,虛擬貨幣的總市值上升了 2,000 倍,而且參與的機構不斷增加,令各國的金融監管機構不得不正視虛擬貨幣於市場的地位,一些地區看上了虛擬資產未來的價值,但同時意識到其市場潛力之大,必須備有足夠的監管,因此積極推行相關政策。 其中歐洲對於虛擬貨幣抱積極的態度,英國看好該市場前景,並認為可作為脫歐後支持經濟的重要部份,正開始安全而有效率地將資產數字化,它們正立法監管穩定貨幣,並研究如何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在傳統金融市場上。 其他歐美地區亦推出政策,保障投資者及行業的發展,例如美國拜登政府於三月,簽署了一份關於虛擬資產發展及責任的行政命令,這個行政命令,被視為虛擬資產的基石,它以 Web3 為基礎,對傳統金融系統的已知風險及建設上的問題研究解決方案。該國近期亦推出了 Responsible Financial Innovation Act,確保任何新的金融科技產品和服務,都對客戶負責。 然而,並非所有地區都對市場持有積極態度,中國因環境及浪費能源為由,嚴格禁止境內人民進行任何虛擬貨幣的掘礦行爲,更不斷收窄政策,現時內地嚴禁中國人投資或買賣虛擬貨幣。他們認爲虛擬貨幣不屬於任何國家的貨幣,因此不適合以貨幣的法規監管。 事實上,虛擬貨幣有其監管的必要性。虛擬貨幣的本質較易被用作非法用途如洗黑錢,近期一單虛擬貨幣洗黑錢案,涉案金額總值 45 億美元(約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