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已開始融入日常生活中,被用來買賣實體世界的資產或服務,更可用作儲存價值。然而對很多人來說,加密貨幣仍屬未知的概念,故存有不少誤解,認為它不但沒有內在價值,更只是洗黑錢工具。小編將講解相關的誤解與事實,協助大家釐清概念。 誤解一:加密貨幣並非真正金錢 事實:不論是數字資產還是傳統法幣,其價值均來自大眾的接受及採用程度,至今不少人認為,加密貨幣並非真正金錢,但其實已有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接受加密貨幣支付。 去年三月,3 香港便宣布與數碼資產交換平台 FTX US 合作,客戶日後可透過指定加密貨幣,網上支付電話帳單、購買電訊產品及增值服務。實惠(Pricerite)早於 2019 年 8 月宣布,將接受顧客以比特幣、以太幣或萊特幣付款,成為本港首家全線接受虛擬貨幣支付的大型零售連鎖店。 除了民生產品,四大會計行之一的羅兵咸永道(PWC)亦早於2017年,接受以比特幣支付其諮詢服務。以上只是部分例子,可見加密貨幣支付,已逐漸成為港人生活的一部分。 立即免費訂閱 緊貼最新數字資產資訊! 誤解二:加密貨幣沒有內在價值 事實:有人認為加密貨幣背後無實物或「保值」法幣作為擔保(穩定幣除外),因此沒有任何實際價值可言。但事實上,大多數法幣例如美元及英磅,都無實體資產作擔保,不過因為是由政府發行,大眾便信任政府能作為法幣大部分價值的來源。 其實不論法幣或數位貨幣,其價值均來自大眾接受程度和採用率,就數字資產而言,採用率正在不斷成長。數位貨幣的價值在於,能讓所有人自行查看驗證的開源碼,不需信賴可能謀取自身利益或貪腐的第三方,屬另一種信任基礎。 此外,以比特幣為例,具有價值儲存功能,因其最多只會創造 2,100…
Search Results: 穩定幣 (76)
新手初進入加密貨幣市場,可能會發現市場上有大量加密貨幣,實在令人眼花繚亂。其實加密貨幣亦有分不同類型,到底什麼是山寨幣、垃圾幣、穩定幣,以及非同質化代幣?以下將逐一介紹,助新手快速了解其意思。 山寨幣 英文是 Alternative Coin 或 Altcoin,又叫做 Bitcoin Alternative,指比特幣的代替品。 最初加密貨幣一直由比特幣佔主導地位,人們認為比特幣往後開發出來的幣,都是複製其技術並改進而成,故將比特幣以外的所有加密貨幣,都叫作山寨幣。 加密貨幣市場一直發展,開始出現各種山寨幣,有些更因有實際運用場景,挑戰比特幣的龍頭地位。例如以太坊是大部分 ICO 項目的底層技術平臺,人們稱之為「主流幣」,在市場亦上有其實際應用。主流幣慢慢就指市值排名前十,且存在時間比較久的幣種。 不過,無論山寨幣或主流幣,目前都無統一的定義。有些投資者會投資山寨幣來平衡或對沖投資組合。 垃圾幣 Shitcoin,指價值很低甚至已跌到零價值、再沒有交易的「已死」貨幣。 垃圾幣屬於貶意詞,其特點是幣價可能會短期內上漲,又因投資者想短期獲利而拋售,致大幅下跌,慢慢變得無價值。 即使垃圾幣很不穩定,但若交易者於合適時機買賣,仍有機會從中獲利。投資垃圾幣可說是高風險、高回報,可能令你短時間內賺很多錢,但亦可能令你損失一大筆錢。 立即免費訂閱 緊貼最新數字資產資訊!…
傳統公司由大老闆或董事會高層話事,決定公司如何運作及發展方向。在加密貨幣的世界,則有一種名為治理代幣(Governance Token),持有者有權對一個組織或項目的各種議題,發起投票並表決,令組織決策更公平及透明。到底治理代幣是如何運作的呢? 治理代幣是一種去中心化治理模式,可以將決策權分配給社群。持有治理代幣的人,有權對某一項目的議題投票,例如是某一區塊鏈項目的發展與營運等。 相比起傳統公司的中心化治理模式,一般由董事會、一小群高層或核心人士來治理,他們擁有巨大權力,決定公司運作方向,亦可決定投資哪些項目,並制定公司策略。 令組織更平等及透明 治理代幣則代表另一種治理方式,能令一個組織更平等、透明及去中心化;亦可連結社群,確保區塊鏈項目穩健發展。治理代幣在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及去心化金融(DeFi)中常見,是兩者及去中心化 App(DApp)實現去中心化治理的核心方法。 根據這種治理模式,代幣持有者可對重大議題投票,投票通過智能合約進行,通常一枚代幣等於一票,投票結果自動執行。 延伸閱讀:超級新手︱什麼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如何投資DeFi? 部分治理代幣能讓持有者賺分紅 早期出現的治理代幣,例子包括由 MakerDao 發行的治理代幣 MKR,是一個建基於以太坊的 DAO,支持以加密貨幣為抵押的穩定幣 DAI。 相關的 Maker 協定由 MKR…
隨 Web3.0 在香港植根,虛擬世界亦轉趨「實體化」,令 NFT 不再「只係一張 jpeg」。本身有投資加密貨幣、稱手持 Bored Ape #8155 的 Beatbox 歌手 dR. X(黃浩邦) ,去年 7 月於疫情下斥過百萬在中環開設無聊猿主題餐廳 Bored Garden,最初生意一般,隨即轉型舉辦 web3.0…
3 月 10 日,美國金融監管部門正式接管加密友好的矽谷銀行 SVB,似乎正在重覆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經濟衰退必須伴隨銀行倒閉事件。 事件起因來自 3 月 8 日時,矽谷銀行母公司 SVB 金融集團公開其財困狀況,由於大量用戶提款引起流動性不足,逼不得已下,以折讓價出售其價值 210 億美元的中長期國債,導致其出現 18 億美元的虧損,因此希望以新發行價值 22.5 億美元新股去補回資金缺口。…
曾投資 Reddit、SpaceX 和 Epic Games 的創投公司 Newman Capital 去年公布,將投資 5,000 萬美元(約 3.9 億港元)專門用於支持 Web3 技術發展。近日創辦人 Adrian Lai 公布,將專注在香港 Web3 的…
去年 Luna 及 FTX 事件後,美國對加密貨幣的監管升溫。近日有消息指,監管當局向區塊鏈公司 Paxos「施重手」,計劃起訴其涉違反投資者保護法,並命令停止發行與幣安合作的穩定幣 Binance USD (BUSD)。 消息曝光後,Paxos 隨即宣布本月 21 日起停止鑄造新的 BUSD,幣安創辦人兼 CEO 趙長鵬宣布,未來會繼續支持 BUSD,但隨時間推移,幣安不再使用 BUSD 作主要交易貨幣。事件導致幣安幣大幅下跌,單日最多下跌 11%,其後跌勢喘定。…
近日加密貨幣市場似有回穩跡象,今個月初至年三十(21 日)比特幣已回升 37%,而一眾 play-to-earn 幣如 Decentraland、STEPN 等都有升幅,不過「收爐」前,加密貨幣貸款機構 Genesis 正式申請破產,為市場再添陰霾。踏入兔年,加密貨幣能否重拾升軌?來聽聽一眾專家的意見。 徐風料比特幣仍有下跌空間 財經專欄作家,加密資產投資者徐風就表示,參考了過去比特幣熊市時由高位計的最大跌幅,於 2011 年為 93%、2015 年為 84%,今次熊市以 2021 年 10 月高位…
還記得五、六年前香港政府的財金官員不斷講香港的金融體制非常健全,法規行之有效嗎?你也可能知道當年柯達時任 CEO 一樣以為柯達的產品是全球最佳,並不同意需要全力發展數碼攝影產品。他以數碼攝影成像低、遠不及菲林的自然及有層次為理由,完全沒有考慮過科技發展突飛猛進,客戶會按實際情況選擇放棄使用傳統產品。 愚公估計,柯達當年的管理層並不是不知道數碼攝影是大勢所趨,由於他們的任期一般只有幾年,一旦大量投放資源落實數碼轉型,就肯定會影響其傳統業務收入。只顧慮其任內業績,而不關注企業日後要面對的危機,變成柯達倒閉的重要原因。 緊貼央行數字貨幣發展 香港、星加坡、甚至歐洲的瑞士等金融中心的成功,其實是建立在兩個基礎上。 一、避稅天堂。 二、在各國之間信息不對稱及互不信任的大環境下,做其中介人角色。 你可知道,目前已發展成熟的區塊鏈技術最具顛覆性的價值,就是分散式信任機制及去中介化。 當這個技術被傳統金融行業採納,並被利用在傳統金融產品的時候,其顛覆性及創造性破壞能力,就肯定比數碼攝影對社會的及全球經濟變化為大。愚公以為,過去香港因為既得利益者和墨守成規的官員的影響,而沒有按時發展數字金融的日子必須離去。 香港要繼續發揮一國兩制下的優勢,目前應致力發展《央行數字貨幣》(CBDC)及《數碼資產交易平台》,以配合《數字人民幣》(eCNY)國際化的大方向。 否則等到 eCNY 在國內全面落地,甚至以零售模式服務大灣區,甚至一帶一路地區的時候,香港的所謂超級聯繫人角色,自然就會被 CBDC 這個同時擁有虛擬貨幣的交易資料不可竄改特性,及具備有限制匿名特性的新功能而被削弱。 簡而言之,以前需要中介包括一套買賣雙方也相信的法律、審計辦法、資料保護、金融服務等才能完成的買賣交易,將來會被一套更可靠的跨邊「機器人」來替代。在這數字金融的「玩法」下,以上提及的兩個成功要素,我們能否繼續維持? 發揮港元超級穩定幣的角色 歐盟要統領西歐、英國要繼續影響全球、新加坡要繼續以小做大,就必須擁抱金融科技。它們也紛紛研究發展 CBDC…
2022 年加密熊市持續,投資者、業內人士「叫苦連天」,踏入 2023 年,是否有一番新境象?市場預測今年加密貨幣的發展趨勢,預計區塊鏈遊戲及 DAO 成發展焦點。 其中社交代幣平台 Rally 創辦人 Mahesh Vellanki 指,現時行內不少公司正苦苦掙扎,熊市下不少「瘀血」已被清除,像正處於熊市的最後階段。而 Web3 代表了信息交換的下一個演變,與從一個農業社會走到工業社會的轉變有相似之處。 趨勢一:風險投資將繼續下降 Vellanki 料,加密貨幣風險投資將在今年上半年繼續下跌,主要因為投資者不想「接飛刀」,寧願等待見底機會。同時,新的結算(Layer 1/2)、操作性(layer 0/跨鏈橋)、借貸和交易協議將繼續獲得資金,以填補因最近盛行的黑客攻擊、資金短缺、監管變化和交易所倒閉而導致的真空。 趨勢二:將邁向「大公司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