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新手︱什麼是「挖礦」? 投身礦工值得嗎? - fintalk180

    超級新手︱什麼是「挖礦」? 投身礦工值得嗎?

    加密貨幣的流通及其價值在數年間不斷暴升,當中尤以價值最高的比特幣得到最多人的關注。比特幣的發行量是有限的,上限為 2,100 萬個,因而避免了通貨膨脹,現時仍持續地開發中。這個開發的行為稱為「挖礦(Mining)」,比特幣開發的時間及數量有自己的節奏,大概每 10 分鐘便有新的比特幣發行;礦工就是藉著最快完成大量運算公式,再獲得比特幣的人。礦工獲得比特幣的方式是透過核實其他人的交易所產生的手續費,以及找出新的區塊以得到區塊獎勵,即Proof-of-Work(PoW)。 

    在區塊鏈的分散式帳本的特性之下,由於交易持續地更新,所以每 10 分鐘左右便會生成新的區塊,記錄這 10 分鐘內新的交易,礦工要做的就是完成記帳,而記帳的方法就是拆解牽涉密碼學的數學題。哈希函數(Hash Function)又稱散列函數,是比特幣創造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所選用的運算機制,其特點是只能加密而不能解密,用意是防止紀錄遭竄改。

    每一個比特幣的節點都會收集所有尚未確認的交易,將其歸集到一個資料塊中,礦工節點會附加一個隨機調整數,並計算前一個資料塊的「SHA-256雜湊運算值」。挖礦節點不斷重複進行嘗試,直到找到的隨機調整數令產生出來的雜湊值,低於某個特定的目標。

    PoW:集體運算驗證記帳 最快完成者獲獎勵 

    最快完成運算的礦工(節點),就能得到獎勵,之後其他礦工就會因應其廣播結果為新完成解題的區塊,作出驗證,證實有效之後,便會正式接受區塊,是為完成一個記帳。因此是通過集體確認帳本紀錄,隨之得到難以篡改的特性。

    挖礦所需的設備隨時日發展,由最初以 CPU(個人電腦),轉為主力靠 GPU(顯示卡)運算增加速度,再發展成使用專業礦機 FPGA(可編程的邏輯晶片)及  ASIC(可客制化的邏輯晶片)。挖礦除了要投入上述硬件外,成本還包含安裝、電費、場地、散熱系統等,開支愈來愈龐大,也因為投入挖礦的人愈來愈多,難度亦隨之而上升。其中礦場挖礦模式又稱為「雲端挖礦」,即是擁有大量挖礦器材挖礦機公司,以「出租」方式來回收成本,當挖到比特幣時,會依每位承租人的付出比例,分配所得的獎勵。

    挖礦現難靠個人完成 需投放大量成本 

    至於獨立挖礦,由於現時競爭者太多的情況下已變得難以實行,因此大多以合力挖礦模式進行,並會以整個團體中,按個人付出比例分拆所得獎勵。至於參與挖礦,只需下載挖礦程式便能開始。 

    #Binance #Blockchain #DApp #DecentralizedFinance #DeFi #DigitalAsset #FinTech #區塊鏈 #數字資產 #智能合約 #金融科技

    相關文章