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出路︱ 藝術家轉賣NFT收入急增三成「售出嘅NFT以萬元起跳」
疫情除了影響餐飲、航空和百貨零售等行業,亦令本地藝術家收入大減。有社會紀實攝影師留意到近年 NFT 發展迅速,自去年 9 月將繪畫等藝術作品製成 NFT,經社交媒體宣傳後,成功售出的 NFT 數量及價錢以幾何級數上升,不足一年升值近百倍。但他坦言,本港買家接受 NFT 程度,遠遠落後世界各地。
決定只留一間實體店
著名社會紀實攝影師、手繪香港創辦人黎兆明從事全職藝術家多年,以創作香港風景攝影作品為主。他於 2002 年創辦 LaurenceLai Gallery,是香港小數成功建立個人品牌之攝影師及攝影畫廊,高峰期曾擁有 5 間分店。
他坦言,疫情重挫實體店收入,但 NFT 能打破地域界限,令歐美遊客都可買到畫作,收入更於逆市急增三成。黎指,作品經社交媒體宣傳後,成功售出的 NFT 數量及價錢幾何級數上升,「一開始都係賣幾百蚊,但到今年 5 月起售出嘅 NFT 係以萬元起跳。」他亦指,因疫情令實體店生意大減,決定只留一間實體店。
「初初乜都唔識,好似點樣寫一個智能合約 (Smart contract)、cold wallet、gas fee 等等,一路喺網上學。」他指現時網上教授加密貨幣短片眾多,要學習並非難事。他續指,香港風景作品備受外國人垂青,即使售出後,買家作兩、三次交易,創作者都可獲分成,NFT 的特性亦可保障知識產權。
問到香港及外國買家最大分別,黎兆明稱外國買家明顯較易接受 NFT 及智能合約,「佢哋好 proud of 自己買嘅嘢有認證,唔係買老翻。」香港買家仍在查詢階段,他們亦傾向購買實體作品後,再附加 NFT,而交易媒介則以信用卡為主,甚少使用加密貨幣。
香港區塊鏈步伐較其他地區慢
黎兆明亦坦言:「留意到雖然 NFT 越來越普及,但香港唔係太多人擁有加密貨幣錢包」,現時擁有加密貨幣錢包主要以年輕人為主,所以策略都是先收款,再替客人轉成加密貨幣,同時教育客人如何將 NFT 放入冷錢包。
他亦提到,相對世界各地,以至內地,NFT 的發展都比香港更快。本地不少傳統藝術家都渴望將作品擴展至網絡世界,認為 NFT 及元宇宙正對整個行業有翻天覆地的改變。惟不少行家都反映銷售上遇到困難:「知道好多人好想做,但係技術層面其實係多,好多人都係無幾耐就無疾而終。」而且香港專注區塊鏈的人才亦十分缺乏,期望更多年輕人能加入。
黎預料,未來藝術家在繪畫及攝影都與虛擬世界不可分割,自己日後亦會同步創作實體作品及 NFT。除了藝術層面,他認為日後 NFT 可在多個範疇使用,例如其不可竄改特性,特別適合用於樓契、出生死亡證明 等,樓契放至區塊鏈就不可修改,比放在保險箱更安全,故他認為各行各業都需認識該技術。
另一位插畫藝術家白貴強亦稱,NFT 是廣闊、無界限的世界,不論膚色、地域,所有人都可以進入該世界;認為 NFT 不應只有炒賣成分,其真正意義要靠大家摸索,「係個平台,畀大家一齊玩嘅」。
上環太平山街首辦藝術展
即日起至 8 月 31 日,TCE HUB 舉辦《數藝凝聚太平山街》,獲得 12 位藝術家聯同太平山街超過 11 間商舖參與,於每間商舖展出藝術家們的獨立作品。
除了於店舖展出不同作品,大會同時透過數碼屏幕展示線上展覽廳及相關 NFT 作品,藝術愛好者均可直接於 TCE HUB 平台上觀賞《數藝凝聚太平山街》藝術展。
其中黎兆明提供四張手繪香港攝影作品,以香港情懷為主,主題包括快將清拆的理髮店、薄扶林老店「叁去壹點心」、九龍城福佬村道等,於咖啡店 Indigo Coffee 展出。今次作品亦結合了 NFT,在店內及虛擬世界都可買到作品。而白貴強的插畫藝術作品,則在旗袍店 Yi-Ming Cheongsam Store 展出。
TCE HUB 共同創辦人鄭耀鴻就指,作為一個結合 NFT、IP 授權、元宇宙藝術館的綜合平台,希望透過 Web 3.0 支援,進一步推動本地藝術發展;認為 NFT 不只是炒賣工具,可有更多用途,令大眾更易接受。
他亦提到,除了今次《數藝凝聚太平山街》,亦正準備年底舉行第二次展覽,考慮 選址大型商場,「想多啲人知 NFT 係好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